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故事大全:史上最全关于李斯的故事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0 属于:李斯
  • <a href=/renwu/LiS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李斯</a>
    李斯

      游说秦王

      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跟随荀况学习五帝三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以后,他估计楚王不能成大事,不值得为楚王效力,而其他东方诸侯又都很软弱,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让他去建功立业的,因此想到西边的秦国去。他向荀况 告辞说:"我听说遇到机会就不要轻易放过,如今正是各国诸侯互相争雄的时局,善于游说的人掌握着各国的权柄。现在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称帝以统治诸侯,这正 是我们这些普通士人大显身手的时机。一个处在卑贱的地位而又不想进取的人,就像野兽看着肉,只能眼馋不能进食一样,这种人看起来虽然像人,实际上却徒有其 名。没有一点人的志气和本领。所以说,人生没有比卑贱更令人耻辱,没有比穷困更令人悲哀的了。一个人长期处于卑贱困苦的环境,还讥讽世俗,厌恶名利,把自 己打扮成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不是他的真实思想。因此我想到西边去游说秦王。"

      李斯到了秦国,正好碰上庄襄王去世,于是他去拜见秦国丞 相、文信侯吕不韦,请求作门客。吕不韦觉得李斯有才,就推荐他当了秦王的侍从。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于是就劝秦王说:"小人物认不准动静的变化往 往失去有利时机。成就大功业的人,在于钻对方的空子,抓住机会就下狠心去消灭它。从前秦穆公春秋称霸以后,终究不能吞并东方各国,什么原因呢?因为当时 诸侯国还比较多,周朝的德望也还未衰落,所以春秋五霸轮流争雄,交替打出尊奉周天子的旗号。自战国中期的秦孝公以后,周室衰落,诸侯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 只剩下六个国家,如今秦国仗着强大的国力威慑诸侯,至今已经六代了。现在诸侯臣服秦国就像秦国的郡县服从中央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就像打扫锅 台的灰尘一样,不费力气就可以消灭各国诸侯,完成帝业,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这是万世难得的良机。现在如果怠慢松懈而不抓紧时机,等到诸侯重新强大起来, 相聚联盟合纵,那时虽有黄帝的贤明,也不能兼并了。"于是秦王拜他为长史,听从他的计策,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去游说诸侯。对诸侯国中有声望的人士,能够 用财宝收买的就送厚礼贿赂;对不肯受贿的,就用利剑刺杀。在实施离间、破坏东方各国君臣的关系之后,秦王便派能干的将领带兵随后征伐。于是秦王又任命李斯 为客卿。

      谏逐客书

      正好这期间有个韩国人叫郑国的,来秦国作奸细,郑国为秦国修造了引注洛水灌溉农田的郑国渠,不 久郑国的阴谋活动被发觉了。秦国的王族、大臣对秦王说:"诸侯国的人到秦国来服务的,大都是替他们的主子在秦国游说,搞离间活动,请大王把这些来客一律驱 逐。"经过王族大臣讨论后,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谏逐客书,李斯说:

      "我听说,土地宽广,才能生长更多的谷物;国土辽阔, 才能拥有更多的人口;兵器锋锐了,士兵才更勇猛。泰山不舍弃细小的尘土,所以才形成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才形成它那样的深广;君王不 离民众,所以才能光大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国它国,充分利用一年四季的丰美物产,鬼神都来降福保佑,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 因。可现在您却拒绝来投奔您的士民,让他们去帮助敌国;拒绝四方宾客为您效劳,让他们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天下的士人畏缩而不敢到您这里来,这就叫‘把武器 交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让他们来打自己啊。’不出产于秦国的物品,有许多东西是珍宝;不生长在秦国的谋士,有许多人愿意效忠于陛下。如今秦国驱逐宾 客,把他们赶回去帮助敌国;孤立了自己,壮大了敌人;自己把国内搞得很空虚,而对外又与各国结怨;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办不到的。"

      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官职,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职一直升到了廷尉

      辅秦安邦

      二十多年后,秦国果然统一了天下,于是尊秦王为皇帝,以李斯为丞相。销毁了旧六国的兵器,表示今后不再使用。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王室的子弟不再封王,功臣也不再封为诸侯,目的是为了使今后没有互相攻战的祸患。

