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于谦的故事

于谦的故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

  • 于谦诗文选 于谦诗集

    于谦诗文选 于谦诗集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阅读]

  • 《于谦传》第三章 行走在晋豫间

    《于谦传》第三章 行走在晋豫间

      不能被漠视的18年宣德五年(1430),于谦步入了人生重要的阶段——漫长的巡抚晋豫生涯。

      笔者一直来惊叹在于谦的被漠视,这并非是出于对研究对象的偏爱,而是基于...[阅读]

  • 《于谦传》第一章 湖山灵秀

    《于谦传》第一章 湖山灵秀

      杭州府钱塘县太平坊南新街——于谦出生地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岁次戊寅,这是一个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痕的年份,开国皇帝朱元璋撒手撇下他一手建立并苦心经营...[阅读]

  • 《于谦传》第六章 愁绝三台山

    《于谦传》第六章 愁绝三台山

      徐有贞、石亨等人的下场"意欲"之冤昭雪公元1465年,朱明王朝再一次新桃换旧符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登基,这位才19岁的成化皇帝具有弥足珍贵 的大度——虽然当初...[阅读]

  • 《于谦传》第二章 无畏的开端

    《于谦传》第二章 无畏的开端

      未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出使湖广明朝规定乡试中试者即举人就有了入仕资格,进士则是最高一级的科举功名,虽然要经过殿试,但是不再黜落。因此,于谦成为进士后,就步入了仕途。

     ...[阅读]

  • 《两袖清风·于谦》序言

    《两袖清风·于谦》序言

      于谦,杭州钱塘人,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他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的出生地离西湖不远,他死后也葬在这里,供后人瞻仰凭吊。

       于谦少年聪明颖异,勤奋好...[阅读]

  • 《于谦传》第四章 屹立于战火中

    《于谦传》第四章 屹立于战火中

      觊觎中原的北方蒙古族洪武元年(1368)的闰七月二十八日,是蒙古贵族们最不愿忆及的日子——元顺帝妥帖睦尔在朱元璋军队潮水般的攻势下,领着后妃 太子,带着无限留恋,...[阅读]

  • 04 巡按江西

    04 巡按江西

      宣德二年(1427),于谦奉敕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西。

      协管左军都督府,在京锦衣、府军右、留守左、骁骑左、骁骑右、龙虎、龙虎左、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水军左...[阅读]

  • 01 英俊少年

    01 英俊少年

      钱塘县所在的杭州是历史名城,对于谦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由于有不平凡的抱负,他『濡首下帷,足不出户』,勤奋读书,而且处事端敏,识大体。他喜欢读先秦两汉的典籍,喜欢苏东坡的文章...[阅读]

  • 02 初露锋芒

    02 初露锋芒

      永乐十八年(1420),正逢乡试大比之年。这一年于谦以第六名的成绩成为举人。第二年,于谦照例到北京去参加会试。

      新年刚过,于谦乘船从京杭大运河离乡北上。与前次到山东不...[阅读]

  • 03 朱高煦叛乱

    03 朱高煦叛乱

      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 兵,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而朱高炽的同母亲弟朱高...[阅读]

  • 05 娶妻董氏

    05 娶妻董氏

      永乐十六年(1418),于谦迎娶董氏。

      董氏是翰林庶吉士董镛之女。于谦和岳父互为激赏,翁婿两人严正刚直的个性很相似。董镛曾 经因为直言忤逆权贵,降为济南教授,升山东永丰...[阅读]

  • 于谦忧国忘身反被杀 好人难得有好报

    于谦忧国忘身反被杀 好人难得有好报

      于谦忧国忘身反被杀。中国人非常相信因果报应,以前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了历史上太多"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年"的事例,才明白这是因为天理得不到昭彰,正义不能伸 张,人们自...[阅读]

  • 06 巡抚晋豫

    06 巡抚晋豫

      于谦在山西、河南巡抚任上先后十九年,终年栉风沐雨,驱驰于山川道路之上,为国为民费尽了心血。十几年间,于谦已经齿落发白。

      于谦为国操劳,难有闲暇顾及家事。他把妻子和...[阅读]

  • 《于谦传》第五章 无言的结局

    《于谦传》第五章 无言的结局

      景帝国简易储事件中的于谦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1457年2月16日),历史的天空出现了令后人永远不忍看的一幕,一代英雄于谦以极其悲壮的方式谢幕——成功保全社稷后...[阅读]

  • 31 千古奇冤

    31 千古奇冤

      就在于谦死后不久,所谓的"阴有异图,迎立外藩"终于真相大白,英宗虽心生悔意,毕竟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只能留给后世子孙为于谦翻案了。

       襄王朱瞻墡为仁宗朱高炽第五子,宣宗...[阅读]

  • 20 英宗被俘

    20 英宗被俘

      英宗在卫士们的护卫之中,一点没有受伤,这也是个奇迹。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名叫喜宁。英宗自知已经无法脱身,便慌忙翻身下马,找了个灌木丛躲了进去。

      也先大获全胜...[阅读]

  • 21 朝堂群殴

    21 朝堂群殴

      在这节骨儿眼上,如果迁都南京,必然助长也先的嚣张气焰。自古以来,北方不守,偏安南方的朝廷哪有长久的?

      再说,如果放弃抵抗,迁都南京,英宗回归的大门也将永远被关死,他只能得...[阅读]

  • 23 与瓦剌谈判

    23 与瓦剌谈判

      朱祁镇身边只有三人侍奉,一个是袁彬,一个是杨铭,另一位便是卫沙狐狸。袁彬,江西人,历任锦衣卫校尉。土木之败,为瓦剌军所俘,在雷家站遇到朱祁 镇,朱祁镇喜欢他能够书写汉字,留在...[阅读]

  • 22 流亡生活

    22 流亡生活

      再说瓦剌,在土木堡一役收获颇丰,也先带着英宗和战利品,经由宣府、大同北撤。

      也先率兵到宣府时,天色向晚。也先把英宗带到城南阵前,让守城明军官兵看个清楚,然后再传话给...[阅读]

  • 24 巩固京师

    24 巩固京师

      当时通州官仓存粮有数百万石,有人建议放火烧掉,以免资敌。于谦不肯,他奏请郕王下令,颁发京城官员九个月的俸粮,预发士兵六个月的饷粮,叫大家自己到通州粮仓去领。他还发动京城...[阅读]

  • 26 英宗南归

    26 英宗南归

      也先在进军过程中,"纵兵四出杀掠",致使广大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如独石、龙门等"八城俱毁","以致数年之经营,数十万之蓄积,一切 委绪草莽"。直隶、保定等府,人民惊...[阅读]

  • 25 击退瓦剌

    25 击退瓦剌

      也先这次进攻,采取了兵分两路、南北夹击、长驱直入、进逼北京的方略。南路用兵三万,也先亲自率领,是进攻的主力,挟持太上皇,经紫荆关进攻北京;北路用一部兵力攻居庸关、白羊口...[阅读]

  • 27 景帝易储

    27 景帝易储

      景帝过于小家子气,不近人情。历年每逢英宗生日和元旦这两个节日,礼部都按例上奏请朝贺太上皇,景帝一概不予应允。如果允许走一下形式,不仅无损于他 的地位,臣民们还会认为他...[阅读]

  • 28 复储之议

    28 复储之议

      如果说当初景帝两废两立,群臣慑于皇权的威势而三缄其口,那么,随着怀献太子的不告而别,恪守儒家伦理信条、忠于王朝根本的正直之臣,终于看到了一丝难得的黎明。监察御史钟同、...[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