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县历史区划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上海历史
  •     一、秦至明时期

        秦置海盐县,治今金山县张堰镇南。海盐县区域范围及县以下的区划难以考证。西汉后期海盐县徙治后的约600年间,上海地区分属于邻近各县,各县在上海地区的治理范围亦难以考证。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置前京县、中大通六年(534年)置胥浦县、大同元年(535年)置昆山县后,上海地区大致北部属昆山县,中南部属前京、胥浦县,西部与西南部分属嘉兴、海盐等县。梁陈隋之际,前京、胥浦、昆山等3县又先后废弃,上海地区重新分属于邻近各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其东南部县界可能已达今上海地区中部。

        唐天宝十载(751年),置华亭县,治今松江镇,为上海地区第一个稳定的县级行政区划。县境略当今上海市吴淞江故道(虬江—高桥港一线)以南地区,下辖北平、昌唐、谷阳等22乡,范围可能大于明清时期松江府境。据《太平寰宇记》记载,22乡后改为10乡。又据崇祯《松江府志》,22乡中有9乡分隶嘉善、昆山县,华亭县境由此与明清松江府范围相仿。

        两宋年间,据《元丰九域志》、《云间绍熙志》,华亭县境大致范围明确:辖有青墩场、金山、柘湖场、戚漴场、青村场等盐场,华亭县南面和东南面以海为界,有风泾里(今金山枫泾镇一带)、朱泾里(即金山县朱泾镇一带)、濮阳里(今青浦县大蒸村、小蒸一带);华亭县西南界大致与今上海市西南界相等;西有薛淀湖(今淀山湖)、赵屯浦(今西大盈港);华亭县西界大致达今西大盈港、淀山湖一线;北面以吴淞江(今虬江—高桥港一线)与昆山县为界。嘉定县于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末析昆山县地成立后,其南界与华亭县接壤,有今虬江—高桥港一线以北之地;北、东濒长江;西界在今江苏省太仓市区一线附近,距昆山县治约36里。

        元代,上海地区出现松江府;县级行政区增至4个:华亭县,由嘉定县升置的嘉定州,新增设的崇明州、上海县。松江府辖华亭、上海2县,府界与两宋华亭县界基本相同,即辖有今上海地区虬江—高桥港一线以南地。崇明州包括今上海市崇明县和江苏省启东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上海县以华亭县东北的高昌、长人、新江、北亭、海隅等5乡地置,东濒海,北界吴淞江与嘉定县为邻;东南界基本为今从彭镇至泰日一线的南汇、奉贤两县界,南界在今黄浦江以南的奉贤县邬桥、金汇一线以北,西南界基本相等于今闵行与松江县界,以上均与华亭县为界;西界南段大致沿今七宝—泗泾—广富林—天山—沈巷,又从沈巷西北向至淀山湖漕港口,与华亭县相邻;西界北段从漕港口沿漕港经今朱家角镇至横港向北,与今青浦县西界相等,与昆山县相交。

        明代,嘉定州、崇明州改置为县。弘治十年(1497年),嘉定县西北境划属太仓州,西部界线与今界基本相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新置的青浦县领有原属华亭县、上海县的修竹乡、海隅乡、北亭乡、新江乡4乡大部和华亭乡小部;万历六年(1579年),增领原属华亭县华亭乡、上海县新江乡未尽之地,并改华亭乡为集贤乡。北界基本与今界相似,与昆山、嘉定两县相邻,惟在今嘉定区黄渡附近,在今沪宁铁路以北,呈“M”形;东界北段与今同,南段向东达今闵行区吴家巷—七宝镇以东一线,分别与嘉定、上海县相邻;南界东段从七宝镇起,沿今蒲汇塘向西至泗泾镇北,西南向至凤凰山—东佘山以东一线向南至广富林东,沿广富林—钟家山一线西北向至泰来南;南界西段从泰来向南至葑澳塘东,西北向至沈巷,再南向至拦路港,其后基本同今县界,南界大部分与华亭县相邻,西南端与嘉善相交;西界南端从淀山湖漕港口起,沿漕港经朱家角镇至横港,北向同今县界,与昆山县相交。

        二、清时期

        清代,上海地区府级区划未变。县级区划先后增加娄县、宝山县、福泉县(乾隆八年裁归青浦县)、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川沙厅等。至清末,上海地区有1个府级区划,以及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南汇、奉贤、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11个县级区划。

        苏松太道的辖境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前屡有变化,此后至清末保持稳定,辖有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州,略当今上海市全境,江苏省苏州、吴江、昆山、常熟、太仓、启东等地,以及浙江省嵊泗列岛。

        松江府辖境同明代,约有今上海市区大部,闵行、浦东新区大部,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等县。

        各县(厅)区划 华亭县。清初县境同明,相当于今松江县,奉贤县大部、金山县全部,闵行区中部莘庄、颛桥、朱家行等地。析置娄县后,辖有原华亭县的东部,略当今奉贤县大部,金山县金山卫—张堰—松隐一线以东,松江县泗泾—华阳桥一线以东,闵行区中部莘庄、颛桥、朱家行等地。析置奉贤县后,辖境略当今金山县金山卫—张堰—松隐一线以东、松江县华阳桥—泗泾一线以东地。东界北段同上海县西界,南段同奉贤县西界,南界,西界南段同金山县东界,东段俞塘以南大致以今北泖泾、以北以北张泾与娄县为界。

        娄县。以华亭县西部和东北部,略当今金山县金山卫—张堰—松隐一线以西,松江县泗泾—华阳桥一线以西的大部,闵行区七宝以南局部地设县。析置金山县后,南界北移,全境分为两部分,一大块在华亭县西、青浦县与金山县之间,略当今松江县华阳桥—泗泾一线以西,金山县枫泾镇全境;一小块在华亭县东北,与青浦、上海县为邻,略当今闵行区与松江县间的蒲汇塘以南、淀浦河以北、新泾港以西地。大块的东界同华亭县西界北段;南界同金山县北界;西界南段基本同今上海市界,与浙江省嘉善县相接;北段基本以和尚泾、大蒸港为界,在小蒸西侧有一三角形区域插入青浦县境;西北界弯曲多变,今石湖荡以西同今松江县界。

