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湖南历史名人介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湖南历史
  • 秦再雄
      秦再雄,苗族(一说瑶族),宋辰州(治所在今沅陵)人。身高七尺,武艺超群,有智谋韬略。五代时,曾为武平节度使周行逢部属,屡立战功。   宋太祖平定荆湖后,欲得通晓“蛮夷”情俗、熟悉山川险阻、智勇可用人才,实行“以蛮夷治蛮夷”之策,于乾德年间(963~968)授再雄辰州刺史,并以其子为殿直官,重加赏赐,给以任免下属官吏、享有一州租赋之权。   再雄受任后,训练苗瑶精兵3000。皆能披甲渡水,历山飞堑,捷如猿,用以维持地方治安。又从将校中选出20人作为使者,分遣武陵五溪各地,向“诸蛮”宣谕朝廷关怀之意。各“蛮夷”酋长,均闻风归附。   事闻于朝,再雄再次被召进京,改授团练使。从此,再雄更尽心竭力,治理武陵五溪一带,使这一地区能保持较长时期相对稳定局面。
    邵晔
      邵晔,字日华,宋平阳县(今桂阳)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授邵阳主簿,知连州录事参军。时连州发生盗案。知州杨全将部民张道丰等3人逮捕,判处死罪。晔以为判决错误,不肯副署,及重新审理,果然捕获真盗。事闻于朝,太宗敕谕:张道丰3人释放,杨全削职为民。晔被召见,受赐钱5万。后历任转运副使、朗州知州、转运使等官。   真宗景德3年(1006),交趾王黎桓死,其子廷、明让等争位,各有武装,内讧激烈。晔受命为交趾安抚信使。至岭表,致书黎氏兄弟,谕以停止内讧。明让见信,即让王位归龙廷,交趾人民赖以得安。晔回京时,并呈《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地图4幅。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为广州知州。时珠江水港欠深,设备不善,外船停泊海边,每受风暴袭击,颇有损失。晔到任后,疏浚河道,加深港口,船舶得以安全停泊。同年,卒子任所
    路振
      路振,字子发,宋祁阳人。五代周世宗显德三年(956)生。   宋太宗淳化(990~994)间,振年30馀,参加进士科考试。皇帝命题《卮言日出赋》。应试者数百人,多不知试题出自何处,振独作出一篇,典雅华丽,太宗擢置甲科。   真宗咸平三年(1000)正月,宋辽两军战于瀛州西南裴村。时,振知滨州,辽军奄至城下,城中人以振乃文吏,不知兵,仓皇号哭。振从容巡谕,坚守城池,以避敌锋。不数日,辽军撤走,滨州得以保全。河北转运使刘综上报,朝廷褒美。   振后又历任诸州知州。澶渊之盟以后,振曾一度出使辽国。归后,与修太祖、太宗两朝国史。大中祥符初(1008),奉命知制诰。七年与夏竦同修起居注。同年冬,以饮酒过量,病卒。   路振善为文,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精于史学。所作《祭战文》,讽刺咸平三年对辽作战中大将军王荣恇怯不敢拒敌;《伐棘篇》七言古诗,表现驱除侵扰,安定疆场激情,健美壮朴,有杜甫风骨;《乘轺录》写使辽经过,今已不传。所撰《九国志》,采五代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原书49卷,后张唐英补撰2卷,共51卷。   振殁之后,其子伦,于英宗治平元年(1064)上报朝廷,宣付史馆。原书久佚,今存12卷,系清人邵晋涵从《永乐大典》辑出,仅存列传136篇。清人吴任臣作《十国春秋》,多依据《九国志》。原有文集20卷,亦不传。其诗收入《沅湘耆旧集》者仅3首。
    陶岳
      陶岳,咨,宋祁阳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以儒学知名,受任为太常博士,尚书职方员外郎等职。而岳为地方长史,前后共知五州,为官清正。广南东路端州所产端砚,自唐以来,为人所宝重。历任知州,莫不利用权势向民间勒索。据余靖在仁宗(1023~1063)时查核,前后地方官吏,不向民间索取端砚者仅陶岳与包拯两人而已。   供职达40年,约卒子真宗天禧四年(1020)。赠刑部侍郎。其所著《五代史补》,继《旧五代史》之后,网罗散佚,裨补阙漏,叙事首尾详具,多得其实,为治五代史之重要书籍。另有《荆湘近事》、《零陵总记》诸书。《宋史》有传。子弼,名将,另有传。
    周湛
      周湛,字文渊,原籍邵阳,寄籍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县)。父仪,宋太宗雍熙二年(985)进士,累官至谏议大夫。风骨峭厉,遇事敢言,有嘉祐直臣之称。晚年回籍,创办书院,故人称谏议书院。   湛真宗天禧三年(1019)进士,先为开州(今四川开县)推官,改秘书省著作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知虔州(今江西赣县),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其地迷信巫祝,有病不求医药,湛刻方书于石,教人医治知识。江淮有人拐骗青年卖与岭外为奴,湛严加禁止,设法搜捕,前后查出被骗男女2600馀人,资遣还乡。后移官京西路,见邓州美阳堰每年役使民工数十万,仅灌溉州县职田,百姓无利,因即奏罢。及任盐铁判官,立“勘同法”,凡钱物出纳与人役差遣,均用符契,每年可减民间计帐费用7000。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州县案牍混乱,讼狱久不能决,湛督促胥吏按月日依次编号,极便查考,朝廷闻之,敕诸路仿照实行。时徭役不均,百姓诡名避匿现象甚多,湛条陈办法12条,平衡负担,查出隐户30万。因其为政精干,能综核名实,被召回京任户部尚书。后复出为州(今四川奉节)路转运使,时云安盐井每年向民间强征薪茅,百姓困顿至于倾家,湛蠲减盐课,节省薪茅,减轻百姓负担。又以太常少卿调任江淮制置使,曾费工3000万凿河10里,以避开江中石牌湾风险,尤为船户、商民所利赖。