       秦始皇34年(前213),在咸阳宫置办了酒席,酒席上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始皇帝的威德。齐国人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商朝和周朝的君王能够维持 长时间的统治,在于分封子弟,功臣自为支派,辅卫中央。如今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却无一官半职,如果突然有像田常、六卿之类谋变的祸患,您没有辅助的藩 臣,该如何相救呢?办事不效法古人而能保全长久的,我还没有听说过呢。如今周青臣等人又当面奉承您,以加重陛下的过错。这不是忠臣的行为。"秦始皇把这个 意见交给丞相李斯去裁断。李斯认为淳于越的建议十分荒谬,想通过言词辩论使他屈服,就上书说:

      "古时候由于天下散乱,不能统一,因此 诸侯一同兴起。社会上有些言论以叙述古事来指责当今,修饰虚言以混淆实情,各人都吹捧他自己的学说,毁谤国家所建立的法令制度。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明确 了是非,确立了皇帝惟一的尊严,而各派私学却纷纷攻击国家的法令制度,一听到颁布新的法令,就用他们自己的观点来议论时政。在家独处时心怀不满,走出门来 议论纷纷,以批评皇上来提高自己的名声,以标新立异来表现自己的高明,鼓动下层,制造流言蜚语。这种情况如不禁止,那么皇上的威望就要降低,下面的党派就 要形成。禁止了就会有利于国家。我请求下令:凡是收藏《》、《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籍,一律销毁。禁令下后三十天还不销毁的,处以黥刑,发配去修筑长 城。不需销除的,只有医药、占卜、种植一类的书籍。以后谁要是想学习,可以拜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烧毁《诗》、《书》 和诸子百家的书籍,目的是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不能以古书来批评当今的朝政。严明制度,规定法律,都从秦始皇这时开始。秦始皇规定用统一的文字书写,在 天下各地修建皇帝游猎出巡时住宿的宫馆。第二年,始皇帝又出巡到各地巡视,出兵攻伐匈奴、南越、西域等少数民族地区。这些事情,李斯都直接参与,出了不少 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李斯的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全嫁给秦国的各位公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到国都咸阳,李斯在 家中置办酒席,所有文武大官都来祝贺,门前的车数以千计。李斯感慨地说:"唉!我曾听荀卿说:‘什么都不能太过分’。我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平民,生活在 街巷中的普通百姓,君王不知我拙劣无能,终于把我提拔到这样显贵的地位。如今天下百官的地位,没有一个比我更高的,可以说我的富贵已经到了极点。物极必 反,我不知道以后是什么结局啊!"

      伪造遗诏

      秦始皇37年(前210)10月,始皇帝出巡来到会稽,然后沿着海边 北上,来到琅琊。丞相李斯、掌管符玺文书的中车府令赵高都跟随左右。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为几次耿直地劝谏皇上,被皇帝派到上郡蒙恬的军队中 任监军。小儿子胡亥得到宠爱,他请求跟随出巡,始皇帝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有随从。

      当年七月,始皇帝来到沙丘,病得很厉害,命赵高 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到这里,护送我的灵柩到咸阳安葬。"书信封好,还没交给信使,始皇帝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当时仅有 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五六个宦官知道始皇帝去世,其余百官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京城外去世,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把消息封起来。李斯把皇帝的 尸体放在一辆既保暖又通风的车子里,随行百官呈奏事务及进献饮食都跟平时一样,只是让宦官在车子里假托皇帝的命令应答百官呈奏的事务。