        上海县。清初同明代,辖有今上海市中心区、闵行区大部,南汇县全境,浦东新区高桥浜—界浜以南,奉贤县北部沿黄浦江地带。雍正四年(1726年)后,浦东地区北界以今高桥浜—界浜一线与宝山县相接,东界同南汇县西界。浦西部分南以黄浦江为界,与南汇县隔江相望;西南界以今茜蒲泾与华亭县相接,与今界线相同;西界沿今界向东至颛桥镇北,东北向至今淀浦河与吴路交汇处,复西向经今朱行北侧至沪杭铁路,又呈L形至七宝镇,复呈S形经诸翟镇至吴淞江畔,分别与华亭、娄、青浦、嘉定4县相邻。北界沿虬江一线与宝山县相交。析置川沙厅后,浦东地区东界北段内缩,由今浦东运河一线向西退至东沟—高行及陆行以东一线。

        青浦县。清初同明代,略当今青浦县大部(除朱家角镇北部、沈巷以东局部外)、嘉定区黄渡镇大部和松江县佘山与凤凰山以西地。雍正四年析置福泉县,福泉县领北亭、新江2乡。分为两块,主体在今青浦县北部,略当今青浦县白鹤—香花桥—崧泽—北竿山—刘夏一线以北;小部分在今青浦县朱家角南,略当今拦路港两侧和沈巷以东至松江县界地。乾隆八年(1743年),福泉县撤归青浦县。县界复如明代,北与昆山、嘉定县,东与上海县,南与娄县、华亭、吴江和浙江省嘉善县,西与吴江、元和、昆山县接界。宣统二年(1910年),属元和、吴江县的章练塘划入。

        金山县。略当今金山县金山卫—张堰—松隐一线以西、枫泾镇境以东地,松江县大泖港—小泖港以北,米市塘以西,黄泥泾以东,吕冈泾以南地。东界北端从今松江县黄浦江上游米市渡,西沿米市塘向南接今金山县张泾,向南经松隐镇东,复沿张泾南下接后冈塘,经后冈西南至张堰镇东北,东南向经旧巷、大石头、卫城至海,均与华亭县相邻。北界东段从今松江县境米市渡西侧沿河经新江机器厂东侧、北侧至仓桥西南,复西南向至塔汇,西南至小泖港接今金山县界至韩坞北。西界在今韩坞、兴塔一线西侧,与娄县相邻。

        南汇县。略当今南汇县全部,奉贤县沿黄浦江地带,浦东新区严桥以东,花木—杨家镇—张江—横沔港—孙小桥—川沙镇以南地,闵行区浦东地区大部(除周浦塘沿岸的塘口—陈行—题桥一线两侧外)。南界东段基本同今南汇县界及闵行区(浦东地区)与奉贤县界,西段在今奉贤县刘口、邬桥一线以北,均与奉贤县相接;西南界以茜蒲泾与华亭县相邻,沿黄浦江至闸港附近,与上海县交界;西界沿黄浦江北上至沈庄塘与周浦塘间,经今闵行区塘口、陈行、题桥南,在题桥东折北向西至黄浦江,在关港对岸东北向至今三林,复东南向至百曲,又北向至今花木西,沿今张家浜一线向东至龚路南,沿今浦东运河一线向北至高桥港止,均与上海县相邻;北界极短,从今浦东运河北端沿高桥港向东至海,与宝山县接界。析北部地置川沙厅后,西界内缩至今花木止,北界在花木北沿今张家浜至今龚路西南,锯齿形南向至今唐镇,复西南向弧形过川杨河至今孙小桥,沿河东向经川沙镇南侧至海,分别与上海县、川沙厅相邻。

        奉贤县。略当今奉贤县除沿黄浦江地带外的全境。东界、北界同南汇县南界;西界阮港以北同今界,南界经今阮港西侧向东经胡桥南柘林北,至今奉海村止,均与华亭县相交。

        川沙厅。略当今浦东新区杨园、曹路、龚路、合庆、王港、蔡路、川沙、东城等镇地。北与宝山县、西与上海县和南汇县、南与南汇县相邻,界线同以上各相关县界,另有横沙岛东部。

        嘉定县。清初同明代。析置宝山县后,东界内缩,其余界线同明代。略当今嘉定区全境(除黄渡镇局部外)和闵行区纪王全部、诸翟北部等地。东界在今蕰藻浜以北基本与今相同,蕰藻浜以南在陈行西南部东南向至绿杨桥北,向南至江桥镇东止,与宝山县相邻。南界从江桥镇东起,呈两个S形到达诸翟镇,沿今闵行区与青浦县界线至吴淞江南,又呈M形经今封浜西、陆家行、黄渡镇接今界至东大盈浦止,分别与上海县、青浦县相接。西界北界基本与今相同。

        宝山县。略当今宝山区全部、浦东新区高桥浜—界浜以北、市区虬江—虬江路—天目路—四川北路—中山北一路—虬江一线以北。界经为江东地区南界为今高桥港—界浜一线,分别与上海县、川沙厅(嘉庆十五年前为南汇县)相接。黄浦江以西地区南界东起今黄浦江虬江口,沿虬江向西至同济大学北,约沿今中山北一路—江湾路—四川北路—武进路—天目东路向北至虬江路,向西至潭子湾路接虬江,沿虬江经曹杨新村至真北路附近接西虬江至江桥镇东止,与上海县相邻。西界同嘉定县东界基本与今相同。另有长兴等沙和横沙西部。

        崇明县。区划基本同明代,仍有今崇明县、江苏省启东市和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区域。

        三、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出现相当于省级建置的上海市区划,一度存在介于省与县之间的道级区划、与县级区划并列的市属区区级区划。

