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湖南历史名人介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湖南历史
  • 齐己
      齐己,俗姓胡,名得生,字迩沩,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益阳人。约生于懿宗咸通元年(860)。家境贫寒。父母早逝,7岁即为大沩山寺放。少颖悟,常取竹枝画牛背为小。寺僧以为异,劝其出家,先居大沩山同庆寺,后栖衡山东林。   齐己以诗名,能诗者咸慕其高风。颈有瘤,时人戏呼为“诗囊”。齐己诗工于咏物,如《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融情于景,含蓄有致。据说,诗人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深服。诗坛传为佳话,时人称谷为“一字师”。孙光宪为其诗集作序云:“师气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冷峭而旨深。”诗多登临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只少数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酷爱山水名胜。居长安数载,遍览终南、中条、华山之胜,江南尤为驻足之地。在豫章时,书《粥疏》,笔势洒脱,因亦以善书见称。于庐山盘桓最久。晚年怀念旧游,写有大量诗作。   五代梁末帝贞明七年(921),应蜀僧之约赴剑南,因战乱半途折回。路过江陵,为荆州节度使高季兴挽留,任兴寺僧正。约在80岁时圆寂于江陵。门人辑其诗为《白莲集》10卷,得810篇;又《白莲编外集》10卷和诗论《风骚指格》1卷。
    廖匡图 廖匡齐
      廖匡图,一作光图,本名图,以字行。先世虔州赣县人。族大丁多,为州刺史钟章所忌,乃率全族3000馀人,结队离县,于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入今湖南境。时楚王殷对廖氏家族亦存有戒心,欲将其全部消灭。而马氏政权当时尚不稳定,迫切需要支持。经谋士劝说,乃收留以为已用。将廖氏家族安置衡山,并赐给田园庄屋,廖氏遂落籍为衡山人。   匡图系文人。马殷死后,再传到马希范继位。希范仿唐太宗故事,置天策府,延揽学士18人。匡图名列第八。廖氏遂在马氏政权中占有相当地位。   廖匡图之弟匡齐,习武,精马上绝技,被楚王马殷任为行军司马。楚与荆南高季兴交兵,季兴次子云猛郎君于阵前指名与匡齐斗,匡齐身材矮小,为云猛郎君所轻视。当云猛郎君策马向前猛刺时,匡齐佯装坠马,而又突然跃起,将云猛郎君击落在地,生擒以归。此后,高季兴不敢向马氏政权挑衅。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 四月,溪州刺史彭士愁率少数民族起义。匡齐奉楚王马希范令,偕刘勍率衡山兵5000人往讨。彭士愁兵败,退保山寨。后匡齐在进攻中战死。其母张氏闻讯不哭,对使者说:请转告大王,廖氏家族受大王解衣分食之恩,虽尽死亦不足以报,区区一子,亦何足论!马希范对廖氏家族厚加抚恤。
    彭士愁
      彭士愁,一作士然,生卒年不详。祖籍今江西吉水。其父瑊于唐末入湘依附马殷,授辰州刺史,后徙溪州(今永顺、龙山、古丈县地),遂世居于此。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袭溪州刺史,授静边都指挥使,封上柱国、陇西开国男。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引奖州(治所在今芷江县西)、锦州(治所在今麻阳县西南)“蛮”万馀人,攻辰州、澧州。九月,楚王马希范命左静江指挥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帅衡山兵5000讨之。十一月,勍等进攻溪州,士愁兵败,退保山寨。其寨石崖四绝,勍为梯栈仰攻,匡齐战死。五年正月,勍复以火箭焚士愁山寨,士愁率部逃入锦、奖州深山。旋遣其子师暠率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二月,勍引兵还长沙。楚王马希范命徙溪州于便地,士愁为溪州刺史,并以铜5000斤铸柱,高2丈,入地6尺,由天策府学士李宏皋撰《复溪州铜柱记》,镌刻于上,立于溪州。以示对马氏政权“恭顺”,希范允士愁以“本州赋租,自为供赡;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   彭氏与马氏分土而守。士愁于其辖境建二十州,各州皆自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统辖,称为誓下州,以二子分掌州事。长子师裕,于五代周世宗显德三年(956),袭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为永顺土司之始;次子师暠,世守保靖,为保靖土司之袓。