       赵高乘机将赐给扶苏的盖有皇帝印玺的书信扣留下来,而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令封其他公子为王,而单单赐给长子书信。长子如果赶来,就可立 为皇帝,而您却无尺寸之地,您准备怎么办?"胡亥说:"本来就是这样。我听说,贤明的君王能了解臣子,贤明的父亲能了解儿子。父王去世,不封儿子,作儿子 的能说什么呢?"赵高说:"不对,如今天下的大权,存亡去取全在您我和丞相三人手中,希望您去争取。况且控制别人与被别人控制,统治别人与被别人统治,这 可是绝然不同的两码事啊!"胡亥说:"废掉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奉行父王的诏命而贪生怕死,这是不孝;能力不足而才学浅薄,勉强地抢夺别人的功业, 这是没有自知之明。这三条都是违反德行的,天下不服,我自己会遭殃,国家也要灭亡的。"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杀掉君主,天下人都称为义举,并不认为 不忠。卫君蒯辄杀了他的父亲,而卫国人还是称赞他的功德,孔子也在史书中记载了这件事,并不认为不孝。办大事的人不能顾小节,德行高的人不要怕一些琐碎的 指责,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不必求同;一个官员有一个官员的作法,不必划一。因此顾小失大,将来必有祸害;狐疑犹豫,将来一定后悔。果断而敢作敢 为,连鬼神都要躲避,这样才能成功。希望您下决心干吧!"胡亥感慨地说:"现在父王的灵柩还未回归,丧礼还没办完,哪能用这种事去麻烦丞相呢?"赵高说: "时间急迫得来不及商量了!就像打仗一样,背上粮食扬鞭跃马,还怕赶不上机会呢!"

      胡亥最后同意了赵高的意见。赵高说:"不跟丞相商 量,恐怕事情不能成功,我请求替您跟丞相说说。"于是赵高对丞相李斯说:"皇上去世时,赐给长子一封书信,让他在咸阳治丧并立他为嗣君。书信还没有送出 去,如今皇上去世了,消息也没有别人知道。赐给长子的书信及皇帝的符玺都在胡亥手里,决定谁当太子,全在你我一张嘴了。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李斯说:"你 怎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言论?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当臣子的所议论的啊!"赵高说:"你自己想想,你的才能比得过蒙恬吗?跟天下人没有仇怨比得过蒙恬吗?计谋深远 而不失误比得过蒙恬吗?功劳比得过蒙恬吗?与长子有旧交而能得到他的信任比得过蒙恬吗?"李斯说:"这方面我都比不过蒙恬,但是你为什么这么苛求我呢?" 赵高说:"我受诏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律已经几年了,从未见他有什么过失。胡亥仁慈厚道,轻财物而重人才,内心聪慧,只是不善言辞。他履行礼节而尊敬贤 人,秦朝的各位公子没人能比得过他,胡亥可以作王位的继承人。你考虑,然后把这事确定下来!"李斯说:"你还是守点本分吧!我只能遵照先帝的诏令,听从上 天的安排,有什么可以考虑和决定的呢?"赵高说:"您的平安可能转化成危险,您的危险也可能转化成平安。一个人在安危的关头还拿不定主意,怎么能算是贤明 呢?"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中的一个普通平民,有幸被皇上提拔为丞相,封为侯爵,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所以皇上将国家的存亡安危托 付给了我,我怎能辜负呢?忠臣不应该贪生怕死,苟全生命,孝子应该任劳任怨,为人臣子各守职责,请你不要再多说了,否则我会得罪你的。"赵高说:"如今天 下的大权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了,况且宫外的人要制服宫内的人,就叫作乱;下面的人要制服上面的人就叫反叛。因此秋霜一降花草 就凋零,冰雪化解万物就生长,这是必然的结果。您为何迟迟不能觉悟呢?"李斯说:"我听说晋国改换太子,三世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位,害了哥哥的性命; 商纣王残杀亲属,不听劝告,国都变成了废墟,最终害了国家。这三件事都违背了天命,结果国破家亡,我还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啊,怎么打那种坏主意?"赵高说: "现在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而不相从,灾祸就会殃及子孙,后果实在叫人心寒。聪明人善于转祸为福,您打算怎么办?"李斯听后仰天长叹,流着泪感慨地说: "唉!偏偏碰上这样混乱的世道,我既然不能效忠而死,还能依靠谁呢?"于是李斯就听从了赵高的劝说。赵高回报胡亥说:"我奉太子贤明的诏命去通知丞相,丞 相李斯不敢不遵从太子的命令!"

