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

属于::明朝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同年,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入朝鲜,在平壤之战中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歼敌近万,又火烧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极大贡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李如松

人物生平

早得宠眷

李如松少年时随父亲李成梁征战,骁勇善战,熟悉军事,徐渭曾教授其兵法。后由武进士承父荫,被授为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后因战功调署都督佥事,任神机营右副将。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升任山西总兵官。给事中黄道瞻多次进言,认为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不应一同掌理重镇,大学士申时行请明神宗对李如松善加保全,神宗于是召李如松入京任右军都督府佥书。旋即改任提督京城巡捕。给事中邵庶曾经弹劾李如松及其弟、副总兵李如柏不法的行为,并请神宗对李如松稍加抑制,“以全终始”,但神宗不纳。 

万历十五年(1587年),李如松出镇宣府,为宣府总兵官。宣府巡抚许守谦曾检阅军事操练,李如松不守武将尊文官之惯例,直接引许守谦与自己同坐。参政王学书劝解李如松,二人争执不下,几乎要动手争斗。巡按御史王之栋因此劾奏李如松“骄横”,同时弹劾王学书,神宗夺去二人俸禄,以示惩戒。不久后,李如松又被参奏,给事中叶初春请将李如松调离宣府,神宗于是命其与山西总兵李迎恩换镇。其后,他在军政考选时数次被科道官弹劾。神宗对李如松始终宠眷,并不因弹劾而改变,后更将李如松召回任中军都督府佥书。

扬名西北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镇原副总兵哱拜(鞑靼人,东蒙古族)父子与蒙古河套部落勾结发动叛乱,连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全陕震动”,明朝政府派去平叛的几支军队也都打了败仗。

是年四月,经御史梅国桢举荐,李如松临危受命,出任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一征。

六月,李如松率平叛大军抵达宁夏。七月,命明军麻贵部出击,击败蒙古河套部落,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剪除了叛军的外援。与此同时,各路援军将宁夏城团团包围。李如松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和宁夏城防之后,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城。城内弹尽粮绝,军心涣散,斗志全无,叛军失去外援,内部也发生了火并。九月十六日,宁夏城防崩塌,李如松乘势下令攻城,一举攻入城内,哱拜在干掉两个属下后向李如松投降,李如松接受了投降,但还是尽灭哱拜族。至此,宁夏叛乱全部平息。战后,李如松晋升都督,允许其家世荫锦衣卫指挥同知。

转战朝鲜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执掌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骤然膨胀,居然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凌晨,侵朝日军渡过对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壬辰倭乱爆发。

当时统治朝鲜的李氏王朝,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整个朝鲜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丰臣秀吉出动九军共15万(也有人认为是20万)大军攻击朝鲜,挟内战一统日本之余威,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主战派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而主和派却认为朝鲜人过于软弱,一触即溃,只会向明朝求援,建议仅让朝鲜国王及随从百余人过鸭绿江避难,而不出兵。主战派的意见最终被万历帝接受,决定出兵朝鲜。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名将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可是,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死里逃生。

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

战死沙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李如松回国述职,朝廷论功,加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辽东总兵官一职空缺,廷议再三推举人选,神宗特下中旨,用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言官争相劝阻,神宗不听。李如松闻讯,“感帝知,气益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捣巢,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神宗闻讯后“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为其立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