    李宏皋
      李宏皋,五代十国时长沙人。楚王马殷时,为营道令,迁都统掌书记。后为楚王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溪州刺史彭士愁引锦、溪、奖州“苗蛮”起义攻楚,希范命刘勍、廖匡齐率兵往攻。次年,彭士愁归降,楚王立铜柱于溪州,宏皋受命撰《复溪州铜柱记》,镌刻于柱上。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希范死,诸弟争立。宏皋和都指挥使刘彦瑫等拥立马希广。后汉乾祐二年(949),其兄希萼在南唐支持下,举兵衡州,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攻陷长沙,夺取王位。希广遇害,宏皋亦被杀。
    何仲举
      何仲举,五代十国时道州宏道县(今道县)人。家贫无力缴纳赋税,被系县狱。时县令为李宏皋。有人说仲举有才能,宏皋不信,即在公堂面试。仲举当堂赋诗云:“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夹着一枝花!”宏皋大为惊叹,仲举遂获释归。   后唐明宗天成(926~930)时,仲举至洛阳,适逢明宗爱子秦王李从荣为河南尹,延揽文学士,仲举投其门下。献诗云:“碧云章句才离手,紫府神仙尽点头!”长兴四年(933),登进士第。旋以洛阳政变,从荣被杀,乃回长沙,得李宏皋推荐,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后又出任全州、衡州刺史等职。
    王进逵
      王进逵,五代武陵(今常德)人,出身农家。本为楚王马殷庶子武平节度使马希萼部静江军校。马殷嫡子、楚王马希范死后,弟希广继王位,马殷诸子不服,遂起兵戈。希萼于五代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攻下长沙,夺得王位,进逵以功升为静江军指挥使,辖兵千馀人。受命限期修复经战乱破坏后的宫殿楼阁。士兵不得赐,又服苦役,怨声迭起。进逵和副使周行逢带领士兵冲出长沙城垣,逃回朗州。希萼派偏将唐师翥带兵千人追捕。在朗州城外遭进逵伏兵突然袭击,死伤殆尽,只身逃回。进逵占据朗州城,废去希萼之子武平节度留后光赞,拥立希萼兄子光惠为武平节度使。光惠愚蠢好酒,不堪任事,一月后被废,又迎辰州刺史刘言为节度使,自任节度副使。   同年,南唐趁马氏内讧,出兵攻下长沙,将马氏家族和旧将迁离,又召刘言入朝金陵。刘言不从。进逵被命为主将,率军攻占长沙,南唐将领纷纷逃走,兵溃,刘言便尽复岭北旧地。后周广顺二年(952),周太祖郭威任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并加同平章事衔。因长沙残破,刘言移帅府于朗州,进逵为武安节度使,镇潭州(今长沙市)。   进逵对刘言居己之上,本不心服。刘言也十分猜忌。进逵听从行军司马周行逢计谋,先除刘言战将何敬真、朱全琇。于广顺三年袭取朗州,杀刘言,请命于周,并取代刘言官职,自任武平节度使。进逵从此以长沙为中心,割据原马氏楚国辖区。   周显德三年(955),世宗大举伐南唐,进逵被命为南面行营都统使,进攻南唐所属鄂州,以资牵制。军至岳州,州团练使潘叔嗣奉迎甚谨。进逵左右亲信却向其多方敲索,不能满足,便诬告潘叔嗣有谋反之心。进逵辱骂潘叔嗣。叔嗣怀恨,趁进逵率主力攻鄂州不下时,进兵攻取朗州。进逵仓促率部赶回救援,和叔嗣战于朗州城外,兵败而死。
    周行逢