        沪海道,辖今上海市全境和江苏省太仓、海门、启东3县及浙江省嵊泗列岛境。1914~1927年没有变化。

        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成立前,国民政府规划的上海特别市区划范围为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等县的相邻地区共30市乡,面积893.16平方公里,略当今上海市区全部、浦东新区西部、闵行区大部(除纪王镇境外)和宝山区大场、杨行、吴淞以东地区。四至如下:东界川沙县、南汇县,南界南汇县、奉贤县,西界嘉定县、青浦县、松江县,北界宝山县、长江。市界为:东界北起界浜、杨树浦至高行—陆行一线,在陆行南沿海塘浜向西至张家楼南,沿严家桥—东三林塘—题桥一线向南至题桥东南,向西经塘口至黄浦江边止,基本与清上海县界东界相似,并入南汇县周浦以西地区;南界从塘口边沿黄浦江至今闵行区西界止;西界南段从黄浦江边至诸翟与今闵行区西界相同,从诸翟沿蟠龙塘至吴淞江止;北段从吴淞江边东北向至江桥,经桃浦、葑塘向北经蕰藻浜至顾村镇南,沿潘泾至湄浦北,沿北泗泾向南至宝杨路,沿宝杨路南向东至长江。至1928年7月,上海特别市实际接收17个区,面积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东界与上述界线相同,约至川杨河止;南界从艾镇东南向西经杨思镇南过黄浦江,沿长桥港至长桥,向西过朱家行至新泾港南止;西界南段沿新泾港向北,仍向西北向至吴家巷,向西沿小涞港至诸翟,北向至吴淞江止;西界北段南起吴淞江,东北向至江桥,经桃浦至葑塘,约沿今汶水路转北沿俞泾浦、西泗塘西侧过庙行至蕰藻浜,沿蕰藻浜折北循宝杨路至长江边止。1938年12月1日,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颁布《上海特别市管辖区域暂行办法》,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宝山、嘉定等与上海关系较为密切的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并改为区;原上海县的浦西部分改为市属北桥区。上海市区划大为扩展,东濒海,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属太仓、昆山、青浦、松江等县相接,北隔长江北支航道与江苏省启东县、海门县相望。其西界具体走向即清奉贤县、上海县、宝山县的西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市政府接收战前实际管辖的17个区和公共租界、法租界区域。1946年起,上海市政府与内政部、江苏省政府多次商谈上海市与江苏省的划界问题。1947年3月,三方谈定划界办法。9月初,行政院规定:沪南地区,上海县保留辖北桥、颛桥、马桥、闵行、陈行、曹行、三林、塘湾8区及莘庄区东部、周浦区西部;省市界线以原有区界为界;莘庄区东部由松江县划入上海县,周浦区西部由南汇县划入上海县,七宝区东部划入上海市;沪北地区,大场全区划归上海市,杨行全区仍属宝山县,省市界线以原有区界为界;沪西地区,以蟠龙港、小涞港、竹港河流中心为省市界线,东属上海市,西属江苏省;诸翟镇归嘉定县管辖。10月中,上海市与江苏省代表再次协商。22日,双方按照行政院令指示的原则执行,更改部分划界:(1)大场区以蕰藻浜为界,其西部以原有区界为界;(2)莘庄区竹港以东、春申港以北,由春申庙以东附近河道向北接至横沥泾转阙家塘至上海市漕泾区边界以西,划入上海市。经此划界后,上海市幅员东西43公里,南北48公里,面积617.95平方公里。市界为:东界北起界浜,沿椿树浦—威塘浜至高行,沿高行—陆行以东一线至海塘浜,沿海塘至张家楼南,沿花木—北蔡以西的薛家浜至东三林塘北止;南界由东三林塘北西南向过杨思南至黄浦江,沿长桥港至长桥,沿长桥—朱家行一线至莘庄镇南;西界南段从莘庄镇南起,沿竹港—小涞港向北至诸翟镇,沿蟠龙港至吴淞江;西界北段从吴淞江东北向至江桥,沿下槎浦西北向至陈行,沿蕰藻浜向东至沈师浜,向北至浅弄河,向东至同济路,向北至宝杨路,向东至长江止。

        1928年7月,上海市陆续接收上海县和宝山县上海、蒲淞、洋泾、闸北市等4市与漕河泾、法华、引翔港、殷行、吴淞、江湾、彭浦、真如、高桥、高行、陆行、塘桥、杨思等13乡,共17市乡,就市、乡设区。区划如原市乡界,至1937年上海沦陷前未变。

        沪南区,即原上海县自治时期的上海市范围。东界黄浦江,与洋泾、塘桥、杨泾区隔江相望;南界、西界略当今龙华港、宛平路、零陵路、斜土路、漕溪北路至肇嘉浜路止,与漕泾区、法华区相接;北界肇嘉浜路、徐家汇路、肇周路、复兴中路、人民路、方浜东路,与特别区(法租界)相邻。

        漕泾区,即原上海县漕河泾乡。东界黄浦江,与杨思区隔江相望;南界沿长桥港至长桥,向西过朱家行至新泾港南止,与未接收的曹行区、莘松区相接;西界略当今新泾港一线,与未接收的七宝区相邻;北界西起漕河泾,向北接西上澳塘港,向西沿蒲汇塘接沪南区西界至黄浦江止,分别与蒲淞区、法华区、沪南区接壤。

        法华区,即原上海县法华乡。东界从吴淞江边西康路北端起,向南至万航渡路北京西路交叉处,接华山路过徐家汇,沿漕溪北路约至裕德路止,与特别区、沪南区相接;南界约沿裕德路向西至宜山路,沿宜山路过中山西路接蒲汇塘至西上澳塘止,与漕泾区接界;西界沿西上澳塘、古北路至周家桥止,与蒲淞区相邻;北界沿吴淞江,从周家桥至西康路止,隔江与蒲淞区相望。

        蒲淞区,即原上海县自治时期的蒲淞市。东界为古北路及西上澳塘港—上澳塘港一线,至漕宝路南,分别与法华区及漕泾区接壤;南界沿河流由东向西经北彭家塘、沈家堰、何家浜南至新泾港止,与漕泾区相接;西界由新泾港至虹桥机场西侧一线,复向西至小涞港,沿小涞港至诸翟镇,又沿蟠龙港至吴淞江,过江东北向至江桥,分别与未接收的七宝区及青浦县、嘉定县相邻;北界为申纪港—吴淞江—虬江一线,与真如区、彭浦区相接。

