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阮籍的影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阮籍
  •   阮籍对后世文人有着深刻的影响,除了不少人模拟《咏怀》诗外(参见附录《历代阮籍《咏怀》诗拟作辑略》。),受到《咏怀》诗影响的诗人有陶渊明、庾 信、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参见李华《陶渊明与阮籍》,《陶渊明新论》第241页,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葛晓音《简论陈子昂〈感遇〉 和李白〈古风〉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发展》,《汉唐文学的嬗变》第75-8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本章将比较阮籍和庾信的异 同,探讨阮籍对曹雪芹塑造贾宝玉的影响,通过这两个个案,阐述阮籍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节阮籍与庾信

      阮 籍与庾信同为魏晋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阮籍以《咏怀》诗八十二首成为正始文学的代表,庾信创作有《拟咏怀二十七首》,明显是效仿阮籍而作。因此,有的学 者对二人进行比较研究,如王钟陵先生在《中国中古诗歌史》论述庾信时,对阮籍《咏怀》诗和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方面作了比较,王 先生认为"阮籍视野之雄阔和内心幽愤之深广,是庾信所不及的",在艺术境界和语言风格上,二人各有特色,阮诗较多理思的展拓,庾诗侧重于情感的打动(王钟 陵《中国中古诗歌史》第十二编《融合南北之长的北朝及隋代诗》第四章《存在两种历史作用的庾信、王褒诗》,第805-806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侯发迅先生的论文《阮籍〈咏怀〉诗与庾信〈拟咏怀〉诗比较》由时代入手,对阮、庾二人的诗作进行了分析(侯发迅《阮籍〈咏怀〉诗与庾信 〈拟咏怀〉诗比较》,《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20-21页。)。事实上,阮籍和庾信相似处不仅仅表现在庾信效仿阮籍作了《拟咏怀二 十七首》,更在于他们有着类似的处境,同样"念王室"(《哀江南赋》序)。同时,阮籍在《咏怀》诗中利用典故和比兴的方法,喻指时事,表达爱憎,这一点为 庾信所继承并有所发展。因此,就阮籍、庾信二人的比较而言,王钟陵先生主要着眼于诗歌发展的脉络,未能详论,而侯发迅先生的论述看似全面,实则简略,尚有 未尽之意,笔者拟就此问题进一步挖掘,以加深对阮籍、庾信的研究。

      一、被迫出仕

      阮籍与庾信有着类似的处境,阮籍是不得已才成为司氏的属官,庾信出仕北朝也有被强迫的因素。

       阮籍少时有大志,然而,生活于魏晋易代之时,这种功名之志只好收敛起来,这也是不得已的。阮籍起初不想做官,魏帝齐王曹芳正始三年(242),他辞太尉 蒋济聘,差点引来杀身之祸(《晋书·阮籍传》:"初,(蒋)济恐(阮)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陆侃如 《中古文学系年》下册,第53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这对他是个警告。之后,阮籍因名高而屡被征聘,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尽管他敢于 在蒋济、曹爽当政时谢病归,此时却不敢拒绝阴险残忍的司马氏父子,从此他再也无法摆脱仕途(参见第三章第一节《不得已而屈从——阮籍出仕司马懿考 辨》。)。

      在被迫出仕这一点上,庾信和阮籍有相似之处。庾信早年过着文学侍从的生活,与皇室成员及达官贵人唱和吟咏,写的多是"嘲风 雪、弄花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批评的是南朝梁陈间的文人,庾信也算得上其中之一。)的作品。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发生了侯景之乱, 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庾信经历乱离,梁元帝承圣三年(554),萧梁的都城被西魏攻破,梁元帝君臣被掳,随后梁元帝被杀。庾信当时正好出使西魏,国破家亡,他 从此被迫羁留北方,时年四十二岁。

      庾信是归国不得才出仕西魏、北周的。《庾子山集注》卷三《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三: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

      清倪璠注:

      言倡家作妓,本不欲嫁;质子思归,本不欲留。以喻已本不欲仕,而魏、周逼之,若强聘留质矣。(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230-2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腆颜出仕敌国使得庾信内心充满羞愧,但是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正是这种相似的处境使得庾信将阮籍视为异代知音,他在诗中多次写到阮籍,如《奉和永丰殿下 言志十首》其九说:"阮籍尝思酒,嵇康懒著书。"在《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一、《蒙赐酒》、《奉和赵王隐士》、《有喜致醉》等诗中也多次写到阮籍(《拟咏怀 二十七首》其一"步兵未饮酒",《蒙赐酒》"阮籍披衣进",《奉和赵王隐士》"阮籍惟长啸",《有喜致醉》"连日步兵厨"。)。《庾子山集注》卷三《和裴 仪同秋日》:

      萧条依白社,寂寞似东皋。(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30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同书卷七《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

      若臣北陵移病,东皋归老。(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2册,第52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这里"东皋"指隐居之所,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陈伯君《阮籍集校注》第6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六臣注文选》卷四十唐张铣注:"东皋,籍之所居之东也。")

      《咏怀》诗其三十四:

      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陈伯君《阮籍集校注》第313-31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隐居之所的代称有很多,如箕山、西山、衡门等,而庾信两次用阮籍诗文中的"东皋"一典指代归隐,可见他对阮籍作品的熟悉。《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四:

      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2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又《庾子山集注》卷八《谢滕王集序启》:

      不无秋气之悲,实有途穷之恨。(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2册,第5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这两处都用了有关阮籍之典,《三国志》卷二十一《王粲传附阮籍传》注引《魏氏春秋》曰: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2册,第5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阮籍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同情曹魏王室,不满于司马氏又不敢公开反对,既不愿为司马氏服务,又退隐不得,这才有穷途恸哭之举(参见第五章《阮籍之放诞—— 政治高压下的魏晋风度》。)。庾信初期尚有归梁的想法,但自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陈霸先代梁后,他已无国可归。因此,庾信自比阮籍,说自己也处于穷途 恸哭的境地。

      滕王宇文逌是庾信的好友,对庾信了解很深,他在《庾子山集》的序中说庾信:

      箴似扬雄,书同阮籍。(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5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在讲到庾信任散骑常侍时,宇文逌也以阮籍为比(《庾子山集》滕王逌原序:"阮籍非好之职。"(《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59页)。),可见庾信同时代的人也以为他与阮籍有类似之处。

      二、念王室

      由于阮籍和庾信有类似的处境,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具有相似之处。"念王室"是他们作品的一大共同主题。

       阮籍虽然仕于司马氏,但对于司马氏的谲诈、残忍,特别是弑君,内心是极为不满的,对于备受司马氏欺辱的曹魏皇室则充满同情。比如司马师废魏帝齐王曹芳, 是司马氏为进一步控制曹魏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实为其代魏的一个步骤。阮籍虽然不敢公开表示反对,却在《咏怀》诗其十六"徘徊蓬池上"写下"是时鹑火中,日 月正相望",用《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伐虢之典,表达了自己反对司马氏废立魏帝的态度。

      庾信对自己出仕西魏满怀愧疚,反复追忆梁朝,反思梁灭亡的原因。念王室成为庾信诗文的一大主题。对庾信作品的这一主题,从古至今尚有一些争议。《周书》卷四十一《庾信传》曰:

      (庾)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第3册,第734页,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版。)

      后人多以"乡关之思"评论庾信作品。庾信羁旅北方,回南无望,自然会在作品中抒发其"乡关之思"。比如《庾子山集注》卷四《和侃法师三绝》其一:

      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泪落,看君马向南。(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第1册,第3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面对他人返乡而自己仍然羁留异乡,庾信伤心落泪。他在作品中多次写到雁,如《秋夜望单飞雁》、《咏雁》等篇,也寄予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但是,如果从整体 上看,我们会发现"乡关之思"并不能概括庾信作品的主题,特别是《哀江南赋》、《拟咏怀二十七首》等代表作。《哀江南赋》的主要内容可用"悲身世"、"念 王室"(《哀江南赋》序)来概括。而且其身世感往往带着王室情,因为他所悲的身世,就是在梁所受梁帝的尊宠及梁亡后的失落。而《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思乡的 句子也不多,其主要内容还是悲叹梁朝的灭亡和自己出仕敌国的羞愧(参见贵琥《由乡关之思看庾信王褒的不同兼论其原因》,《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4 期,第33-41页。)。这里以其十五为例: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析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壮冰初开 地,盲风正折胶。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三,第1册,第 24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