      于是他们几人就互相谋划,诈称丞相李斯受始皇帝的诏书,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重新伪造了一封书信给长 子扶苏说:"我巡行天下,祈求名山诸位神仙延长我的寿命。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率兵几十万驻守边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推进,白白损失了许多士卒,而没 有一点功劳,反而几次上书,出言不逊地诽谤我的所作所为。由于不能结束监军的任务回京当太子,而日夜怨恨。扶苏作为儿子行为不孝,赐剑让他自杀!将军蒙恬 与扶苏在外驻守,不纠正他的过失,显然知道他的阴谋。蒙恬作为大臣,行为不忠,应赐死,把统率的部队交给副将王离。"书信封口以后盖上始皇帝的印玺,派胡 亥的门客带书送给上郡的扶苏。

      使者到了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看了以后,不禁哭泣起来,走进内屋,准备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外 出,朝中还没有立下太子,派我率兵三十万镇守边疆,公子监兵,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一个使者来了,您就自杀,哪知他是否有诈?请您再请示一下,问明白了再 死,也还来得及啊。"使者再三催促,扶苏为人仁厚,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用再去请示吗?"随即自杀了。蒙恬不肯死,使者就把他交给狱吏看管,囚禁 在阳周县里。

      使者将处理的结果回来报告,胡亥、李斯、赵高非常高兴。他们回到咸阳,办理了丧事,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经常在宫中侍奉皇帝,掌握了大权。

      迎合"圣"意

       秦二世闲居无事,就把赵高召来商议,他对赵高说:"我既然已经统治天下,就想尽量满足耳目的欲望,随心所欲地尽情享乐,让我长久的统治天下,享尽天年, 我能做得到吗?"赵高说:"这是贤明的君主才能做到的,而昏乱无能的君主就行不通。我在这里大胆的直言,冒着被斧钺砍头的危险,请陛下要稍稍留意。我们在 沙丘的密谋,其他的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怀疑,而各位公子都是您的兄长,大臣们又都是先帝所任用的。如今陛下刚刚即位,这些人怏怏不乐,心里不服气,恐怕要有 变乱。况且蒙毅还未死,蒙恬又带兵在外,我为这事战战兢兢,唯恐得不到好的结果。陛下哪能放心享乐呢?"秦二世说:"那该怎么办?"赵高说:"用严峻的法 律和刑法,把犯罪的人连同他的亲朋一起处死,以至将其全族诛灭,要消灭原来的那些大臣,疏远陛下的兄弟子侄。让原来贫穷的人变得富足,让原来低贱的人变得 高贵。全部铲除先帝的老臣,重新安置陛下的亲信在您身边。这样被提拔的人就会暗中感谢您的恩德而归附于您,祸害根除而奸计杜绝,群臣没有不接受陛下的恩 惠,蒙受陛下的厚德,您就可以高枕无忧,放心地享乐了。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秦二世听从赵高的话,便重新制订法律条文。于是原来的大臣及秦朝的公子都被 论罪,秦二世把这些人交给赵高,命令他审判处理他们。赵高处死了大臣蒙毅等人。把始皇帝的十二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把始皇帝的十个公主在杜县剁死, 财物全部充公,牵连处罪的人难以计算。

      秦朝的法令和诛杀刑罚越来越苛刻残暴,大臣们人人自危,想反叛朝廷的人很多。秦二世又继续建阿 房宫、铺笔直通畅的大路和供皇帝出巡的大道,赋税越来越重,徭役没完没了。于是楚地被征发去守边的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了。在崤山以东广大地区,反抗 的队伍纷纷行动,英雄豪杰争相起义,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的统治。起义的队伍打到鸿门才退去。李斯几次请单独劝谏秦二世,秦二世都不答应。

       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郡守,起义军吴广等人向西攻占地盘,越过三川郡而李由不能禁止。章邯率兵击溃驱逐吴广的部队以后,秦二世的使者追究三川郡的 责任,并牵连到李斯,责备李斯位居三公,怎么让造反的强盗如此横行。李斯很恐慌,又贪恋爵位俸禄,不知道怎样开脱自己,于是就迎合秦二世的意愿,上书大加 奉承拍马,想以此得到二世的宽容。

      李斯的奏书呈上以后,秦二世很高兴。于是推行督察刑罚更加严厉,凡是对人民征税繁重的就被认为是能 干的官吏,秦二世说:"这样才叫做实行了督察刑罚。"当时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过刑的,街上被处死的人天天尸体成堆,杀人的数量多的就被认为是忠臣,秦 二世说:"这样才叫做实行了督察刑罚。"

