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寿诞(祝寿)习俗介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湖南历史
  •   祝寿,一般是祝愿老年人延年益寿,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重、礼赞和祈祷。湖南民间在长期的寿庆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寿庆礼俗。
    第一节 寿礼
      《说文》云:“寿,久也,凡年齿皆曰寿。”湖南民间,一般是50岁或60岁开始称寿,50岁以下或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称寿。年满60岁以上的人生日称“寿辰”、“寿诞”,逢十叫“整生”,非十叫“散生”或“小生”。小孩过生日,俗称“长尾巴”,邵阳民间戏称“黄过田凼”。成年人过生日,男做虚岁,女做实岁,俗称“男进女满”,即男满九进十,女满算十。但在衡阳、湘乡和双峰县一带,男女均做足岁,称为晋一大寿。民间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俗,即男不做30岁生日,女不做40岁生日,认为这两个生日做了不吉利。但年满36岁的男女均须大宴亲友,俗谓36岁为“大门坎”,跨过去了就意味着一生平安。桃源等地,认为36岁是劫难年,俗称“节疤数”,即所谓“人人有个三十六,喜的喜来忧的忧”。故做生日大宴宾客以庆贺逃过劫难。沅陵一带,民间认为“三十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必须大办酒筵,鸣放鞭炮以祛邪煞,使寿主冲过这个关口。   老年人逢整生,素有做寿习俗。在做整生中,一般以50岁、60岁、70岁寿诞较为隆重。湖南民间特别重视60岁的庆贺,俗称“六十大寿”、“花甲大寿”。认为人活到60岁不容易,人过60岁,加寿一岁,有“六十添寿”之说。因此,60岁和60岁以后的整生,称为大寿,都要办寿酒热闹庆贺。有父母在堂,虽逢整生,亦不办寿庆。认为儿女的生日是母亲受痛苦的“母难日”,生日这天应牢记母亲生育的艰难。湘乡、邵阳等地,有生日早餐吃素以纪念“母亲分娩之难”的习俗。清末民初,长沙一带的老人生日那天吃素,俗称吃“报母斋”。株洲农村有“七生八死”之说,故老人一般不做80岁。此外,湖南民间有做冥寿的习俗。所谓“冥寿”,也称“阴寿”,就是当父母去世后,每逢整数生日,仍然为其祝寿。亲友如期而来,送纸锭拜祝。双峰民间称老人死后的诞辰为“满阴生”,办“三牲”鸣炮敬祀。衡山等地,老人去世后,满“整十”生日时,儿女要做“默生”(冥寿),一般做到满百岁。“默生”仪式在墓地举行,诵读祭文,焚化纸衣纸箱和纸钱。
    第二节 寿仪
      旧时,民间对男性和女性的寿诞有不同的称谓。男性称为“椿寿”,女性称为“萱寿”。不同年龄段寿诞日的称谓也不相同。如50步称为“知命”或“知命之年”;60岁称为“花甲”或“花甲之年”,也称为“耳顺”或“耳顺之年”;70岁称为“古稀”或“古稀之年”;100岁称为“期颐”。   湖南民间,一般要在满50岁以后的逢十生日时才做寿酒。传统寿庆有一套礼仪。富裕人家在堂屋设置寿堂,张灯结彩,燃寿烛,悬挂寿屏、寿匾、寿幛,贴寿联、寿字,摆寿桃、寿面、寿饼,点燃香火、蜡烛等祭祀祖先。祭祖后,寿星老人坐寿堂中间,司仪主持仪式,儿孙晚辈依次下跪拜寿。株洲“礼生”(司仪)唱的拜寿赞词为:“红日照华堂,一片喜洋洋,高亲贵戚齐登府,凤子孙到两旁。寿里老者扶鹤杖,红光满面坐中央。儿孙来拜寿,天长地久;郎女来拜寿,年高北斗;子侄来拜寿,天高地厚;男的来拜寿,东成西就;女的来拜寿,全家福禄。一对对,一双双,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流长。”寿诞之日,主家大开筵席款待宾客,席中少不了面,俗称“长寿面”,象征长命长寿。长沙、湘潭等地,家人提前一天吃寿面,称为“暖寿”。邵阳一带,请客人吃米粉,称吃长寿粉。贺寿的亲友多送寿帐、寿屏、寿匾、寿桃、寿面、寿酒、糕点、衣料、礼金等寿礼,并习惯在礼品上用红纸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祝词。已出嫁女儿的贺礼最为丰盛,一般除食品、补品、鞭炮等物外,衣帽鞋袜俱全。长沙等地,若父母过70岁,有女儿送“寿衣”、“寿鞋”之俗。传说送死人衣服可以化解灾祸,逢凶化吉,长生不老。“寿衣”、“寿鞋”上黏红纸签,书写“长生不老”吉祥祝词。寿鞋应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暴晒,由稚童摆放,如鞋尖朝内,表明主老人近年不会死去;鞋尖朝外则表示不吉利。   湖南民间,各地庆大寿有请戏班子演出娱乐的习俗。演出的剧目有《八仙拜寿》、《程咬金做寿》、《郭子仪庆寿》、《五女拜寿》等。宁乡、娄底等地演唱花鼓戏;湘潭、衡山等地演唱皮影戏。此外,民间还有庆大寿唱寿歌之俗。望城民间兴唱《拜寿歌》;靖州侗族兴唱《祝酒歌》;衡东民间兴唱《赞寿歌》。怀化等地,殷实之家请戏班子演戏,请歌手唱寿歌,通宵达旦,一般三天三夜。   湖南各地对庆大寿的宾客邀请习俗不一。株洲、衡山、衡南等地,生日不发请贴,俗谓“生不请,年不辞”。认为请人来庆贺生日不光彩。新邵、攸县等地,在庆大寿之前就向亲友分送请贴。旧时,有些权贵豪绅常借做寿之名,滥发寿贴,捞取钱财,人们称之为“打把势”,下层人士或有求于彼,或慑于权势,不得不凑份送礼。   旧时,民间有的老人不愿铺张操办寿宴,于生日前一天去女儿家小住,俗称“躲生”。一般贫困人家寿礼较简单,由晚辈办酒敬奉。至于小孩生日,多数是煮两个荷包蛋,做几个荤菜,俗谓“大人生日一桌饭,小孩生日一个蛋”。此外,株洲民间有不提前做生日的习俗。生日可以推后做,但不能重做,认为一年过两个生日会多去一年寿数。   新中国建立后,民间为老人做寿的繁琐礼仪逐渐简化,许多禁忌被摒弃。80年代起仿效西方风俗吃生日蛋糕,糕上竖小蜡烛,一支代表一岁。燃烛时,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曲,有的亲朋好友在电视荧屏点播歌曲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