      周尧卿,字子俞,宋永明县(今江永)人。太宗淳化五年(994)生。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任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高安、宁化知县。又升饶州通判,官至太常博士。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奏荐,尧卿才可大用。同年病卒。   尧卿才思敏锐,善于分析事理,记忆力强,早岁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毛郑诗及左氏春秋研究尤深。其治学,不株守经文传注,务求探本溯源,进行考辩,不事依傍。其志趣颇近周敦颐。敦颐赴浔州任时,曾取道永明,访尧卿于笛楼村,畅谈两天。时称“潇川两先生”。   著有《诗说》和《春秋说》各30卷,《文集》20卷,并行于世。《宋史》有传。
    柳拱辰
      柳拱辰,宋武陵(今常德)人。祖籍青州,先世于五代时避难迁武陵。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鄂、岳州通判,后为尚书职方员外郎,知永州。在永州建州学,立柳宗元祠,并作记,文称:“子厚谪永十馀年,永之山水亭榭题咏固多矣。韩退之谓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今建州学成,立子厚祠堂于学舍东偏,录在永所著词章,漆于堂壁,俾学者朝夕见之,其无思乎!至和三年丙申二月二日尚书职方员外郎知永州柳拱辰记”。   年满60岁,虽然齿发未衰,即求告老返乡。于武陵西北青陵村附近,白马湖边作庐、建桥,曾巩为作《归老桥记》。   拱辰弟应辰,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永州府通判。子平、猷等相继为官,人称“武陵五柳”。
    易元吉
      易元吉,字庆之,宋长沙人。著名画家。   早年专工花果昆虫,未能摆脱古人窠臼。后见到著名花鸟画家赵昌作品,赞叹不已,并说:“世不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   远游荆、湖,深入万守山,长年寓居山野人家,观察猿猱獐鹿等生息动静之态及山林泉石之形。于居室后疏凿池沼,置乱石,种花竹芦苇,畜水禽于其中,并将壁间穿一小洞,窥探动物游憩饮啄之态。经过长期观察与勤奋实践,终成一时无出其右的绘写动植物之状的“大手笔”。   元吉花鸟画,前人给与很高评价。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其“花鸟蜂蝉,动臻精奥”;米芾《画史》称为“徐熙一人而已。”而元吉尤以獐猿画为最著名,所画活泼可爱,传神毕肖。宋刘挚《易元吉画猿》诗云:“老猿顾子稍留滞,小猿引臂劳攀援。坐疑跳掷避人去,仿佛悲啸生壁间。”   英宗治平元年(1064),汴京景灵宫中孝严殿落成,元吉奉诏作画,画御座后面大屏风,于其中一扇上,画太湖石和京都鹁鸽以及洛阳牡丹,旁边两扇各画孔雀。原画现已不存,但从记载中可窥见其构图别致。后又在神游殿小屏风画“牙獐”,尤为精心杰作,名声由此大振。不久,又奉诏于开先殿西厢绘《百猿图》,惜仅画十数只,染患时疫病故。时入或谓元吉因人嫉妒而被毒死。   《宣和画谱》著录真画245件,其他文献资料所载,除去重复者,亦百有馀件,但流传至今者不多。清故宫曾藏有《聚猿图》,现藏辽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藏有《鸐鹆图》1帧。
    武洞清
      武洞清,宋长沙人,约北宋中叶在世。父岳,善画,尤长于天神星象,用笔纯熟。洞清得其家传,亦工于画。   所绘佛道人物,特别精妙。据《宣和画谱》等书赞其画像“布置落墨,广狭大小,横斜曲直,莫不合度,而坐作、进退、向背,皆有思”。名声盛极一时。市人甚至有以自己刻石而署洞清姓名者,以招徕顾主。其作品有宣和御府所藏二十一像,以及十一曜、二十八宿、十二真人等像,传子世。
    黄照
      黄照,字晦甫,先世益阳人,后迁居江陵。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授华容知县。至任值岁大饥,即开仓发赈,并命富人捐输米谷,以救民命。华容县西有地数千顷,夏旱秋涝,农民弃置。照于周围修筑长堤,配以闸门,调节堤内水量,使成良田。旧制,华容田赋须输长沙,舟楫往来,颇伤人力,且有洞庭湖风波之险。照因上建议,改输于县。后遂以为定制。   嘉祐六年(1061),仁宗遣使分行天下,照受命考察广南。五代汉统治广南时,横征暴敛,加收“丁米”,多不敢生子。照上奏后废除,此后,“民始不以多男为患”。当时又有筑广州外城之议。照上疏,以“无故而兴大役,非安边之道”,建议罢役,亦被采纳。后朝廷考察各路使者政绩,照被评第一。   英宗治平三年(1066),王珪等推荐,照被召回京,将为侍御史,行次衢州,道卒。
