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事记:秦到南宋时期上海大事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上海历史
  •     秦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 在今金山区东南甸山一带设有海盐县城,为上海地区首个县治。西汉后期陷为湖泊,徒治武原乡(今浙江省平湖县东)。

        东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孙权陆逊为华亭侯。始见“华亭”之名。

        三国

        吴在今金山区亭林以南一带沿海口岸筑烽火台,以瞭望海寇骚扰,举烽火报警。

        西晋

        太康至太安年间(280~303年) 华亭陆机作草书《平复帖》,9行86字,为全国今存年代最早的名人手迹。陆机有《文赋》《魏武帝文》《豪士赋序》等文,注重排偶,开六朝骈文先河。华亭陆云(字士)和洛阳荀隐(字鸣鹤)有“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之对,“云间”名从此始,后成为华亭县、松江府别名。陆云为文清省自然,旨意深雅,开六朝文学的先声。所作《春节帖》,后被选入《淳化阁法帖》。

        建兴元年(313年) 有两尊石佛像浮海而至沪渎。梁简文帝萧纲作《浮海石像碑铭》首记“沪渎”之名,敦煌莫高窟三百二十三窟有壁画反映此事。

        东晋

        咸和元年(326年) 吴国内史虞谭率兵修沪渎垒(约在今青浦区青龙镇附近)。隆安四年(400年)吴郡太守袁山松(或作崧)率兵重修。后为吴淞江水淹没。

        北朝

        梁天监年间(502~519年) 分海盐县东北境设前京县。县治约在今金山区大金山岛北侧海中。

        梁中大通六年(534年) 析海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县治约在今金山区东南太平寺一带。梁陈之间并入海盐县。

        梁天正元年至陈太建十三年(551~581年) 梁太学博士顾野王退居亭林。建园,园被后人称为顾野王读书堆。修《舆地志》30卷。

        南朝年间(420~689年) 《后汉书·左慈传》中记到松江。宋称作吴松江,明、清称作吴淞江。

        隋

        开皇年间(581~600年) 华亭设镇将以御防守。

        唐

        武德年间(618~626年) 长江口涨露东沙、西沙。五代初(约907年)在西沙建崇明镇,始有崇明名。明末清初形成长200里、宽40里大岛。

        开元元年(713年) 《新唐书》载:“盐官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重筑。”

        是年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兴筑内捍海塘,海岸线中心部分向东延展16公里。周浦、下沙、航头一线已成陆。

        天宝二年(743年) 建青龙寺。长庆年间建青龙寺塔。

        天宝五年(746年) 置青龙镇。天宝年间(742~756年)青龙港形成,为苏州通海门户和上海地区最早的港口。

        天宝十载(751年)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地置华亭县,属吴郡。县治今松江老城。管22乡、19017户。

        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史之乱,北方地区穆斯林避乱迁青龙镇一带定居,经商谋生,伊斯兰教传入本地。

        是年 今松江境内设驿。

        天宝年间(742~756年) 青龙港形成,为苏州通海门户和上海地区最早的河口海港。

        大中十三年(859年) 于华亭县城(今松江城)建陀罗尼经幢(今称唐经幢),为今上海地区最古的雕刻石塔建筑。

        乾宁四年(897年) 吴越王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攻占华亭县。

        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钱镠受封为吴越王,建吴越国,鼓励煮海制盐。

        吴越宝正元年(926年) 在沪渎建重玄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静安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迁芦浦沸井浜(今南京西路1686号)重建。

        北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重建龙华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崇明设官煮盐。

        淳化二年(991年) 华亭县青龙镇设立,并派镇监。政和年间改名通惠镇。南宋绍兴初复名青龙镇。

        皇祐四年至至和元年(1052~1054年) 筑瀚海塘,后称旧瀚海塘,又称里护塘、大护塘、老护塘。

        嘉祐七年(1062年) 进出华亭县贸易的船只,“自杭、苏、湖、常等州旬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

        熙宁元年(1068年) 在今松江镇建兴圣教寺塔(今称方塔)。

        熙宁三年(1070年) 郏亶上《水利书》,建议治理苏州一带水利,以利吴淞江南北大盈、夏驾等浦水情,提出“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等“六得”。

        熙宁十年(1077年) 秀州设17处酒务,其中华亭县有华亭、上海、青龙、赵屯、大盈、泖口等务,初见“上海”地名。

        是年 青龙镇税收15879贯400文,约占华亭县商业收入之半。

        元丰二年(1079年) 护珠塔(在今松江天山)建成。

        元丰五年(1082年) 《隆平寺经藏记》称“青龙镇瞰淞江口,据沪渎之口,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风樯浪舶,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

        元丰年间(1078~1085年) 华亭县有户口97753户、212417人。

        政和三年(1113年) 华亭县置市舶务,专置监官。

        北宋年间 华亭县年产盐约1368万公斤。

        南宋

        绍兴元年(1131年) 青龙港被称为江南第一贸易港,在青龙镇设市舶务。次年两浙市舶提举司从临安(杭州)移驻华亭县。乾道二年(1166年)六月初三诏罢。

        乾道七年(1171年) 秀州知府丘崈在水利疏中称华亭县东北有黄浦塘,初见黄浦之名。

        乾道八年(1172年) 至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海岸线中心部位向东延展3.5公里,至今大团镇一线。

        淳熙十一年(1184年) 萧塘人卫泾中状元,为华亭县鼎甲之始。

        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大、小金山沦入海中。

        绍熙四年(1193年) 华亭知县杨潜修《云间志》(3卷),为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绍熙年间(1190~1194年) 华亭县有浦东、袁部、青村、下砂、横浦5个盐场共17分场,约3500多家盐户。

        绍熙年间 华亭县亩产稻谷2~3石,为全国粮食单产高产地区。

        庆元六年(1200年) 华亭县学徐民瞻刻《陆士龙文集》(10卷),为上海地区今存最早的图书刻本。

        开禧二年(1206年) 黄姚镇成为长江口的贸易港口,宋廷设黄姚税场,每月关税万计。

        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 设嘉定县。辖5乡27都,属两浙西路平江府。县治设练祁市(今嘉定镇)。十二年筑县城,建孔庙。

        嘉定十五年(1222年) 在崇明三沙设天赐盐场,隶于通州。

        绍定元年至六年(1228~1233年) 何侃退隐业医,为江南何氏医学世系松江府支第一人

        端平元年(1234年) 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华亭县秋粮实征57810石。

        淳祐四年(1244年) 崇明建立天赐书堂,为上海地区最早书院。

        景定四年(1263年) 华亭县夏税秋苗米422820石有奇,为松江地区第一次重赋。

        景定五年(1264年) 青龙镇市舶分司移驻上海(集)镇。

        南宋年间 华亭县丰年可产盐1920万公斤。盐场以十灶为甲。

        宋末元初 青龙镇人庄肃藏书8万卷,为上海地区第一个知名藏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