        闸北区,即原上海县自治时期的闸北市。东界四平路、沙泾港与引翔区相接;北界大连西路、柳营路一线,与江湾区相邻;西界略当彭越浦—普善路—芷江西路至和田路东,向南沿虬江路—永兴路—中兴路接彭越浦,与彭浦区相接;南界吴淞江至西藏北路西侧,沿*路—浙江北路—天目东路—武进路北至嘉兴路桥止,与特别区(公共租界)相接。

        引翔区,即原上海县引翔乡。东界黄浦江,与高行区隔江相望;南界虹镇—引翔港一线,与特别区(公共租界)相接;西界沿闸北区东界接西体育会路一线至邯郸路止,与闸北区、江湾区相邻;北界略当邯郸路—虬江一线,与江湾区、殷行区相交。

        殷行区,即原宝山县殷行乡。东界黄浦江,与高桥区、高行区隔江相望;南界同引翔区北界;西界南段略当今淞沪路一线向北至殷高路北,向西过铁路淞沪支线,向北经长江南路西端,过长江北路接吴淞区南界,与江湾区相接;北界即吴淞区南界东段,从郝桥港西侧至黄浦江止。

        吴淞区,即原宝山县吴淞乡。东界黄浦江,与高桥区隔江相望;南界在段浦一线,略当今长江西路北、安达路南,与殷行区、江湾区相接;西界在沈师浜以东一线,与未接收的杨行区相邻;北界略当今宝杨路一线,与宝山县相接。

        江湾区,即原宝山县江湾乡。东界分别为殷行区西界和今邯郸路—东体育会路一线,分别与殷行区、引翔区相接;南界大连西路、柳营路,与闸北区接壤;西界略当今俞泾浦西、共和新路东一线向北至蕰藻浜止,分别与彭浦区及未接收的大场区相邻;北界沿蕰藻浜折南接吴淞区南界,与吴淞区及未接收的杨行区相接。

        彭浦区,即原宝山县彭浦乡。东界同江湾区西界南段,略当今共和新路一线;南界彭越浦—吴淞江—虬江一线,与闸北区、特别区(公共租界)、蒲淞区相邻;西界南起中潭路,沿宜川路向北过新村路,向东接新沪路,与真如区相接;北界略当今汶水路一线,与未接收的大场区接壤。

        真如区,即原宝山县真如乡。东界即彭浦区西界;南界为申经港—吴淞江北侧—虬江一线,与蒲淞区相接;西界同上海市西界一段,约下槎浦一线,与嘉定县相邻;北界即上海市西界一段,约走马塘—长浜一线,与未接收的大场区相接壤。

        高桥区,即原宝山县高桥乡。东邻长江;南界高桥浜—界浜,与高行相邻;西傍黄浦江,与吴淞区、殷行区隔江相望。

        高行区,即原上海县高行乡。东界即上海市东界一段,沿椿树浦向西,又东南向沿高行—陆行一线至高行东南侧止,与川沙县接壤;南界同陆行区北界;西界黄浦江,与特别区(公共租界)、殷行区隔江相望;北界即高桥港一线,与高桥区接壤。

        陆行区,即原上海县陆行乡。东界即上海市界,在高行—陆行一线以东,与川沙县相接;南界东段同上海市界,西段同洋泾区北界,在东平中学至金桥南侧一线,分别与南汇县、洋泾区相接;西界黄浦江,分别与特别区(公共租界)、引翔区隔江相望;北界西沿西沟向南,复东北向经沪东新村南至张桥西,又西北向沿都台浦过钱桥北,向东沿杨家沟至市界止,与高行区相接。

        洋泾区,即原上海县自治时期的洋泾市。南界为张家浜与塘桥区北界一线,与南汇县及塘桥区相接;西界黄浦江,与沪南区、特别区隔江相望;北界略当今东平中学至金桥南侧一线,与陆行区相接。

        塘桥区,即原上海县塘桥乡。东界陆家浜—泥蟆浜,与南汇县相邻;南界即杨思区北界;东界黄浦江,与沪南区隔江相望;北界在塘桥北,西起黄浦江边张家浜,向北沿浦东南路至潍坊路,沿詹家浜(略当今潍坊新村东)向南至张家浜,复经张家楼西、南,又向南至张家浜止,与洋泾区相接。

        杨思区,即原上海县杨思乡。东界泥蟆浜、薛家浜(均在今中汾泾东),与南汇县相接;南界蟛蜞浜、钱亮浜、庄家浜一线(略与今杨思镇南界同),与未接收的杨思区相接;西界黄浦江,隔江与漕泾区、沪南区相望;北界在周家渡—艾镇一线北,即黄淄溇、汤家浜、蒋家浜一线,与塘桥区相邻。

        特别区,即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范围。公共租界又称特别一区,法租界又称特别二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市辖区区划频繁变动。1943年8月,汪伪政权“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后,有市区8个区和郊区7个区。其后又屡随建置变化而变化。1944年初,全市分为第一至八区以及北桥、川沙、南汇、奉贤、嘉定、宝山、崇明等区。

        第一区,以原特别区的公共租界区域为主,兼有战前的闸北、沪西地区各部分。东界黄浦江;南界东起延安路,西向沿华山路折虹桥路至沪杭铁路止;西界南起虹桥路,沿沪杭铁路向北过吴淞江至普陀公园止;北界西起普陀公园,向东沿吴淞江向东至西藏北路西侧,向北沿和田路至中山北一路,向东经北宝兴路至第一肺科医院附近,复向南至飞虹支路,沿虹镇—引翔港一线至复兴岛南端止。

        第二区,一度名市中心区、江湾区,合战前江湾、引翔、殷行、吴淞4区地。东界黄浦江,南界同第一区北界,西界、北界同战前江湾区、吴淞区的相关界线。

        第三区,一度名闸北区、沪北区,合抗日战争前闸北、彭浦、真如、大场等区地。东界同第二区西界及第一区西界一部分(西藏北路—和田路一线);南界即战前的真如区南界(吴淞江北侧—虬江一线)经潭子湾沿吴淞江至西藏北路西侧止;西界南起申纪港,略当今下槎浦一线至蕰藻浜;北界略当今蕰藻浜一线向东至蕰川路止。