    陶弼
      陶弼,字商翁,宋永州祁阳县入。陶岳之子,约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岳死时,弼尚年幼。爱文学,喜兵书,一时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   仁宗庆历六年(1046),荆湖南路瑶民起事,提点刑狱杨畋往讨,弼受命率军往袭,大破瑶兵,事平,论功得阳朔主簿,时年300。   皇祐四年(1052)六月,杨畋受任广南西路经制,召弼至军,委以机要。九月,畋部将蒋偕与僮(壮)族人侬智高反宋之部属交战,败死于贺州之太平场,士卒多逃匿山林。弼令人持白旗,大书“招安蒋团练部下败兵”。蒋部属又复结集。弼受阳朔令。旋知潭州粮料院。又知邕州。   神宗熙宁五年(1072),受任辰州皇城使,协助章惇“经制”“五溪蛮”。九年初,复知邕州,随行营招讨经略郭逵进攻交趾。十二月,交趾王求和,宋军乃退。   熙宁十年二月,改广源为顺州,以弼知州事。“事属草创,存亡不可知”,部属不乐久留,弼勉以忠义,与士卒同甘苦,因得众心。对人黄庭坚称之:“乌合其兵,忠信成城,教子弟战,卫其父兄。”同年,卒子顺州官舍。   好士乐施,不置家产,所得俸禄,悉以周济他人。及死,妻在乡里,僦屋而居,朝廷闻之,诏禄其家属5人。   有诗名,明人杨慎称其诗绝似晚唐。如:“花露生瓶水,清风落架书。”“照枕残月,吹灯落叶风。”表现其恬适心境及军旅生涯,多有佳句。原有集18卷,今仅存《邕州小集》1卷(《四库总目》)。清陈运溶辑有《陶阁史诗集》2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
    周敦颐
      周敦颐,原名敦实,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字茂叔,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生,道州营道县(今道县)人。晚年居庐山莲花峰下,筑室讲学,取营道故里濂溪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父辅成,曾任贺州桂岭县令。敦颐15岁时丧父,依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抚育。24岁以荫受任为洪州分宁县主簿。仁宗庆历五年(1045)调南安军司理参军。转运史王逵受人指使,判杀一罪不当死之囚犯,敦颐据理力争,并拟弃官而去,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感动,免去该犯死刑。后敦颐为郴县令。程颢程颐之父程垧,时任大理寺丞,在南安结识,敦颐遂收二子受学,在郴县7年。至和元年(1054),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后两年,改太子中舍佥书,署合州判官事。嘉祐六年(1061),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路经庐山,喜其风景优胜,遂买田筑屋于山下,以为引退传道之地。   英宗治平二年(1065),任永州通判。两年后,摄邵州事,兴学校,复兴孔学。次年,以吕公著、赵抃荐,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尽心职事,务在矜恕,虽瘴疠僻远,无所惮劳”。神宗熙宁六年(1073),病卒。   敦颐死后,黄庭坚在《濂溪词并序》中称其“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时士大夫亦誉为清高之士。   为官30年,职位较低,俸禄不高。为赴京师,每出卖家产筹集盘费,但平日俸禄,“悉以周宗族,奉宾友,及分司而归,妻子粥或不给,旷达不以为意。”其讲学授业,为一代儒学大师。其立学旨在教人如何做“圣人”。二程就学时,教以寻求孔子颜渊做圣人之“乐处”。并提倡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等说。所到之处,必畅游名山胜水,以吟风弄月为生活乐趣。47岁时作《爱莲说》,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况。   传世著作有经朱熹整理之《太极图说》和《通书》40篇。后人编有《周子全书》。其理学继承《易传》及道家某些思想,以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变化无穷,以形成宇宙构成图式。以“诚”为“人极”,“主静”、“无欲”才能“立诚”,达到道德最高境界。其哲学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甚大。   二程之后,南宋朱熹视其为理学开山大师,形成学派。事载《宋史·道学传》。
    张颉
      张颉,字仲举,宋桃源县人。举进士,授江陵推官。适值荆州岁旱,大饥,朝廷派员安抚,颉献言十事,均被采纳,赖以存活者数万人,知益阳县。县接梅山溪峒,颉按禁地约束,召瑶人耕垦。累迁提点江西刑狱,广东转运使。   神宗熙宁六年(1073),章惇开梅山,破懿州。颉丁忧居家,因贻书朝贵,称惇“杀戮过甚,无辜者十八九,浮尸蔽江,民不食者数月”。惇为分功以塞颉口,即上表神宗,称颉知益阳时,即首创开梅山之议,此次开拓,实有颉之功。诏赐颉绢300匹,颉无异言。寻擢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广西转运使。后直龙图阁,知桂州。   哲宗立,颉知凤翔、广州,召为户部侍郎。颉所至以严酷著称,为人狡狯,颇为高太后及司马光等所不喜,右司谏苏辙曾上章劾颉九大罪。执政者认为颉虽无德,而有才可用,未加追究。   元祐(1086~1094)末,荆湖北路“溪瑶”起事。调颉知荆南。行至开封,暴卒。
