于谦

属于::明朝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

人物生平

年少有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太祖于伯汉先居山西后迁至苏州,高祖于仕元为官。于谦的曾祖父于九思任杭州路大总管,遂迁居杭州钱塘县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巡按江西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待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 

巡抚晋豫于谦上书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1441年)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都积蓄了数百万斤粮食。请在每年三月份时,令府州县报上缺少食物的下等民户,然后按分额支给他们粮食,先给豆类和高粱,其次给小米和麦子,最后给稻谷,等秋收后偿还。因年老有病以及贫困而不能偿还的则给予免除。州县官吏任期已满应当升迁的,如果预备粮不足,不能离任。还要命令风宪官员经常监察。”皇上下令施行。河南黄河沿岸,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令加厚建筑堤坝,每个乡里都要设亭,亭设亭长,责令其督率修缮堤坝。又命令百姓种树挖井,结果当地榆柳夹路,行人也不再受渴了。大同孤立在塞外,按抚山西的官员常走不到,于谦请另设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而不敢露面。

为官清廉

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到了“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

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百姓听说于谦被判处死刑,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囚山西。

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沉冤得雪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明英宗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明英宗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明英宗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于谦的故事

更多 >>
  • 于谦诗文选 于谦诗集于谦诗文选 于谦诗集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更多]

  • 《于谦传》第三章 行走在晋豫间《于谦传》第三章 行走在晋豫间

      不能被漠视的18年宣德五年(1430),于谦步入了人生重要的阶段——漫长的巡抚晋豫生涯。   笔者一直来惊叹在于谦的被漠视,这并非是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偏爱,而是基于[更多]

  • 《于谦传》第一章 湖山灵秀《于谦传》第一章 湖山灵秀

      杭州府钱塘县太平坊南新街——于谦出生地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岁次戊寅,这是一个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痕的年份,开国皇帝朱元璋撒手撇下他一手建立并苦心经营[更多]

  • 《于谦传》第六章 愁绝三台山《于谦传》第六章 愁绝三台山

      徐有贞、石亨等人的下场"意欲"之冤昭雪公元1465年,朱明王朝再一次新桃换旧符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登基,这位才19岁的成化皇帝具有弥足珍贵 的大度——虽然当初[更多]

  • 《于谦传》第二章 无畏的开端《于谦传》第二章 无畏的开端

      未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出使湖广明朝规定乡试中试者即举人就有了入仕资格,进士则是最高一级的科举功名,虽然要经过殿试,但是不再黜落。因此,于谦成为进士后,就步入了仕途。  [更多]

  • 《两袖清风·于谦》序言《两袖清风·于谦》序言

      于谦,杭州钱塘人,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他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的出生地离西湖不远,他死后也葬在这里,供后人瞻仰凭吊。    于谦少年聪明颖异,勤奋好[更多]

  • 《于谦传》第四章 屹立于战火中《于谦传》第四章 屹立于战火中

      觊觎中原的北方蒙古族洪武元年(1368)的闰七月二十八日,是蒙古贵族们最不愿忆及的日子——元顺帝妥帖睦尔在朱元璋军队潮水般的攻势下,领着后妃 太子,带着无限留恋,[更多]

  • 04 巡按江西04 巡按江西

      宣德二年(1427),于谦奉敕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西。   协管左军都督府,在京锦衣、府军右、留守左、骁骑左、骁骑右、龙虎、龙虎左、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水军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