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湖南历史名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湖南历史
  • 黄盖
      黄盖,字公覆,本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祖父时迁居零陵郡泉陵县(今零陵)。幼对家贫,备尝艰辛。打柴负薪之馀,常诵读经书,并研习兵法。   后举为孝廉,辟公府职。东汉末年,孙坚在江南起兵,黄盖往从。屡经征战,被坚拜为别部司。坚死后又从孙策孙权。曾任浔阳令,又迁丹阳都尉,使山越归服。凡境内动乱,盖常被委为守长。先后共历9县,多得安宁。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随都督周瑜鲁肃等迎击曹操于赤壁。曹军北来,不习水战,用连环将船舰联结,以求平稳。盖建议火攻,而又先作书报曹操,诈称欲降。约期以战船十艘,装载柴草,灌以膏油,用布蒙蔽,顺东南风向江北疾驰而去。曹军以为盖果真来降,纷纷出营观望。及近曹军战船,盖因风纵火,火借风势,曹军仓皇失措,全军大溃。盖以破曹功任武锋中郎将。后为郡守,平定“武陵蛮”和长沙益阳等地“山贼”,加偏将军。   盖姿貌威严,性情刚毅,办事果断,从不延缓,而又能体恤部属,善于治军。卒后,时人绘像祭祀。《三国志》有传。
    吴巨
      吴巨,东汉临湘(今长沙)人。献帝建安(196~220)中为苍梧太守,隶属荆州牧刘表。刘备兵败当阳,本拟往投吴巨,因鲁肃邀约,遂遣诸葛亮东结孙吴。及赤壁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在今湖南境),对孙权亦派步骘为交州刺史,经营岭南。步骘率武吏400人至零陵,移书吴巨,吴巨遣人迎之至州。时巨有众5000,所部都督区景,勇敢善战,得士卒心。区亦临湘人,又与巨相友好,故巨在苍梧一带实力雄厚。步骘欲扩张己势,加强交州统治,颇以吴巨为虑;巨对步骘亦常存戒心。某次,步骘请吴巨、区景至州议事,吴巨告诫区景必须留守,免遭不测。及吴巨走后,而区景也被再三请去。结果,二人同时被杀于议事厅前。   苍梧人衡毅、钱博,原为吴巨部属,起兵为巨复仇,迎战步骘于苍梧高要峡口,兵败,衡毅等及士卒投水死者千馀人,交州全境遂为孙权占领。
    杨怀
      杨怀,东汉泉陵县(今零陵)人。为益州牧刘璋部下名将,镇守白水关。时天下纷争,刘璋暗弱不武,受到汉中张鲁威胁,听从部属张松法正计谋,约刘备率兵入蜀,以御张鲁。   刘备在赤壁战后,已得荆州数郡,正欲夺取益州,遂应刘璋约,率军入据葭萌,而不复北进,意在夺取益州。杨怀于此深为疑忌,屡次上书刘璋,请其遣还刘备。事为庞统所知,因建议刘备速袭杀杨怀,进取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借口曹操攻吴,佯称将回兵荆州相救,杨怀前往饯行,被袭杀于席前。刘备占领白水关,旋即攻下成都,遂占有益州。
    刘巴
      刘巴,字子初,东汉烝阳(今衡阳县)人。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巴少有才名,年18任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知其名,举为茂才,多次征召,皆辞不赴。   曹操率兵南取荆州,州牧刘表病卒,其子刘琮降曹,刘备走夏口,当时“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刘巴却北上依附曹操,被任为掾吏。后受命前往招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及至零陵,刘备先已派兵占领三郡,巴不能北返。遂走交趾,又绕道入益州,图谋北归。益州牧刘璋喜其才能,巴被留为谋士。后刘璋招刘备入蜀,巴苦谏,璋不能听,巴由是闭门称疾。旋刘备入成都,刘璋投降,巴向刘备进表谢罪,被任为左将军西曹掾。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巴升任尚书。法正死后,升为尚书令,主管中央军政机要。三国蜀章武二年(222),卒于任所。   巴为当时有名文士,刘备入蜀和称帝后,凡诸文诰及策命等,多出巴手。为官清廉俭约,不治产业,奉公循法,退无私交;其才智过人,诸葛亮曾有“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甚”之语。然巴为人高傲,气量偏狭。大将张飞拜访,巴不加礼敬。诸葛亮劝之,而巴则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有《刘令君集》传世。
    桓阶
      桓阶,字伯绪,东汉临湘(今长沙)人。祖父超为长沙郡官,父胜曾任尚书,均著名于南方。   初任长沙郡功曹,被太守孙坚举为孝廉,荐任尚书郎,因父丧回乡。适孙坚攻荆州战死,阶冒险向荆州刺史刘表乞领孙坚
    潘濬
      潘濬,字承明,东汉汉寿县人。少时从宋仲子受学。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年未30,荆州牧刘表任为江夏郡从事。后迁湘乡令,有政声。刘备为荆州牧,以濬为治中从事。及刘备入蜀,濬代理荆州事。后孙权攻杀关羽,占荆州,留守将吏归附孙权,惟濬称病不出。孙权遣人迎接,濬感动,遂归附孙权,任辅军中郎将,荆州兵事悉以咨询。孙权称帝后,濬官少府,封刘阳侯。又迁太常。   武陵从事樊伷诱唆诸“夷”,欲举武陵以归刘备。孙权授濬符节,以5000兵前往,斩樊濬,濬兵至沅水中游,曾筑垒于酉口,斩首获生,均以万数。自是“五溪蛮”势力衰弱。   濬曾与陆逊同驻武昌,共管留守事。闻校事吕壹弄权,濬请朝,及回建业,屡次尽辞极谏,称壹奸险。由此吕壹受宠渐衰,后遭诛戮,权亦引咎。   吴赤乌二年(239)病卒。
    蒋琬