    李杰
      李杰,宋邵阳县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幼承家教,秉性恭俭沉静。累官知永州,移知绛州,提点四川刑狱。神宗元丰(1078~1085)中,以金部郎中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所至整饬吏治,兴利除弊,有政声。后终于大理寺卿。   官永州时,因事过邵,用私钱买书万卷以赠郡学。见宗族多贫穷,乃定以三年俸禄设义庄,用以赡养同族。后又陆续添置,遂有庄田数千亩,日“义之名重,不敢居,与吾祖之所自出者同之尔!”故名“同庄”。并规定:以族中贤者掌管,视岁丰歉量入为出,按亲疏辈分等给谷,月计而季给之。丧葬、婚娶、赴试及其他非常事故,则另外补给。并告诫子孙称:“同庄所有,一毫勿私取,一力勿私役!”   哲宗绍圣五年(1098)病卒。而同庄相传,历久未废。宣和(1119~1125)年间,其兄子楷经纪其事,认为季给办法未及尽善,乃集族中诸子弟商量:“与其助于馀羡之际,孰若济于匮乏之时乎?”众皆称善。自是于春秋之交,旧谷既没,新谷未登,糗粮欲绝,市价上涨时,便将四季之数预给之,岁以为常,众感便面实惠。同庄建立后,当时颇有影响,继杰任永州守吴潜曾两次为文记其事。杰殁后26年,邵阳知县侯廷庆又为作记,称其“和协辑睦之道,固足以激贪鄙而厚薄俗”。
    胡景纯
      胡景纯,宋代墨工,潭州(治所在今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取桐油烧烟制墨,名曰桐华烟。此墨质地坚薄,不求表面装饰,大者不过数寸,小者圆如钱大,磨于砚中,光泽可鉴。画工极为珍爱,用以点眼,则黑如点漆。其业世代家传,其子世英、友直、国瑞、沛然、文中皆为墨工。
    陈遘
      陈遘,字亨伯,宋永州人。进士及第后,为莘县令,有政声。   徽宗崇宁三年(1104),宰相蔡京大举开边,请将广南西路瑶族居地置平、从、允三州。遘时为此地转运判官,上疏反对,以免轻开边衅。京含恨,遘被调离。   大观四年(1110)三月,张商英继蔡京任宰相后,遘为左司员外郎,又迁给事中。及商英免相,京复起时,遘被排斥,徙淮南。   政和(1111~1118)初,漕运紧张,遘被任为副使,后任正使。政和七年(1117),“花石纲”事起。徽宗使勔从南方各地采购大量奇花异石,运往京都,船塞河道,妨碍漕运。遘令扣押花石纲船只,并上章自劾。徽宗惩罚朱勔等人后,遘升为徽猷阁待制。   宣和二年(1120)冬,方腊起义于浙东,遘主张发京畿兵,及鼎州、澧州枪盾手前往镇压,并建议于一般税收之外,再征卖酒饯、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军费。方腊军惩罚贪官污吏,为缓和矛盾稳定北宋政权,遘建议约束和打击贪官污吏,皆为徽宗所采纳。   钦宗即位(1126),改元靖康,遘以资政殿学士知真定府,后徙治中山。冬初,金兵第二次大举南下,遘突围入城,坚壁拒守。十一月,朝廷以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遘为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抵御金兵。随后,宋廷又割河北、河东地与金人乞和,中山府亦在割让之内,并以遘弟适到中山宣布割地之事。遘拒适入城,在城头上招呼道:主辱臣死。我辈平素以忠义自期,何能出卖国家!适亦含泪而返。   靖康二年(1127)二月,中山已被金人包围数月,援兵不至。遘向城中总管下令:集中全部兵力,与敌一拚。总管不从,遘立斩之。又令步将沙振,振复不从,遘欲杀之。振独身怀利刃,潜入帅府,先杀遘妾定奴,继杀遘,及其子锡与仆妾等17人。振出帅府即为士兵包围,将其碎裂。中山也随之陷于金人。
    谭世勣
      谭世勣,字彦成,宋长沙人,生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成进士后,任郴州教授。徽宗崇宁五年(1106),中词学兼茂才科,受任为秘书省正字。时权臣蔡京子蔡攸主秘书省事,人多谄媚逢迎,世勣却独坐一旁,默然看书而已。所居与权阉梁师成某门客邸宅相连。师成系蔡京同党,声名狼藉,为当时“六贼”之一,屡次以门客向世勣致意,世勣不理。   亢直不阿,为蔡京等所恶,久不得迁。大观四年(1110),京罢相,世勣转为司门员外郎,三年后,调吏部,后为中书舍人,得与皇帝接近。因向徽宗面陈六事:一、谨命令;二、惜名器;三、广言路;四、吝赐与;五、正上供;六、省浮费。所言颇切时弊。   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再次南下,世勣献言:上策守边,中策守河,下策南幸江淮。但朝议纷纭,莫衷一是,而金兵已临城下。二年,金人逼钦宗幸金营,世勣是扈驾大臣之一。金人扶植张邦昌建立傀儡政权,曾称“楚帝”,任世勣直学士院。世勋称疾不起,于同年忧愤以终。   及靖康之难发,其父章闻讯,日夜号哭,致一目失明。及知世勣不屈而死,乃慨然说:“吾子得死所矣!父子之情,一己之私;为国尽节,天下之公也。吾何恨哉!”