        第四区,一度名沪西区,合抗日战争前蒲淞、塘桥、漕泾3区地。东界北段为第一区西界及战前沪南区西界,南段为黄浦江;南界基本同战前漕泾区南界,略当今长桥—朱家行—莘庄一线;西界基本同战前漕泾区、蒲淞区西界;北界同第三区南界,至潭子湾附近止。

        第五区,一度名浦东北区,包括抗日战争前高桥区、高行区、陆行区和原川沙县、宝山县所辖的横沙、长兴沙等沙岛。东界即战前高桥、高行、陆行3区的东界,南界即战前陆行区南界,西界黄浦江,北界长江南支航道。

        第六区,一度名浦东南区,合抗日战争前洋泾、塘桥、杨思3区和未接收的三林区地。东界即原上海市东界南段,并向南延伸至东三林塘东南;南界从东三林塘东南起,向西过周周公路转弯处,沿新桥港向北至三林塘,向东至黄浦江止;西界黄浦江;北界即战前杨思区北界。

        第七区,一度名南市区,即抗日战争前沪南区,区界亦同。

        第八区,即战前特别区法租界。界限亦同。

        北桥区,以原上海县浦西地区置。1942年,松江县朱行地区划入。东界、南界黄浦江;西界沿女儿泾、茜蒲泾,向北至六磊塘北,东北向经颛桥、翁板桥至朱家行西;北界长桥—朱家行—莘庄一线。

        川沙区,即抗日战争前川沙县,区划亦大同,横沙的一半割属第五区。

        南汇区,即抗日战争前的南汇县。区划略有变化,原属上海县的陈行、题桥地区划入,西界延至黄浦江。

        奉贤区,即抗日战争前的奉贤县,区划亦同。

        嘉定区,即抗日战争前的嘉定县,区划亦同。

        宝山区,即抗日战争前的宝山县,区划略有变化,大场地区划入市区(战后仍归宝山县),南界为蕰藻浜一线;1943年4月~1944年7月日伪“清乡”期间,战前吴淞区的城市化地区仍属市区,农村地区划宝山区,“清乡”结束吴淞仍归宝山县。

        崇明区,即抗日战争前的崇明县,区划亦同。

        1944年8月,郊区各区改称为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原属江苏省的各县仍归江苏管辖,国民政府接收上海后,未立即恢复区和区级机构,沿用战前的区名,原特别区(即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区域统称为黄浦区。黄浦区与战前17区之区名和区域,作为地籍区一直沿用到1949年。1945年11月底,市政府为调查户口、编制保甲,决定以警察分局区界为原则,每区平均人口单位为15万人左右,全市拟划分为33区。12月25日,按先行接收的警察分局范围划分为31区。至12月底,各区公所相继成立。1947年10月正式接收大场区,并划大场、新泾区部分地区置真如区。1948年底,全市有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法曹、静安、新成、江宁、普陀、闸北、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榆林、杨浦、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斯盛、洋泾、高桥、真如等30区。

        黄浦区,析原公共租界中部和法租界一小部置。辖今黄浦江以西,新开河路、人民路以北,浙江南路、延安东路、山东中路、福州路、山西南路以西,苏州河以南地区。分别与洋泾区、邑庙区、嵩山区、老闸区、北站区、虹口区相接。

        老闸区,析原公共租界中部置。辖今山西南路、福州路、山东中路以西,延安东路以北,西藏中路以东,苏州河以南地区。分别与黄浦区、嵩山区、新成区、北站区相接。

        邑庙区,析抗日战争前沪南区区域置。因区内城隍庙为一邑之庙,故称。辖黄浦江以西,复兴东路、篾竹街、白渡路以北,人民路、新开河路以东、以南地区。分别与洋泾区、蓬莱区、嵩山区、黄浦区相接。

        蓬莱区,析抗日战争前沪南区区域置。辖今黄浦江以西,高雄路西端至江边一直线(在今江南造船厂内,对面即周家渡轮渡)、制造局路、肇周路、西藏南路、方浜西路以东,人民路、复兴东路、篾竹街、白渡路以南地区。分别与洋泾区、斯盛区、嵩山区、邑庙区相接。

        嵩山区,析原法租界和抗日战争前沪南区一部分地域置。1945年因泰山路(今淮海东路、淮海中路)名泰山区,1947年1月改以嵩山路命名。辖今浙江南路、人民路、方浜西路、肇周路、制造局路、高雄路西端至江边一线以西,黄浦江以北,鲁班路、重庆南路、重庆中路、重庆北路以东,延安东路以南地区。分别与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斯盛区、卢湾区、新成区、老闸区相接。

        卢湾区,析原法租界和抗日战争前沪南区一部分地域置。1945年因卢家湾区片名卢家湾区,1947年1月简称卢湾区。辖今重庆北路、重庆中路、重庆南路以西,黄浦江以北,日晖东路以南一直线(旧亦为日晖港,今已填没,在上港六区内)、日晖港、肇嘉浜路北侧、陕西南路以东,延安中路以南地区。分别与嵩山区、斯盛区、常熟区、静安区、新成区相接。

        常熟区,析原法租界和抗日战争前沪南区一部分地域置。辖今陕西南路、肇嘉浜路北侧、日晖港、日晖东路以南一直线以西,黄浦江、龙华港以北,宛平南路、宛平路、淮海中路、兴国路以东,华山路、长乐路以南地区。分别与卢湾区、斯盛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相接。

        徐汇区,合原法租界和抗日战争前沪南区、漕泾区、法华区各一小部置。1945年因徐家汇区片名徐家汇区,1947年1月简化为徐汇区。辖今宛平路、宛平南路以西,从陆家堰南沿小河经华侨新村、龙华新村侧及甲申村北侧,向西穿越天钥桥路、龙华西路至上无二十六厂西南一线以北,沿小河向北至漕北二村南侧沿沪杭铁路一线以东,虹桥路、淮海西路、淮海中路以南地区。分别与常熟区、龙华区、新泾区、长宁区相接。