      蒋琬,字公琰,三国湘乡县人,生于东汉末年,少时,即以才名闻于郡县。赤壁战后,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县)长,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刘备出巡广都,见其“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大怒,欲严刑处死。军师诸葛亮知琬为人才,便向刘备说:蔡琬乃国家栋梁之材,社稷之器,而非一般县令之辈;施政以安民为本,不拘小节,请勿严刑处置。因此只免官而已,未受严究。不久又任什邡县令。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时,琬升任尚书郎。三国蜀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刘禅即位,诸葛亮以丞相主持朝政,琬迁为参军,参预决策军国大事。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伐魏,琬奉命与丞相长史张裔共同留守后方,处理日常政务。三年后,代张裔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每率兵南征北伐,琬常筹集粮草兵员,以相供应。诸葛亮曾多次对人说:公琰忠心耿耿,是和我共同复兴汉室之人。并且密奏刘祥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卒于军中,琬升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当时,新丧主帅,朝野惶惧,琬虽初总朝政,而镇定自若,“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   琬为政遵诸葛亮遗风,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故群臣悦服,乐于效命。   鉴于诸葛亮数出秦川伐魏,因山道险阻,运粮不便,终难取胜,琬曾筹画由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今湖北陕西交界处),后因旧疾复发,未能实行。后主延熙九年(246)卒于涪县。《三国志》有传。有《蒋恭侯集》1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
    廖立
      廖立,字公渊,东汉武陵郡临沅县(今常德)人。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赤壁战后,刘备占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领荆州牧。立被辟为从事,不久擢为长沙太守,时年不满30岁。   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偷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廖立不战自退,逃归益州。刘备对此并未深责,又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立为汉中王时,被任为侍中。三国蜀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子刘禅继位,廖立仍被任为长水校尉。   廖立自从追随刘备以来,一直官居要职。最初,诸葛亮也很器重,曾将廖立和庞统称为“楚之良材,当赞兴世业者也。”但廖立恃才傲物,每以诸葛亮第二自许,并以未列上卿,屈居于李严等之下,心怀快快。刘禅继位后,官吏普遍晋级。廖立仅由侍中转长水校尉,更是耿耿于怀,曾对李郃、蒋琬侃侃而谈:刘备当时不取汉中,而与东吴争夺南三郡是失策,以致失地、丧师,朝廷“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认为,名将关羽,仅是“怙恃勇名,作军无法”之辈,治中向朗、长史文恭等,更是“凡俗之人”。事为诸葛亮得知,上表弹劾,称廖立妄自尊大,“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廖立乃被废为民,迁往汶山郡边地。   廖立为民后,尚能“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并带领妻子、儿女种田自守。当闻诸葛亮病死军中时,垂泪叹息说:“吾终为左衽矣”。后卒于徙地。
    谷朗
      谷朗,字义先,东汉耒阳人,生于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3岁丧母,11岁丧父,事继母尽孝。先在本郡任职,后迁刘阳(今浏阳)令,有惠政。旋迁广州督军校尉,拜五官郎中,迁大中正。   时交州发生兵乱,朗随军征讨。乱平,以功迁九真太守。三国吴末帝凤凰元年(272)卒。今耒阳有《吴九真太守谷朗碑》,文字横直波发渐收,与汉碑隶法不同,为后世楷书法门,为国内著名碑刻之一,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车浚
      车浚,三国时南平(今安乡县)人。吴名将陆逊守荆州,闻浚名,屡相延请,浚均不往。及后相会,逊因谓浚说:“早钦风采,何为蟠凤峙,不肯降顾耶?”浚答道:“诚知公侯敦公旦之博纳,尼父之善诱,然蜥蜴不能假重云以升举,鷃雀不能从激风以飞扬,是以无因。”举座闻之皆叹其谈吐不凡,因相顾谓曰:“武陵蛮夷郡,乃有此奇人!”   后累迁会稽太守,史称“公清有政绩”。吴末帝天玺元年(276),会稽郡遭大旱,而孙皓贪婪暴虐,征收算缗,浚拒不出本郡缗钱,且上表为民请求赈贷。孙皓以浚“欲树私恩”,遂遣人枭其首。曾孙胤,另有传。
    虞授
      虞授,字承卿,三国长沙人。时玄学盛行,《易》被尊为“三玄”之一,授善于《易》学,与人辩论,少有失误。时人称赞说:“不读经,视虞生。”吴末帝孙皓时,累官至广州都督。天纪三年(279),原合浦太守修允部郭马举兵反,攻陷广州,虞授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