    钟相
      钟相,宋鼎州武陵(今常德)人,生年不详。北宋末,成立秘密宗教结社,以“等贵贱,均贫富”相号召,宣传组织农民二十馀年,数百里之内百姓均来相投,自号“天大圣”,又称“老爷”。   靖康二年(1127)以其子率三百人北上抗金,被遣还后,筹谋起义。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带遭受南下金军骚扰,宋军抢掠,民不聊生。及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孔彦舟溃军窜入鼎州。翌年初,一支金军南下攻陷长沙,掠劫屠杀而去。为保卫乡里,抵抗溃军骚扰和金军入犯,钟相于二月率众起义,自称楚王,建号天载(一作天战)。率众焚毁官府、寺观神庙和豪绅之家,捕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之人,并分地主财富,称为“均平”。当时占有鼎、澧、潭、岳等州所属19县大部,响应者达数十万人。   荆湖制置使傅雩乃招谕孔彦舟为沿江招捉杀使,镇压义军。孔先遣奸细“入法”(即入教),以作内应。三月,宋军发动进攻,里应外合,义军失败。钟相及其子子昂被俘牺牲。义军馀部由杨幺率领,继续坚持斗争。
    杨幺
      杨幺,本名太,宋鼎州龙阳(今汉寿)人。生年不详。南宋初,钟相起事,幺为首领之一。钟相死后,他与夏诚、黄佐、周伦、杨钦等率其馀部,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朝廷诏李纲为荆湖南路宣抚使、程昌寓为鼎澧路镇抚使,会兵进讨,俱不能胜。   高宗绍兴三年(1133)夏,杨幺被推为总首领,自称“大圣大王”,并立钟相次子义为太子。其势力范围东起岳州,西迄鼎澧,北达公安,南至潭州界内。其军春夏耕耘,秋冬攻战,水陆两栖。在所辖区,“无税赋差科,无官司法令”,“田蚕兴旺”。   绍兴四年(1134)八月,岳飞为潭州制置使。五年三月,诏张浚视师潭州。是时,杨幺拥众20馀万,巨舟千艘,并制“飞舟”,以轮激水,发挥水战优势。岳飞采取“巢抚兼施”,促其分化瓦解。六月,黄佐、杨钦等先后投降,杨幺大寨孤立无援。岳飞又伐君山木结为巨筏,遂破飞舟。幺军败投水,为飞部将皋所擒杀。
    杨再兴
      杨再兴,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10馀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   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路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三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部将韩顺夫及飞弟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发,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飞!”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   绍兴六年(1136),岳飞屯军襄阳,再兴奉命进攻伪齐孙都统军于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八月十三日,所部与伪齐孙都统、后军统制满在激战于业阳。再兴身先士卒,杀敌五百馀人,阵斩孙都统,生擒满在及士卒百馀人,伪齐军瓦解,再兴乘胜收复长水县,以功由第四副将武经郎升中军统制。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颖,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即率先冲入敌阵,经浴血奋战,斩敌2000馀人,其中有万户撒八孛堇及千户百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尸体,检其全身所中箭镞,竟有2升之多。
    李金
      李金,南宋宜章人,家贫,应募为县衙丁。   孝宗即位之初,荆湖南路一带连年旱灾,人民饥寒。朝廷不仅不加赈济,反而以买乳香为名,向人民勒索。宜章地僻民贫,更无力缴纳,李金以追逼不力,数受笞责,县吏黄谷也因此同受此难。李金遂与黄谷商定,策划起义。当时宜章农民正思反抗,在李金、黄谷倡导下,孝宗乾道元年(1165),在宜章南徼与广南东路交界处起事,旬日之间,众至万数。李金考虑到两广防务空虚,容易袭击,遂张列旗帜,鼓行南向,连破韶、连、南雄、封州、德庆,以及肇庆府的四会,广州的怀集、清远、英州,和广南西路的贺州等九府州。人数激增到数万之众。   李金起义,荆湖当局本想隐匿不报,及至事态扩大,被迫奏闻。朝廷急调王之道为转运判官,摄帅事;以敷文阁待制刘珙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指挥一切;又调荆湖北路游击军统制田宝、鄂州水军统制杨钦,鄂将谷青、王翌,各率兵前往。   李金所领义军,经过一段休整后,继续分两路进击,一路西攻道州、江华,为郡从事陈达善军队所阻,转攻宁远,俘斩衡、永、郴、桂都巡检使王政,最后为官兵所败。一路由李金率主力向北进攻宜章、桂阳军、郴州。围攻郴州时,因城池坚固未下,而田宝一军已经赶到。六月十三日,李金在官兵内外夹击下,兵败南撤。七月,与杨钦大战于桂阳,李金部得力将领田政、尹宽战败牺牲。时谷青、王翌各以官兵2000人至,扼守宜章大道,四面围攻,李金突围回走原起义地区。八月四日,李金集中全部义军与官兵大战于龙岗。自辰至午,数挫官兵,转入反攻。此时,杨钦率领一支官兵冲来,义军被截为两段,前部义军被围,伤亡殆尽。李金见大势已去,急率后部义军退守莽山,官兵追至,四面围攻。八月七日,义军防线被突破,李金、黄谷被俘后牺牲。
    陈峒