      周行逢,五代武陵(今常德)人。少时犯法,刺配辰州铜坑,罚充苦工。后来又当土团士兵。楚武平军节度使马希萼镇朗州时,行逢与同乡王进逵、何敬真、朱全琇、潘叔嗣、张文表等10人,同为静江军校。当与希萼起兵攻取长沙,夺得王位时,行逢已升静江军副指挥使。因部卒被强派营缮宫舍,怨言纷起,遂与指挥使王进逵一道率兵逃回朗州。及南唐灭楚后,召刘言赴金陵。刘言犹豫不决,行逢建议迅速起兵反抗,刘言从之,以进逵为主将,行逢等随军进攻长沙。南唐兵被逐出境后,刘言以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行逢为武安军行军司马镇潭州。行逢又与进逵谋,杀静江军节度副使何敬真、武安军节度副使朱全琇,然后出兵攻取朗州,杀刘言,自立为武安军节度使,据潭州。   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5),岳州团练使潘叔嗣杀进逵,据朗州。行逢被迎至朗州就武平军节度使之职。   行逢出自民间,又鉴于马氏及刘言、王进逵等不得民心,以至相继败灭,因而比较重视民间疾苦,稍改前任弊政,免除苛税,惩办贪暴官吏和恶霸。刘言、进逵旧将,往往骄横不法,行逢予以惩处。其女婿唐德求,借岳父权力,想谋官职,行逢说不是为官之材,给以农具、耕牛,回家耕种自给。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行逢弥留之际,对部下说:我出身民间,当时士兵团十个伙伴,今只剩一个张文表,文表没有做行军司马,心怀不满,我死后,他一定会起兵,可派杨师璠讨伐,如果抵挡不住,就坚守城池,不可出战,向朝廷请援。行逢死后,文表果然举兵攻下潭州,行逢之子保权派师璠抵挡文表,并且遣使向朝廷求援,军未至,师璠已擒文表。后来,周氏全家迁往汴京,马殷之后湖南的割据局面至此结束。
    欧阳彬
      欧阳彬,字齐美,五代十国后蜀时衡山县人。出身县吏之家,博学能文,工于辞赋,有名于对。曾携其诗赋至长沙求见楚王马殷。王府知客吏樊某索贿,彬不予,樊并将其名刺弃置于地。彬无奈,愤慨之馀,赋诗有云:“无钱将乞樊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彬从此落魄街头。时有名妓瑞卿,慕彬才学,时予周济。瑞卿善歌,马殷每逢宴庆,多召以侑酒。当时马殷据有九郡,欧阳彬特写《九州歌》一首,嘱瑞卿在马殷生日筵前歌唱,惜未引起马殷注意。   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前蜀主王建死,子衍继位。衍喜爱诗文,生活奢侈,常派人来楚采购货物及花石之类。彬在瑞卿资助下,随客至西蜀。向蜀主献《独鲤朝天赋》(也作《万里朝天赋》),王衍大悦。彬被任为嘉州刺史,因大喜曰:“青山绿水中为二千石,作诗饮酒为风月主人,岂不嘉哉!”后蜀时,官至尚书左丞相,又迁州节度使。   马殷死,再传至希范。彬致书备言以前在楚时受到冷遇及入蜀后骤贵各情,并托希范照顾原籍衡山家族。希范读后,大为羞愧,免欧阳家族赋税,又令搜求草泽遗贤,以免使怀才不遇之士为邻境所用。   其作品多佚,《全唐诗》录有断句二则、词《生查子》1首,《全唐文》存其《哀帝降表》1篇。事见《五代史补》。
    徐仲雅
      徐仲雅,字东野,原籍秦中,五代十国时期迁居长沙,事楚王马殷,为昭顺军观察判官,年方18,即能引故实以正公府诸僭拟。后,与廖匡图等同为天策府学士,每因讽谏,出之滑稽。及马希广事变后,杜门不出,渐伤冻馁。周行逢取代马氏,不为社会人士所拥护,乃辟为节度判官,以收众望。   行逢初起兵时,凡应募者,皆置显官,一对武陵豪猾,溪洞酋长,称司空,太保者无算。行逢曾问仲雅,我奄有湖湘,兵强物阜,四邻惧我否?仲雅随曰:部内满天,太保遍地,岂得不惧!行逢不乐。旋宴客,行逢鴃舌蛮音,字多误读,仲雅复戏之曰:何不于五月五日剪却舌头。行逢大怒,以仲雅在潭州人士负声誉,不敢加害,然亦以此落职,退居山寺中。作咏棕树诗以见意:“叶似新蒲绿,身如乱锦缠,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   宋人陶岳《荆湘近事》中录仲雅诗句有云:“珠玑影冷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衰兰寂寞含愁绿,小杏妖娆弄色红”,“旁搜水脉湘心满,静谒泉根楚底通”,“藕梢逆入银塘里,萍迹潜来玉井中”,“剪开静涧分苗嫁,划破涟漪下钧筒”,为时论所称。   其诗,收入《沅湘耆旧集》中者共6首。
    戴偃
      戴偃,自号玄黄子,五代十国时湘阴县人。能为诗,尤善写规讽诗,楚王马希范生活奢侈,建天策府,门窗及栏杆,皆饰以金玉,地面夏铺凉席,冬铺木棉,建筑九龙殿,殿中实刻制八条龙,另一条缺,以比拟自己。   戴偃著《渔父诗》百篇以献。其中有讽句云:“莫把咽喉吞世界,盖因奢侈致危亡!”“若须抛却便抛却,莫待风高水更深!”希范读后大怒,因问僚佐:偃是何人?多答称偃素有贤名。希范曰:闻其爱钓,赐碧湘湖任其垂钓。   戴偃住碧湘湖,实际遭受禁闭。因携一女,欲逃往岭南,行至衡山,闻马希范已死,遂止。后亦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