      黄犬之叹

      赵高当郎中令之时,杀害的人和被他报私怨处以刑罚的人很多,赵 高害怕大臣入朝奏事时说他的坏话,就劝秦二世说:"天子所以尊贵,就在于让人只听见他的号令,群臣见不到他的面孔,因此天子称为‘朕’。况且陛下年纪还 轻,未必通晓世上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今坐在朝廷上理政,赏罚中如有不妥当的地方,就会让大臣看到您的短处,这就不能向天下显示您的圣明了。不如陛下深居宫 中,常与我和几个通晓法令的官员在一起,等候大臣把事情报上来,再商量着处理。这样,大臣就不敢告不真实的情况,天下人都认为您是圣明的君主了。"秦二世 听从他的建议,不再上朝见群臣,整天住在宫中。赵高经常在宫中侍奉,出主意,国事都取决于赵高。

      赵高听说李斯准备劝谏,就去见李斯, 说:"我也想劝谏皇上,但我地位低贱。这件事实在是您的职责,您为何不去劝劝呢?"李斯说:"是啊,我也早就想说了,如今皇上已经不上朝了,天天住在深宫 之内,我有些想说的话,也传不进去,想面见皇上,也没有机会。"赵高对李斯说:"您真能劝谏,我愿为您留心观察,皇上有空我就告诉您。"于是赵高等到秦二 世正在欢宴,让宫女陪他玩乐的时候,就派人去告诉李斯说:"皇上正有空,可以前来奏事。"于是李斯就到宫门前求见,这样连着有好几次。秦二世生气地说: "我平时常有空闲的时候,丞相也不来。偏偏我正设宴消遣,丞相就来奏事。丞相是瞧不起我,还是想捉弄我?"赵高乘机对秦二世说:"这可太危险啦,当初在沙 丘的密谋,丞相是参加了的。如今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显贵没有增加,他的意思是想割地为王了。假如陛下不提起这件事,我也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 川郡守,楚地的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老家邻县的人,所以楚地的盗贼公开行劫,他们路过三川,郡守李由只是守城不肯出击。我听说他和盗贼之间还有书信来往,由 于还没得到确实证据,所以也不敢告诉您。况且丞相在宫外掌理朝政,权力实际上比您还大。"秦二世觉得赵高的话有道理,想逮捕审问李斯,又怕事情不确切,就 派人调查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相通的情况。李斯知道了这些事情。

      当时,秦二世在甘泉离宫,正在观看摔跤和滑稽表演,李斯不能面见,就上 书向秦二世揭露赵高的险恶用心,说:"赵高有邪恶的心志,有谋反的行为,陛下不设法对付,我怕他是要叛乱的。"秦二世说:"这是怎么说的呢?赵高原来只是 一个宦官,但他不因安逸而放松努力,不因危难而变心,行为廉洁,心地善良,他靠自己的努力才达到这个地位。他以忠诚得到提升,以信义恪守职责,我觉得他实 在是个好人,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况且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王,我没有什么知识,也不懂如何治理百姓,你又老了,我真怕这个国家没人去管理。在这种 情况下,我不倚靠赵高,依靠谁呢?而且赵高为人精明能干,很有魅力,下知人情,上能顺合我的心意,你就不要再对他怀疑了。"李斯说:"不是这样的。赵高原 来是个贱人,不懂治国的道理,贪心没有满足,追求私利从不休止,他的权势仅次于君主,可是索求的欲望还没有穷尽,所以我说他是危险的。"由于秦二世原来就 很信任赵高,他怕李斯把赵高杀了,就暗中把这件事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就是我,如果我死了,丞相马上就会干篡位的事了。"于是秦二世下令说: "把李斯交给郎中令赵高查办!"

      赵高负责审办李斯。李斯被五花大绑地关在临狱里,仰天长叹说:"唉,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能为他谋 虑呢?过去夏桀杀贤臣关逢,商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伍子胥。这三位大臣,难道不忠吗?但是未免一死,虽为忠而死,但效忠的对象却选错了。如今我的智 谋不如这三位贤臣而二世残暴无道却胜过夏桀、商纣和夫差,我以忠心而不得好报,这是必然的。况且二世的作为,难道不是悖乱荒谬的吗?不是我没有劝谏,而是 他从不听我的劝告。凡是古代的圣贤君主,总是饮食有一定的节制,车马器用有一定的数量,宫室不超过一定的规模,凡是那些劳民伤财而不利于人民的事都要禁 止,因此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如今二世谋害兄弟,不怕自己犯罪造孽;杀害忠臣,不考虑自己造成的祸害;大兴宫室,暴敛天下,不惜耗费国家财产。这三件坏事实 行以后,天下人不再顺从他了。如今反叛的人已占天下的半数,而他还没有醒悟,反而以赵高为辅佐,不久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入咸阳,秦宫变成一片废墟,麋鹿将 会奔路于往日的朝廷。"