      陈峒,南宋宜章人。李金起事13年后,陈峒又领导一次宜章农民起义。   时南宋政权在郴、桂一带增置防兵,人民负担加重,宜章山区,粮食缺乏,苛重莫如“与官为市”,即所谓名目繁多的“和籴”,较法定赋税更为苛扰地搜括民财。“始乎为市,终乎抑配”。孝宗淳熙六年(1179)正月,陈峒与邝深在宜章太平乡领导农民起事,旬日之间,即达数千人,分军两路向外扩展。一路由邝深率领南趋广南东路,攻下阳山县后,向怀集、封川、德庆、肇庆前进。一路由陈峒所率主力,向西南进军,攻下连州阳山及江华、蓝山、临武,声势最大。朝廷得报,急命荆湖南路安抚使王佐统兵马3000馀人与广南东路安抚使周自强合兵进剿。邝深在怀集、连州,连续遭到失败,仍返回宜章。峒见邝深失利,亦率部回县,合兵拒守。时宋廷命王佐节制各路兵马,统一指挥,围攻义军。   同年四月中旬,由王佐指挥,攻势转为激烈,义军损失重大。五月一日,王佐发动总攻。五路同时进山,因风纵火,四周山寨,顿成火海,义军虽拚死战斗,终因强弱悬殊,空冈、十二渡等要地相继失守,伤亡惨重。峒率残部突围南走,攀缘绝险,进入英州境内。官兵前堵后追,层层伏击,峒被俘牺牲,义军遭到失败。南宋诗人杨万里论及此事件时说:“郴寇之作,亦守臣和籴行之不善之所致也。”   宜章连续爆发李金、陈峒起义之后,“吏之视仕宜章,若蹈豺虎之区,无敢往者”。
    吴猎
      吴猎,字德夫,号畏斋,南宋醴陵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生。举进士,授平南主簿。张拭经略广南西路,檄摄静江教授。旋知无锡县。经陈傅良奏荐,召试守正字。宁宗即位(1195),迁御史。时,诏禁“伪学”,猎奏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中书,谓之乱政。”又奏请以张浚配享阜陵。所议皆不合上意,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被人参劾去职。久之,党禁少弛,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   及宰相韩侂胄倡言“北伐”,猎贻书当路,请号召天下义士,以保边埸;刺子弟以输军实,增强枣阳、信阳诸地防守,以备冲突。分兵驻守阳罗五关,以卫武昌。又选良家子以卫府库。猎以为金人鉴于绍兴末年之败,今若来犯,必出荆襄以逾湖,因此,调荆湖南路米于荆襄,凡50万石,又以荆湖北路漕司和籴米30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以备进讨。并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守要郡,后来皆成名将。召除秘书少监,复首陈边事。并请增加光、鄂、江、黄四州驻军。旋授秘阁修撰,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知江陵府。   猎预计,金兵若攻襄阳,则荆为要冲,乃修复五代时高保融所筑坊御工事“高氏三海”,以阻敌骑。及韩侂胄“北伐”失败,金兵围襄阳德安,游骑迫竟陵,猎奉诏命,节制本路兵马,旋加宝谟阁待制,荆湖宣抚使。金兵再犯竟陵,襄阳、德安告危,而东川守将吴曦忽然反叛,猎募死士入竟陵,命其将王宗廉坚壁死守,再调大军分道夹击,金兵遂走。猎又上疏,请入川讨叛,兵未发而吴曦已为部下所诛杀。猎除刑部侍郎,充西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宁宗嘉定六年(1213)召还,寻病卒。久总钱谷,家无馀资。   猎早岁读书岳麓书院,为张栻高足,前人每谓:“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所著有《畏斋文集》及奏议60卷。
    赵方
      赵方,字彦直,南宋衡山人。父赵棠,与张栻同为胡宏弟子。曾居张浚军幕,但不出仕,教子为事。方起自儒生。辛弃疾为湖湖青路安抚使时,曾见其文,誉为“议论慷慨”。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受任为蒲圻尉,后调知青阳县。任内施政中提出:“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时人以为名言。   韩侂胄北伐失败以后,宋金之间达成和议。方已调知随州,嗣升任荆湖北路安抚使。一般边疆大吏,沉溺议和,疏于防备,独方以和议不可久恃,乃招兵择将,延揽人材,准备战守。拔土豪孟宗政、扈再兴等,补以官,后均成为抗金名将。   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正月,金将完颜赛不果率兵十万进攻随州、枣阳,方即布置诸将,进行抗击。枣阳之役,历时三月,大小70馀战,最后金兵失败。完颜赛不引残兵北归,受诛。方以功迁龙图阁待制,封长沙县男,赐食邑。   嘉定十二年,金将完颜额尔克又大举进攻枣阳,方命扈再兴等乘虚进兵唐州、邓州,捣金人巢穴,孟宗政则坚城以守。围城达80馀日,方候其力疲气沮,乃召再兴还师,与宗政克期合战,击杀3万馀人,金军大溃。方以功进焕章阁直学士。   金人进攻淮西,蕲州、黄州相继失陷,方受诏遣救,命再兴往援。在土豪祝文蔚配合下,大败金兵,追逐60里,擒其监军合答。方进为显谟阁直学士、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不久,又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扶病犒师。嘉定十四年八月病重,临危时叮咛扈再兴等“协心报国”,赍志以终。子范、葵,另有传。
    赵范
