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名言:智慧出,有大伪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大道废,有仁义①。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②。

      《道德经第十八章》

      译文

      大道被废弃,才有了仁义。

      智慧出现,才有了严重的虚伪。

      家庭出现不和,才有了孝慈,国家出现昏乱,才有了忠臣。

      注释

      ①大道,此指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的政治。

      ②六亲,王弼注:"父子兄弟夫妇也。"《吕氏春秋・论人篇》:"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两者词异而实同。

      解析

       人类是最复杂的情感动物,我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能够进行思考和特立独行,在处理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为准则。人类虽然由大道生而且在大道中 发展壮大,但随着人类的智慧的开启,人类愈发狂妄自大、唯我独尊起来。人类忘记了自己的由来,不再遵循自然大道,这种对大道的漠视态度,使得我们离大道越 来越远。

      偏离大道越来越远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类自取灭亡,为了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人类人为地制定了一些行为规范来加以约束,于是一些政令条文、奖惩制度、政策法规随即出现。这些政策法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压力,但它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废止大道的必然后果是有所作为的开始,有了作为也就有了好和坏的对待,对于好的、正确的我们加以褒扬、赞颂;而对于坏的、错误的我们大加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

      何谓"仁义",我们从古人的组字结构来考察,二人为仁。没有二人做比较就没有鉴别,有参照物才能进行区别对待。孔子曾这样定义仁:

       "仁者爱人。"连自己的同类都不爱的人,不配称人。仁和义合起来就是仁义,仁义指那些合情合理、合乎道义并热爱同类的行为。仁义是相对的概念,它是与不 仁义相对而言的,仁义能带来和睦安定,而不仁义必将遭致祸患和攻击。人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纷纷行仁义,这是人们有智慧的象征。

      人是有欲望的动物,由于欲望的驱动,人们难免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些人为了职位高升,对上级溜须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人善于为自己的罪责开脱,不惜蒙骗别人,颠倒黑白;

      也有些人成天摆出一副忠实的面孔,其内心早已打好了坑害别人的算盘,他们使用种种伎俩,只为一己私利。

      他们心中没有半点仁义,却要装出十足仁义的样子,其虚伪本质掩藏在华丽的外表和花言巧语里,他们越是装得仁义,越能得到大的好处。

      人为就是人有意去做的而不是顺应自然的行为,是违背了大道的行为,所以我们称人为的东西都是虚伪的,都不是朴素自然的。

      人在作为的时候往往会掺杂进自己的智慧,所以就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不良行为,虽然这些行为是在暗中进行的,掩盖在虚伪的外衣下,但还是能被人感知,甚至被人揭露和批判。

      六亲不和睦,是人有智力的结果,有智力就会有私欲,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发生矛盾和争斗,这种争斗由小及大会危及国家的安宁,于是不得不制定一些行为准则:做儿女的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应该慈爱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孝和慈。

      当我们的心中没有这些概念的时候,就无所谓孝和慈,大家其乐融融,无老无少、无长无幼,一派祥和的景象。

      而一旦头脑中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再也无法自由了,我们要时时处处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出格,别人站在他自己的角度看我们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横加指责,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就会被破坏。

       "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国家混乱了,才有忠臣,而应当理解为,在国家安定的情况下,人民富足、自由,忠臣没有了用武之地。这就如 同高明的统治者,不被人所知道一样,忠臣在和平安定的时期是不会显山露水的,只有在国家出现混乱的危急关头他才会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故事

      王莽篡权

      公元16年,王莽因为是王太后的侄子,被封为新都侯,这时,王莽30岁,又过了几年,王莽看准时机,揭发了废后许氏想重为皇后的阴谋,由前任大司马王根推荐,做了大司马,从此,王莽开始了他沽名钓誉的生涯。