        法曹区,以抗日战争前法华区部分地置。原名长宁区,1948年改以法华镇、曹家渡镇名。辖今万航渡后路、长宁路、江苏路、兴国路以西,淮海中路、虹桥路以北,沪杭铁路以东,苏州河以南地区。分别与江宁区、静安区、常熟区、徐汇区、新泾区、普陀区相接。

        静安区,析原公共租界置。辖今泰兴路、北京西路、吴江路、茂名北路以西,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华山路以北,江苏路以东,武定西路、万航渡路、新闸路以南地区。分别与新成区、卢湾区、常熟区、长宁区、江宁区相接。

        新成区,析原公共租界地置。日伪时为新闸路、成都路两警察分局辖区,1944年4月21日两分局合并为新成区分局,由此名区。辖今西藏中路以西,延安东路、延安中路以北,茂名北路、吴江路、北京西路、泰兴路以东,苏州河以南。分别与老闸区、嵩山区、卢湾区、静安区、江宁区、闸北区相接。

        江宁区,析原公共租界地置。辖今苏州河、泰兴路以西,新闸路、万航渡路、武定西路、江苏路以北,长宁路、长寿路、安远路以南地区。分别与新成区、静安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相接。

        普陀区,析原公共租界地置。辖今苏州河以南,安远路、长寿路、万航渡后路以北地区。分别与江宁区、长宁区、新泾区、闸北区相接。

        闸北区,以原闸北区大部置。辖今和田路、西藏北路以西,苏州河以北,光新路以东,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分别与北站区、新成区、江宁区、普陀区、新泾区、真如区、大场区相接。

        北站区,析抗日战争前闸北区置。1945年1月中旬,日伪设北火车站警察分局,5月20日管辖区域扩展到附近地区。辖今淞沪铁路、河南北路以西,苏州河以北,西藏北路、和田路以西,中山北路、宝兴路以南地区。分别与虹口区、黄浦区、老闸区、闸北区、大场区、北四川路区相接。

        虹口区,以原公共租界北区和抗日战争前闸北区一小部分地域置。辖今俞泾浦以南、以西,黄浦江、苏州河以北,河南北路、淞沪铁路以东地区。分别与提篮桥区、洋泾区、黄浦区、北站区、北四川路区相接。

        北四川路区,合抗日战争前引翔区、江湾区一小部地域置。辖今沙泾港以西以北,俞泾浦、淞沪铁路、西宝兴路、北宝兴路、俞泾浦以东,自俞泾浦沿王家浜至方浜宅以南地区。分别与新市区、提篮桥区、虹口区、北站区、大场区、江湾区相接。

        提篮桥区,合原公共租界东区、抗日战争前引翔区一部分地域置。1945年以区片名提篮桥区,1947年以汇山路改名汇山区,后恢复原名。辖今大连路以西,黄浦江以北,虹口港、沙泾港、沙虹港路以东,新港路以南地区,分别与榆林区、洋泾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新市区相接。

        榆林区,合原公共租界东区、抗日战争前引翔区一部地置。辖今杨树浦路、兰州路以西,黄浦江以北,秦皇岛路、大连路以东,控江路北侧以南地区。分别与杨浦区、洋泾区、提篮桥区、新市区相接。

        杨浦区,合原公共租界东区、抗日战争前引翔区一部地域置。辖今黄浦江以西、以北,兰州路以东,长阳路、隆昌路、河间路、宁国路及向东至水产学院一线以南。分别与高桥区、洋泾区、榆林区、新市区相接。

        新市区,合抗日战争前引翔区大部、江湾区与殷行区小部地域置。1945年名新市街区,1947年改名。东界黄浦江、运河。南界东起运河。经今上海水产学院、沈家桥至宁国路北端,沿宁国路、河间路、隆昌路、长阳路、杨树浦路至江浦路西,向西延伸至打山路、控江路。西界沿控江路、大连路、新港路、东沙虹港路向南至临平路,沿沙泾港向北至水电路止。北界同江湾区南界。分别与高桥区、杨浦区、榆林区、提篮桥区、北四川路区、江湾区相接。

        江湾区,合抗日战争前江湾区、殷行区大部地域置。东界黄浦江。南界民生路、军工路、翔殷路、虬江、界泓浜、走马塘、邯郸路、水电路、沙泾至方浜宅,沿今汶水东路北侧向西至俞泾浦。西界沿俞泾浦、江场路西北向过北郊站至场中路2000号,沿场中路至共和新路西侧至庙行东南,沿公路向东至江杨南路止。北界同吴淞区南界。分别与江湾区、新市区、大场区、吴淞区相接。

        吴淞区,合抗日战争前吴淞区全部及江湾区小部地域置。东界黄浦江。南界沿今长江路南侧向西经吴淞煤气厂南,至长江南路北段东南向至淞南乡塘桥,又西南向直线状至江杨南路麦家宅南,从公路以北向西至庙行镇北,西北向直线状过野桥至蕰藻浜止。西北与宝山县交界,呈锯齿状,从顾家宅沿蕰藻浜向北至新塘,沿河经北沈宅,西沿中桥向西北至孙家宅,沿蕰藻浜向东南至水泥厂,沿河西北向经周家宅,复沿河西北向经唐家村,东北向经薄家桥,上钢五厂至金家宅,西北向至姚华浜,西南向过同济路至北泗塘,沿河向北沿宝安公路至小顾家宅,东北向经淞宝路至长江止。分别与高桥区、江湾区、大场区及江苏省宝山县相邻。

        大场区,合抗日战争前彭浦区大部、江湾区小部地域及战前未接收的大场区置。东界从今江杨南路麦家宅起,沿公路南侧向西至庙行镇东侧,沿共和新路西侧、场中路,过北郊站,东南向沿场中路、粤秀路(俞泾浦)、北宝兴路、西宝兴路至中山北路止。南界1946年3月前为沪宁铁路一线,此后北缩,沿中山北路向西过农林路、大隆机器厂,沿河西北向经志丹路向北至甘泉公园,又向西至黄陵路西侧接今宝山、嘉定区界,经俞赵宅、渡船桥、金家角至朱江巷南,沿河至西金王庙北,沿桃浦经张家桥接今区界至侯江桥,沿河向北过南大路、上海皮革厂至走马塘,沿河西北向至陈行止。西界基本同今蕰藻浜。北界从江杨南路麦家宅起,沿公路北侧至庙行,西北向过野桥至蕰藻浜止。分别与吴淞区、江湾区、北四川路区、北站区、闸北区、真如区相接。