      赵范,字仲武,赵方之子。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至十二年(1218~1219),与弟葵参与保卫襄阳、随州战役。出师唐、邓二州,抄袭金人后方,立有战功,累迁直徽猷阁,知扬州,淮东安抚副使。   招信军节度使李全叛据淮北,范力主征讨,并遣书宰相史弥远,指出:“扬州者,国之北门,一以统淮,一以蔽江,一以守运河。”建议于扬州屯重兵防御,为朝廷所采纳。理宗绍定四年(1231)李全攻扬州,范与弟葵率军拚力拒战,遂杀李全,以平叛功,进兵部侍郎、淮东安抚使兼知扬州,加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又进端明殿学士,京河关陕宣抚使,知开封府,东京留守。   端平元年(1234),入洛之师溃败后,范被任命为京湖制置使、镇守襄阳。此时,范意志消沉,倚王旻、樊文彬、李伯渊、黄国弼等人为心腹,朝夕酣狎,不理边防民讼。而所属南北军交争,范又失于抚驭。三年,北军主将王旻、李伯渊反叛,降元,焚襄阳城郭府库北去;南军大将李虎不救,不定变,反而趁机劫掠。自岳飞收复襄阳以来130年,生聚繁庶,城高池深,甲于西陲,至此化为灰烬。范被劾,降三官,寻奉祠禄,而论者不已,再降两官,送建宁府居住;嘉熙三年(1239)叙复官职,明年,知静江府,后卒于家。
    赵葵
      赵葵,字南仲,赵方之子。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生于蒲圻。时其父方任蒲圻尉。宁宗嘉定十一年至十二年(1218~1219),葵与兄范及扈再兴等率军反攻金人据地唐、邓二州,以功补承务郎,知枣阳府。十五年,以功擢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理宗绍定元年(1228)出知滁州。时招信军节度使李全叛降蒙古,图袭临安。相史弥远不敢讨伐。葵与兄范,上书极言利害,请发兵讨叛。葵以此加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与范合兵讨全,战皆捷。   端平元年(1234)正月,宋与蒙古夹攻金国,宋将孟珙率兵入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六月,攻入开封,又进驻洛阳。时中原残破,所复州郡皆空城。粮运不继,军队乏食。蒙古兵南下,葵师溃退。   不久,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淳祐二年(1242),进大学士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改福州。四年,授同知枢密院事。疏奏“天下大事”,提出“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计者治财,宽厚者任牧,养刚者持风宪,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又疏请建游击军3万人,以防江。十二月,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又特授枢密使。   度宗咸淳二年(1266),加少傅。翌年,乞致仕,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卒年81岁。
    皮龙荣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南宋醴陵县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初在吏部管理架阁文书,后为诸王府教授。主张治理天下当从修身着手,常对理宗说:“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理宗称赏,因建资善堂为侍讲大臣陪伴诸王子求学之所。   宝祐元年(1253),理宗立其侄赵禥为皇子。次年资善堂建成,理宗自撰《资善堂记》,以赐赵禥。同年十月,赵禥被封为忠王。龙荣受任为右侍郎兼资善堂赞读,又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向理宗提出教育赵禥之议:“忠王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得到理宗采纳。景定元年(1260)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明年夏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封长沙郡公。时值贾似道擅权。龙荣性伉直,不肯趋附。景定三年,被罢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景定五年,赵禥即位,是为度宗。某日偶问侍臣:“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皮龙荣再被起用,指使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李雷应,上章劾奏,诬龙荣曾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度宗不悦,遂不起用。咸淳八年(1272)六月,诏徙衡州居住,该地为李雷应驻地,龙荣自知难逃贾似道辈毒手,自杀于途中。   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有文集30卷。
    杨大异
      杨大异,字同伯,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先世原籍弘农,避中原丧乱南迁,遂定居醴陵县。大异早岁,从胡宏受学。登第后,初授衡阳主簿,改龙泉尉。时提刑司赵某,贪财聚敛,曾囤米两万石,引起米价高涨,民皆怨愤。大异即将和籴米按原价出售,以平民愤。赵某怒,罗织上奏,大异被调为安远尉。   安远峒民不堪压迫,常聚众反抗,官兵多次进攻,未能获胜。大异轻车简从,直入起义地带,会见峒民首领,示以恩信,事得平息。以功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除四川制置司参议官。   理宗嘉熙三年(1239),北兵偷袭成都,大异时任西川制置使参议官,协助制置丁黻拒战。兵败,丁黻战死,大异身被数创,倒地而绝,全家殉难。明日,部曲往收尸体,大异忽然苏醒,得脱险。被授任大理寺丞。任内多次平反冤狱,又常有正真言论,招致某些大臣不满,遭排挤,调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   初到广州,系囚者多为农民,以地方官吏借故勒索,被诬下狱。大异多予释放,并约定交税期限,按期缴纳。嗣又调广南西路提刑狱兼漕庾二司。   大异在两广时,先在曲江张九龄故宅建湘江书院;继在桂林创宣城书院,以纪念张栻式与吕祖谦。58岁,上章请退,调任秘阁修撰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年82卒。