       王莽做了大司马,决心要在名声上超出他的前辈,于是,就礼贤下士,延揽名士作为幕僚,并做出一副极其清廉高洁的样子,每当从朝廷上得了赏赐,他都全部分 给宾客僚属,自己分文不取。在生活上,他也格外节俭。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素淡的饭菜,几乎和一般的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一次,王莽的母亲有病,朝廷上 的公卿侯爵多派夫人前来探视,这些人都穿着绫罗绸缎,王莽的妻子急忙出门迎接,她穿的是粗布衣服,裙子才刚刚盖过膝盖。客人们以为她是王家的仆妇,等悄悄 问过别人之后,才知道她就是王莽的妻子。王莽家招待客人礼数十分周到,但仅是清茶几杯而已。自这以后,王莽开始有了清廉俭约的名声。

      不仅如此,王莽还博得了直臣的美名。一次,王太后设宴邀请傅太后、赵太后、丁皇后等人,主事官员在座位正中摆下一把椅子,叫王太:后坐,在旁边又摆下一把椅子,叫傅太后坐,其余则排列两边。这时王莽走进来,大声喝问:"上面为什么设着两个座位?"主事官员回答说:

      "一个是王太后的,一个是傅太后的。"王莽说:"傅太后乃是藩妾,怎得与至尊并坐,快撤下来!"傅太后听说她的座位被撤掉,就没来赴宴。后来,傅太后胁迫哀帝罢免王莽,王莽听到了消息,马上自请免职,哀帝也未加挽留,就这样,王莽又回到了他的新都封地。

      不过,这件事虽使他遭到罢官,却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名声,大众都认为王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哀帝荒淫过度,于26岁而亡,董贤虽对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习事务,无法理丧,王太后便命王莽入都帮助董贤治理丧事。这又给了王莽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机 会。王莽入朝,先不问丧事如何办理,先顺应人心,罢黜了董贤,使他自杀而死,并将董贤一家迁徙出都,将其家产估卖充公。

      王莽独掌大权以后,便与王太后商议,迎立只有9岁的中山王箕子为平帝。一切权力,均由王莽把持,就是王太后,也被王莽哄得团团转。

       王莽为了讨好王太后,把平时得罪她的傅、赵等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王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夺取政 权扫清道路。几年后,王莽当上了顾命大臣,把持了朝中大权,便命人毒死了平帝,又逼王太后交出御玺,篡权做起了假皇帝

      王莽的政治腐败,新朝的诸多措施根本不符合实际,所以王莽政权遭到了从官吏豪强到普通百姓的一致反对,刘秀等人相继率兵起义。公元23年,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兵42万,号称百万,进攻起义军,刘秀等人有勇有谋,以数千人在昆阳大破敌军,使王莽的主力军从此崩溃。

      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机时刻,王莽仍相信天命,他居然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官吏及平民因哀哭而封官的有数千人之多。公元23年9月,起义军攻入长安,王邑等人战死,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书生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死时69岁。

      一位人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设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第六枚戒指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18岁的姑娘曼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一家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人,店里来了一位30多岁左右的男顾客。他虽然穿着很整齐干净,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

      此时店里只有曼莎一个人,其他几个职员刚刚出去。曼莎向他打招呼时,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曼莎的脸上慌忙躲闪开,仿佛在说:你不用理我,我只是来看看。

      这时,电话铃响了。曼莎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将摆在柜台的盘子碰翻了,盘中装着的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姑娘慌忙弯腰去拣。可她拣回了五枚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戒指。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了那第六枚戒指在哪里。

      当男子的人将要触及门把手时,曼莎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个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曼莎的心在狂跳:他要是动粗怎么办?他会不会……

      "什么事?"他终于开口说道。

      曼莎极力压住心跳,鼓足勇气,说道:"先生,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真不容易,是不是?"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良久,一丝微笑在他脸上浮现出来,曼莎终于也平静下来,她也微笑着看着他,两人就像老朋友见面似的那样亲切自然。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紧紧地握完手后,他转身缓缓地走向门口。

      曼莎目送着他的身影在门外消失,转身走回柜台,把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她的眼睛有些潮湿,她心里想:上帝呀,这些日子赶快过去,让大家都好起来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