        新泾区,合抗日战争前蒲淞区、法华区大部地域及战前未接收的七宝区一小部置。东界从今光新路沿苏州河、沪杭铁路至虹桥路止。南界沿虹桥路、虹桥机场南围墙接沪青平公路经吴家巷南至小涞港止。西界沿小涞港至诸翟,沿旧蟠龙港至苏州河止。北界在1946年3月前为沪宁铁路一线,此后南缩,沿今江桥乡西界经北虬江至江桥,沿中槎浦、苏州河经北新泾沿虬江到光新路止。分别与真如区、闸北区、普陀区、长宁区、龙华区及江苏省青浦县、嘉定县相接。

        龙华区,合抗日战争前未接收的七宝区大部、漕泾区大部、法华区及莘庄区小部地域置。东界北段同徐汇区南界、西界,从龙华港沿黄浦江到春申港止。南界沿春申港至长桥,西南向经朱行至莘庄,沿横沥、春申塘至北竹港止。西界北竹港、小涞港。北界同新泾区南界。分别与新泾区、徐汇区、常熟区、杨思区及江苏省青浦县、松江县、上海县、南汇县相邻。

        洋泾区,合抗日战争前洋泾与陆行区置。东界约同今浦东新区张桥乡界,南界海塘浜及杨思区,西界黄浦江,北界沿今杨浦区北界、浦东大道、西沟港至西张家宅,东北向过俞家宅、杨家门、李家宅沿新陆路过钱郎中桥止。分别与高桥区、杨浦区、榆林区、提篮桥区、虹口区、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杨思区及江苏省川沙县、南汇县相邻。

        高桥区,合抗日战争前高桥区、高行区置。东界、北界长江,南界同洋泾区北界,西界黄浦江。分别同吴淞区、江湾区、新市区、杨浦区、洋泾区及江苏省川沙县相邻。

        真如区,析大场区、新泾区部分地置。辖区同战前。1945年底重新划区时未设,引起当地居民不满,1946年3月重设。南界同新泾区北界,北界同大场区南界。西界基本同下槎浦,约今绿杨桥、塔水桥、北童家宅西北、东栅桥一线。分别与闸北、新泾、大场区及江苏省嘉定县相接。

        民国时期,上海、宝山、松江、南汇、奉贤、川沙、青浦、嘉定、金山、崇明县(除敌伪时期上海、川沙等县外)隶属于江苏省,其区划变迁如下:

        上海县,1928年上海市、县分治后,县境有上海县西南部8乡,面积152.86平方公里。1947年,小涞港以西划属上海市。1948年,南汇县周浦镇以西7个保约24平方公里、松江县颛桥镇7个保划入上海县,县境扩大为197.3平方公里。县界的东界、北界有调整,东界从东三林塘东北起,呈锯齿形经南汇县百曲西至题桥东侧,又向西略当今闵行区陈行镇南界至黄浦江,沿江至闸港处止;南界仍为黄浦江;西界基本未变,南起女儿泾,沿茜蒲泾向北至沪杭铁路与北竹港交汇处段,与今界相同;北界西起北竹港,略当今春申港向东至横沥港,折北至莘庄镇东、沪杭铁路北侧,复沿朱家行—长桥一线至黄浦江,浦东部分略当庄家浜—蟛蜞浜一线,与1992年界线相同。

        宝山县,1928年,吴淞、高桥、江湾、彭浦、真如、殷行等乡划归上海市后,县境缩小。南界大致即1928年上海市界西界的北段,约从侯江桥附近起,经桃浦至葑塘,约沿今汶水路转北向沿俞泾浦、西泗塘西侧过庙行至蕰藻浜,沿蕰藻浜折北循宝杨路至长江边止。西界沿界泾—杨泾至蕰藻浜南侧止。北频长江。另有长兴等沙。1947年大场区划归上海市后,南界退到蕰藻浜—何家浜—宝杨路一线。

        松江县,相当于清代的华亭县和娄县两县的范围。东界即华亭县东界和娄县东北部的北界;南界相当于华亭县南界、娄县的东界和南界;西界即娄县西界;北界即娄县、华亭县北界。1942~1945年,朱行地区一度划属上海市。1947年,小涞港以西划属上海市。1948年,颛桥镇7个保划属上海县。县东界北起蒲汇塘,沿小涞港—北竹港—茜蒲泾—女儿泾一线过黄浦江,沿茜蒲泾及盛梓庙—烟墩头—欢庵—阮巷—胡桥—柘林一线至海止;南界从柘林沿沪杭公路向西至卫城,略当今北仓—张堰—后冈—松隐—塘口及吕冈泾一线至塔汇镇北,沿塔汇镇—兴塔西侧一线至今浙江省嘉善县大通北侧的市界止;西界沿今市界经枫泾镇街区至大蒸港南,略当大蒸港一线至沪杭铁路,其后弯曲向北,略当今县界至小昆山北,向西至青浦县沈巷东侧止;北界从沈巷东起,东北向接今县界钟家山北,东南向经广富林南。向北经凤凰山东接今县界,向东至小涞港止。

        南汇县,1933年,金汇港以西、黄浦江以南狭长地区15个乡镇划属奉贤县。1948年5月,周浦镇以西的7个保划属上海县。其余界线同清代。

        奉贤县,1933年,南汇县金汇港以西、黄浦江以南狭长地区15个乡镇划入,北界向北扩展至黄浦江—界河—大泐港一线。

        川沙县,除横沙在汪伪时期隶属于浦东北区外,其余均未变化。

        青浦县,1948年2月,七宝镇东部7个保划属上海市。区划基本无变化。

        嘉定县,汪伪时期,葛隆、望仙桥至安亭以西地区一度划属昆山县。

        金山县,同清代。

        崇明县,1928年3月1日,崇明外沙划出,另设启东县,崇明县北界为长江北支航道。1946年12月14日,嵊泗列岛划出,形成今崇明县区划。

        四、解放后

        上海市,1949年5月27日后,沿袭原有区划未变。1950年,江苏省嘉定等县邻近地区划入。1958年1月,江苏省上海、宝山、嘉定等3县划入;11~12月,江苏省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7县划入,今上海直辖市区划形成。1960~1961年,浙江省嵊泗列岛一度划入外,区划至1995年未变。