    尹谷
      尹谷,字务实,号耕叟,南宋长沙人。早年以诗赋知名。时领袖赋坛多为闽浙人士,湘赋并无地位。谷少时与同郡人邢天荣、董景舒、欧逢泰等,力习作赋。每一篇出,人争传诵,于是“湘赋”与“闽浙赋”得以争衡。   尹谷中年成进士,授常德推官,旋知崇阳。所至以廉洁著称。因母丧回长沙,居家教授。虽以词赋知名,但立身行事,有程朱理学家风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讲授课程之一。时当地诸生分成三等:在州学读书,称为州学生;学业优异,积分高等,则升入岳麓书院;又积分高等,则升入岳麓精舍。时人称为“三学生”。尹谷在“三学生”中享有威望。对学生要求严格:室内必须方巾端服;出门须戴帽子。市民一见便知是尹谷门人。   晚年曾入李庭芝幕。擢知衡州。谷赴衡前暂时在家停留。恭宗德祐元年(1275)元兵围城,为李芾聘为参谋,共筹防御之策。长沙城陷前夕,谷对妻子云:“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死耳。”尹谷以儒者冠服端坐中心,妻子侍立于侧,举家自焚。   李芾闻讯赶到,洒酒称:“务实真男子也!先我就义矣!”三学诸生数百人往哭,城破后,多效法就义。
    李芾
      李芾,字叔章,号肯斋,南宋衡阳人。初以祖荫补南安司户,历任祁阳、湘潭县令,以为政清明,累官至临安府尹。时贾似道当国,芾将一切事权归己。福王府迫人至死事件,贾似道阿附福王,不予惩办,芾据理力争,终绳之以法。芾为加强防火,令各户储置消防用具,贾家置之不理,芾杖其家人。贾似道亟恶之,诬以贪污,免职为民。   元军陷鄂州,朝廷起用芾为荆湖提刑,加强地方防备。贾似道兵溃芜湖后,芾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时北路州郡皆陷,潭州形势严重,有人劝芾不必赴任,芾悲伤地说:“吾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恭宗德祐元年(1275)七月,携家至潭州。时守兵先已他调,元军游骑已到湘阴、益阳诸县。芾匆忙召集兵民守城,总数不到3000,乃约请湘西苗兵声援,人心稍安。芾储备粮食,整修器械,加固城垣。不久北路、东川部分援兵亦到。时元右丞阿里海牙已分兵东下,一军据常德,切断苗兵援道;一军趋潭州,败芾将于兴于湘阴。九月,元兵直抵潭州城下。芾督率诸将分兵守城,城中丁壮编成什伍,协同守拒。箭尽,将废箭磨光,配上羽毛,用以再射;盐尽,将库中盐席焚毁,取灰再熬,分给兵民食用。兵民负伤,亲自抚问,给以医药。又日夜巡视城堡,深入兵民中,勉以忠义。前后苦守达三月之久。除夕,芾坐湘阁,城被攻陷。芾令部将沈忠杀其眷属,积薪焚尸,然后自刎而死,忠亦纵身火中。事闻朝廷,加芾端明殿大学士衔。《宋史》有传。
    杨霆
      杨霆,字震中,南宋衡山人,荫补出身。初为桂岭主簿,累迁知监利县事。县有疑狱,久不能决,霆到任后,即速处理结案,人称干吏。   后调任荆湖制置司干官。荆湖主帅吕文德,平素侮慢文士。常出难题,诘问杨霆,均能妥为办理。一次,吕文德语杨霆称:“有密旨,出师策应淮东,谁可往者?”霆即答某某可胜任。文德又问:兵仗、粮草、矢石如何?霆分别指出某营兵马、某库器甲、某处矢石、粮草,均有获得之所。文德大惊,说:我向轻视文人,以为无用,谁知公才如此,何敢不敬。于是荐为江陵通判。   江陵地近前防,驻有重兵,不时侵暴人民。霆裁决兵民纠纷,甚为平允,兵民相安无事。又从民人中挑选健壮,教以战阵,成为民兵。   后因母丧离江陵。李芾知潭州时,霆受任为安抚使参议,得芾信任,处理帅府机务。长沙城被元兵包围后,城西北隅曾被敌军攻破,霆率兵巷战,增筑月城,敌无法攻入。恭宗德祐元年(1275)除夕,城陷,霆与妻妾相继投水自尽。事见《宋史·尹谷传》。
    张虎
      张虎,南宋邵州(治所在今邵阳)人。端宗景炎二年(1277)三月在州起兵抗元,周围各县纷起响应,陆续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等县。五月间,衡山赵璠与叔父漂起兵于湘乡;长沙张唐,湘潭熊桂、刘斗元、刘省魁,攸县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等也起兵于邵、永间,先后克服衡山、湘潭、攸县。一时间,湖湘义兵风起云涌,虎与遥相呼应。后因文天祥兵败退回汀州,人心失望,所复州县,又陆续陷落,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被执死,赵璠、赵漂不知所终。此时,元军气焰方张,宋朝政权实已覆亡,而张虎反抗意志坚定,未尝动摇。元朝设湖广行省,派萨里蛮兵屡次围剿,虎以寡敌众,战每不利,损失马匹动以百计,最后仍与里人周龙结寨自保,坚守新化如故。   元世祖至元(1264~1294)中,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招降溪峒18馀寨,攻下新化、安化二县。虎被擒不屈,昂亦感动,解散其部众300人,虎被纵逸去。又与周龙密谋,重组义军再复新化、安化,继续抗元。至元十八年(1281),潭州宣慰使奥鲁赤招捕兼用,虎、龙兵败被捕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