      但秦二世仍然让赵高审办李斯,给李斯定罪,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罪行。收捕李斯所有的宗族、宾客。赵高审 问李斯,拷打了一千多板子,李斯耐不住疼痛,只好忍屈招供。李斯所以不自杀,是以为自己有才干,本来有功于秦朝,又确实没有谋反之心,他希望通过上书自 陈,秦二世能醒悟而赦免他。于是李斯就在狱中上书,书信递出去后,赵高派人把信扔掉了,根本不送给秦二世,说:"囚犯哪能上书!"

      赵 高又派了十来伙自己的门客,假装成秦二世派来的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轮流地审讯李斯。李斯又以实情对答,他们就让人反复拷打。后来秦二世派人来查问李 斯,李斯以为还是原来那伙人,终于不敢推翻先前屈认的供词,只有招供认罪了。赵高把对李斯的判决上报秦二世,秦二世高兴地说:"要不是你,我差点被丞相所 欺骗。"当秦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的使者到达三川郡时,李由已被起义军的项梁杀了。使者回来时,李斯已经下狱,于是赵高就把李斯、李由都安上了反叛的罪名。秦 二世二年七月,根据刑法李斯先受过五种刑罚,最后推到咸阳的街市腰斩。李斯和他的二儿子一起被押出监狱,李斯对他的儿子说:"我要是还想和你牵着黄,一 起出上蔡县的东门去追逐狡,还能办得到吗?"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随后李斯三族都被诛灭。

      《史记》作者司马迁这样评价李斯一生: 李斯从一个街巷平民游历诸侯,后来到秦国效力,由于能抓住时机,以智谋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帝业,李斯位居三公,可以说是受到重用了。李斯懂 得儒家《六经》宗旨,不施行贤明的政治来弥补君主的缺陷,却贪恋高官厚禄,只顾阿谀奉承,实行严刑酷法,又听从了赵高的邪说,废扶苏而立胡亥。天下已经造 反了,才想起劝谏秦二世,这岂不是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死得冤,其实认真考察一下,就不会有这样的看法了。要不然,李斯真可与周公召公比 美了。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7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前208年)、吴广(?―前208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遵循法家的治国思想,残暴统治,穷兵黩武。他为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30万,征集民工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30 万;为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又征用了70万囚犯。到了秦二世即位,残酷的统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工,大规模修造 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很大很深,据说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 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

      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

      秦始皇墓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2000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300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公元前209年,阳城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900名民工送到渔阳去防守。这其中便有陈胜和吴广,他们还被指定为屯长,没日没夜地拼命向渔阳方向赶路,生怕耽误了规定的日期。

      陈胜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志向的人。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心里常常想:我年轻力壮,为什么这样成年累月地给别人做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伙听他这么一说,都禁不住笑了,有人对陈生说:

      "你现在给人家当雇农,穷得不得了,连锄头犁耙都不是自己的,哪来的富贵呀?"

      陈胜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躲在屋檐下的燕子麻雀,怎会懂得鸿雁和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后来当了民工,碰在一块儿,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只怕误了日期,天天急着往北赶路。

      那时候正值夏日雨季。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的时候,正赶上连降暴雨。大泽乡靠近淮河的支流,地势低洼,大水淹没了道路,没法走了。他们只好停下来,等天晴了再走。

      秦朝的法令很严酷,按照秦朝的法律,被征发的民工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赶去送死吗?"

      吴广说:"要不我们大家把押送我们的人杀了,大家各自逃命去吧。"

      陈胜说:"如今要是逃走,给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夺天下,顶多也是死。与其这样等死,还不如起来造反争夺天下,如果成功了,我们也可以当王侯将相。"

      吴广问:"怎么去争夺天下呢?"

