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李斯?李斯的主要历史功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0 属于:李斯
  • <a href=/renwu/LiS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李斯</a>
    李斯
      ■李斯显才受重用

      一、上书进谏显才

      秦始皇亲政之前,主要辅佐人物为吕不韦。亲政之后,主要辅佐人物为李斯。吕不韦为秦始皇扫荡六国奠定了最为直接的政治、军事基础。李斯对秦始皇有两大贡献,两大贡献是协助秦始皇完成统一事业和规划帝国制度。

       李斯(前280~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早年做过郡守仓这样的小宫,后以荀子为师,专攻帝王之术和治国 之道。学成后,他仔细审视当时的社会情况,觉得"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只有秦国足够强大,有一统天下的能力。于是,他毅然前往秦国寻找施展才华、实 现理想的机会。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成为丞相吕不韦府上的门客。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很快得到吕不韦的信任,后又成为秦王嬴 政的近侍。当时,李斯已被任命为上卿。但不巧的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分子被发觉了。一些大臣建议:将其他诸侯国来的官员驱逐出境,秦始皇听从了这个建议,由 于李斯是楚国人,因此也在被驱逐之列。

      战国末期,秦国日渐强盛,实力远在其他诸侯国之上,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而秦国要东进中原,韩国是其必经之地。因此,韩国成为秦国首先打击的对象。

      公元前246年,韩惠王想出一条"疲秦"计策,他派遣水利工程师郑同前往秦国修渠,想以修建水利工程为名,消耗秦国的国力,以牵制它的军事行动。公元前237年,就在水渠将要修好之际,这条"疲秦"计策被识破。秦国的旧贵族势力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六国宾客,秦王应允。

      很明显,秦王嬴政的这一命令是不合理的。因为秦国要灭六国,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还需要各类人才出谋划策,广揽天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秦王因一个间谍而驱逐六国宾客,等于把大量人才拒之门外,相当于自断臂膀。

      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的行列。此事对李斯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此时的六国朝不保夕,如果离开秦国,李斯的政治理想将付之东流。因此,他必须想方设法留下来。在这紧要关头,李斯只得放手一搏。

      于是,李斯根据秦王嬴政的心理,罗列史实,有针对性地写出了一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收回驱逐六国宾客的命令。写完后,他派人将其送到秦王手中。

       《谏逐客书》是李斯一生中最具光辉色彩的著作之一。他在书中写道:"听到朝野上下都在议论驱逐宾客这件事,臣不觉得此事是稳妥的做法。秦穆公求士,曾在 西边西戎得到由余,在东边宛地得到百里奚,并在宋国得到蹇叔,在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此五人都不是秦国人,却得到秦穆公重用,结果秦消灭二十个小国,称 霸西戎。商鞅卫国人,秦孝公重用他实行变法,从而革除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使人民生活富裕,国家实力强大。秦国百姓一心为国服务,各诸侯国都恭顺无比;秦 国大胜楚、魏联军,占领土地千里,至今仍属秦国版图。张仪魏国人,受到秦惠王的重用,惠王凭借张仪的‘连横’计策,不仅占领洛阳一带,还在西边吞并巴、 蜀,北边占领上郡,南边取得汉中,并控制了楚国的鄢、郢等地,在东边占领地势险要的牢,控制大片丰腴的土地。六国联军土崩瓦解,各诸侯国都以秦国首是 瞻,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范雎是魏国人,也得到秦昭襄王重用。在他的辅佐下,昭襄王废穰侯,逐华阳君,使王权得以增强和稳固,打破了权贵把持朝政的局 面,逐步吞并诸侯,为秦一统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臣所提到的四位国君,皆是因为重用他国人才而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六国宾客并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 方。如果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宾客,弃外来之士而不用,那么,秦国还会像现在这样国富兵强威名在外吗?"

      李斯以秦国历代有为君主重用外来贤臣百里奚、范雎、商鞅、张仪等人的例子,说明秦国正是在这些外来人才的辅佐下,才逐渐从弱小的边疆国家成为有实力灭六国的强国。李斯用活生生的史例,驳斥了外来人才心怀鬼胎的说法。

       李斯并没有就此罢笔,他接着说,秦王的珠宝、玉器大都不是产自秦国,美女、骏马、财物也大多来自东方各诸侯国。如果只用秦国自产之物,那么秦王会损失很 多好东西。由此,他反问道:"为什么这些可用之宾客非要遭受驱逐,难道大王只是看重这些东西而对人才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各诸侯国得到这些人才,难道有利 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吗?"接着,他又指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的这些话可谓一箭双雕,既暗讽了秦王嬴政的贪婪,又抓住了秦王嬴政想统一天下 的心理。由此类推,李斯在最后指出秦国只有广泛地招贤纳士才不会为自己树立敌人,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二、秦王收回成命