       陈胜说:"天下的老百姓吃够秦朝的苦头。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按理不该他做皇帝,应当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苏。扶苏常常劝秦王不要杀人,秦王 一生气,就把他派到蒙恬那里去带兵守城了。如今听说二世已经无缘无故地杀了公子扶苏,老百姓只听说扶苏是个贤人,并不知道他被害的消息。还有,楚国的大将 项燕,曾经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又很爱护士兵。有人说他已经死了,也有人说他在楚国灭亡的时候逃走了,咱们楚国人都很想念他。如今要是咱们假借公子扶苏和 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反对二世,一定会有许多人起来响应的。"

      人们当时都非常迷信,想要号召群众起来造反,除了借助扶苏和项 燕的名义以外,还得用装神弄鬼一类的办法,取得群众的信任。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 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人家网起来的一条肚子里。第二天,伙夫上街买鱼回来,剖鱼的时候,在鱼肚子里发现一块绸子,绸子上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大 伙都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旨意,原来陈胜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派来解救万民的。

      到了晚上,忽然有人看到破庙那边的草木丛中,忽明忽暗地闪烁着鬼火;并且还隐隐约地听到狐狸的叫声:"大楚兴,陈胜王。"这事让大伙儿又害怕,又奇怪。狐狸怎么会说人话?莫非是狐仙也知道陈胜是个真命天子,向人们来报信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大伙儿都跑来看陈胜,在背后点点戳戳地议论着这些奇怪的事,越看越觉得他长得的确与众不同,是个真命天子的相貌。加上陈胜平日待人和气,大伙儿就更加尊敬陈胜了。

       陈胜、吴广利用迷信,在群众中造成舆论。吴广平日的人缘最好,大伙儿都跟他合得来,愿意为他奔走效劳。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 官,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那军官果然大怒,先打了吴广几鞭子,接着又拔出剑要杀吴广。大伙儿一拥而上,抓住军官。吴广倚仗人多势 众,一个箭步窜上前去,夺下军官手中的剑,把军官刺死了。陈胜也乘机把另一个军官打翻在地,一剑结果了他的性命。

      陈胜、吴广杀死了军 官,使大伙儿扬眉吐气,感到十分痛快。陈胜把大伙儿召集起来,大声地说:"弟兄们!咱们遇上了大雨,已经不能如期赶到渔阳了。按照法律,误期是要杀头的。 即使万一能够饶了我们的命,可是屯驻边防的人,到头来十有八九都是要死的。反正是个死,死就得有个名堂。那些骑在咱们脖子上的王侯将相,难道都是生来有这 种富贵命的吗?"

      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听您的!"

      陈胜他们派一部分人上山砍伐树木、竹竿作为武器;又 派一部分人用泥土垒个平台,作为起义誓师的台子;还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绣了一个大大的"楚"字。一切都准备妥当了,陈胜、吴广领导着大伙儿撕下一只衣袖, 露出右臂宣誓。他们俩顺应了广大百姓拥护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心理,假称奉了扶苏、项燕的号令起兵。大伙儿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陈胜叫人把那两个军官的 脑袋割下来祭旗,他宣布自己是将军,封吴广为副将。900条好汉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 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 这件事称作"揭竿而起"。

      起义军攻下了蕲县接着又攻下了5座县城,打到陈县的时候。陈胜召集陈县老百姓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陈胜称王后,遭受秦朝残暴统治的群众,纷纷起来杀死郡县的官吏,用以响应陈胜的起义。同时,有一部分在秦朝统治下不得志的贵族和六国的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反秦。他们有的投到陈胜名下,有的自立旗号,使得反秦的烈火越烧越烈,战争形势也越来越复杂了。

       陈胜派部将周文去攻打咸阳。周文虽懂得点军事,作战也勇敢,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败在秦军手下,最后被迫自杀。吴广率领队伍去进攻荥阳,竟然被自己的部 下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杀害了。田臧派人继续围攻荥阳,他自己带兵去围攻秦将章邯,结果战败被杀了。这支队伍最后也被秦军打败了。而陈胜因为身边驻留的兵马不 多,在秦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只好向东南退却。这次起义也就以失败告终了。

      结果这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被他的车夫庄贾给杀害了。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点燃了农民起义的烈火,虽然失败了,但这场烈火越烧越旺,最终葬送了秦王朝。

      在中国的历史上,陈胜、吴广的精神必将永放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