      李斯的《谏逐客书》给了秦王嬴政当头一棒,使他清醒过来。嬴政不仅看清了天下局势,还对自己的名声产生顾虑,因此放弃了驱逐外来宾客的想法,收回成命。

       秦王嬴政将李斯请回咸阳宫殿,恢复其官职,后又擢升他为廷尉。经过此事,秦国招揽和重用外来宾客的传统得以延续。在外来宾客中,有尉缭王翦、李斯、王 贲、李信王离蒙恬等杰出的人物,他们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挽救了自己的命运,还帮助秦国招揽天下人才。

      它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传诵至今的优秀论文。鲁迅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得到重用,他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干,顺应历史潮流,辅佐秦王嬴政制定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略。秦国仅用了十年时间,就相继消灭六国。这其中,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的主要历史功绩

      一、李斯对秦王朝的功绩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李斯无疑是最主要的谋士,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他向秦王论述统一六国的意义,并写成《论统一书》。在文章中,他建议秦王不要错过"万世之一时"的大好机会,"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秦王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命他担任长史之职,后又请他任客卿,负责制定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略。

      秦王嬴政根据李斯的计划,派遣谋士携带珍宝前往六国游说,离间诸侯国的关系,使他们不能联合抗秦。此计非常管用,秦王大喜,更加重用李斯。

       李斯为秦谋划了正确的吞并六国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当李斯还是个小吏时,就洞察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了政治、军事斗争的脉膊。他学成帝王之术,要改 变自己的人生时,他在七国之中准确地选择了秦。李斯最初为秦王定下"离间、暗杀"之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在当时的 背景下,在秦对六国合纵还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失为上策。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告诫秦王,仅仅依靠秦的力量,想要吞并六国,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困难,甚 至是不可能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广积天下的智慧,凝聚和利用一切向秦的力量。这次上书对秦王嬴政的警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次上书之后,直到秦消灭 六国20余年,《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几乎没有记载李斯的活动。虽然这些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秦王朝中的地位和 作用。

      李斯《谏逐客书》既上,"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20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段记载虽然十分简练,却用大量的史实说明了李斯个人仕 途的发展和他在秦王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中的作用。秦王下逐客令时,李斯为客卿,"复李斯官",是恢复了客卿的职位,并且继续采用他"离间、暗杀"的计 谋,慢慢官至廷尉,直至做了秦王朝的丞相。

      在丞相的职位上,他帮助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毁坏了郡县的城郭 (墙),使其无险可守,收缴天下的兵器,熔化并铸成金人,不立皇室子弟为王,企图凭借这些来消除后世战乱的祸患。应当说,在当时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在对周 的衰微的教训认真总结后提出的应对和防范之策,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这些都得到了嬴政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李斯,推崇法治,秦一统 后,李斯在嬴政的支持下极力推行法治,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法律。李斯临死前在狱中上书秦二世,列举了自己的七条"罪状"(其实是功劳),除了上文已经提及的 以外,他"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缓刑罚,薄赋敛"。可见,李斯对中华民族的初期融合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形成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对封建社会和经济的 改革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二、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功绩和影响

      在短暂的秦王朝时期,李斯终其一生都对 秦的政治路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秦灭六国后,北逐匈奴,筑长城,"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李斯参与这些军事行动的决策是不可 避免的。可见,李斯对中华民族的初期融合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历经几百年战乱以后,秦王朝有能力大兴土木,文筑 驰道,说明嬴政在位时秦王室已经有了相当的财富积累,而这如果仅仅依靠对原六国政权的掠夺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嬴政和二世的穷奢极欲也可以证明秦统一 初期在经济上实行了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政策,只是后世对秦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它的短命和严刑峻法。

      不立皇室子弟而设郡县,是嬴政和李斯的共同设想,君臣二人上下响应,强力推行,对中国2000余年封建政治的影响,史家论述极多。

       秦国统一中国前,各个诸侯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秦始皇希望用一种标准的字体统一它们,他听说李斯擅长书法,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简 化,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这就是"秦篆"——也就是"小篆",秦始皇看了之后非常满意,于是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治驰道。此三样,李斯皆居功至伟。

      但是,当时的人对小篆不太熟悉,很难流利地书写,李斯只好又编纂出《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让大家临摹这些范本。

       焚书坑儒可能是李斯一生政治生活的最大败笔,对后世的负面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这一巨大污点几乎掩盖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所有光华,使后世的人们对他的业 绩和功劳视而不见。焚书坑儒在当时对巩固秦王朝的思想文化专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强力扼杀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创造力,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鲜活 气象戛然而止。焚书坑儒也是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序幕。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焚书坑儒这段公案,也就不会有2000余年儒家思想一家坐大的局 面,儒家思想也不会成为传世汉学的唯一思想焦点,最起码中华民族的思想创造力不会在春秋战国之后急速衰落。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部历 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