        区县级区划,50、60年代,市属区数量减少、范围增大,县区划数量稳定、境域变化较大。80年代,市属区区划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县级区划减少。

        黄浦区,1956年,老闸区并入,西界扩展至西藏中路。1960年1月,原新成区成都北路以东地区划入。四界东为黄浦江,南为人民路—金陵东、中路—金陵西路,西为成都北路,北为吴淞江。1961年,原浦东县的城市化地区一部分划入,东界扩展至钱仓路—东方路,浦东地区南界为张家浜,北界为黄浦江,浦西地区未变。1984年,川沙县洋泾镇地区划入,东界为建平路一线,南界为杨高路—张家浜一线,北界为浦东大道—钱仓路—黄浦江一线。1993年1月1日,浦东地区划入浦东新区,区境仍为浦西部分,与1960年界线相同。

        南市区,1960年1月,由原蓬莱区全境与邑庙区大部合并而置。东界、南界黄浦江,西界江边路—高雄路—制造局路—肇周路—西藏南路,北界淮海东路—人民路、新开河北路。1961年,原属吴淞区的浦东周家渡街道(耀华路—浦东南路以西,张家浜以南,后滩以东地区及塘桥地区新村地区)划入,1982年,川沙县上钢住宅小区划入。1984年,杨高路—白莲泾—杨荡河以西,川杨河以北、张家浜以南地区划入。1988年,川沙县杨思镇和杨思乡地区划入。1993年1月1日,浦东地区划入浦东新区,区界恢复至1960年界。

        卢湾区,1956年,原嵩山区连云路—马当路—合肥路—肇周路—制造局路—高雄路—江边路以西、延安中路以南地区划入。1959年,原邑庙区西藏南路—肇周路以西、金陵中路以南地区划入,连云路以西、金陵西路以北、延安东路以南地区划归黄浦区。

        徐汇区,1956年,原常熟区区域并入,东界东移,四至东界陕西南路—日晖东路,南界黄浦江、宛平南路、龙华公园北侧一线,西界龙吴路—中山南路—沪杭铁路一线,北界淮海西路—兴国路—华山路—长乐路一线。1964年5月,原闵行区区域(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并入。1981年2月,闵行区重建,原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仍归属闵行区。1984年9月,上海县黄浦江以西、淀浦河以北、朱梅路—虹梅路—漕宝路—上澳塘港以东、蒲汇塘—宋园路—铁路徐虹支线以南的区域划入。1986年2月,上海县虹梅路以东、漕宝路以北、上澳塘港以西、蒲汇塘以南地区划入。

        长宁区,1950年,新泾区古北路以东、天山路以北、吴淞江以南地区并入。1956年,静安区的常德路—富民路以西地区划入,新泾区中山西路—虹桥路—伊犁路—仙霞路—古北路—天山路—天原化工厂以东地区划入。1959年,镇宁路以东地区划归静安区。区界四至东界镇宁路华山路—兴国路,南界淮海西路—铁路徐虹支线,中山西路—虹桥路—伊犁路—仙霞路—古北路—天山路—天原化工厂,北界吴淞江—万航后路—长宁路—江苏路—武定西路—万航渡路。1982年,上海县虹桥路以北、威宁路以东地区划入。1983年,上海县徐虹支线以北、姚虹东路以东虹桥路以南地区划入。1984年,上海县铁路徐虹支线以北、横沥港—虹桥机场西界—新泾港—北翟路四号桥以东、吴淞江以南地区划入。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三区的彭越浦以西、中山北路—沪宁铁路—农林路—石泉路—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划入。1956年,原真如区曹杨路以西、桃浦—大渡河路以东地区划入,原大场区沪太路—延长路—宜川路以西、新村路以南、双山路—交通路—兴新路以东地区划入。1958年,原西郊区光新路交通路以东、曹杨路以西、梨园浜以南地区划入,桃浦—大渡河路以西、虬江—云岭西路以南地区划入。四至东界沪太路—彭越浦—吴淞江一线,南界安远路—长寿路—吴淞江一线,西界北新泾苗圃西侧,北界云岭西路—真北路—虬江—桃浦—曹安路—梨园浜—双山路—新村路—宜川路—延长路一线。1982年,宝山县的沪太路以西、灵石路以南地区划入。1984年,嘉定县双山路以西、真南路以南、真北路—金沙江路以东地区划入。

        静安区,1950~1955年区划如民国时期。1956年2月17日撤销,常德路、富民路以东划归新成区,以西划入长宁区。1960年1月,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和长宁区的部分合并重置,四至东界成都北路,南界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西界镇宁路—万航渡路—武定西路—江苏路—长宁路—长寿路,北界安远路—吴淞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划入,区界东扩至西宝兴路—淞沪铁路—河南北路一线,北界仍为中山北路,南界仍为吴淞江。1958年原北郊区部分区域并入,北界扩展至场中路一线。1962年虹口区罗浮路以西、武进路以北地并入。四至东界俞泾浦—北宝兴路—西宝兴路—淞沪铁路—罗浮路—武进路—河南北路一线;南界吴淞江;西界彭越浦—沪太路—走马塘—少年村路一线,北界场中路。1982年宝山县阳泉路以西、汾西路以南、曲沃路西侧以东地区划入。1984年,宝山县江杨南路以西、东康路—北长浜以南、少年村—乔家堂—徐家宅—长临路以东地区划入。1992年9月,宝山区彭浦乡塘南村、龙潭村划入,今闸北区区域形成。

        虹口区,1956年,北四川路区划入,区界北扩至广中路—水电路—广灵四路北侧一线。1960年1月,提篮桥区区域并入,四至东界大连路,南界黄浦江、吴淞江,西界河南北路—淞沪铁路—西宝兴路—北宝兴路,北界广中路—水电路—广灵四路北侧—沙泾港—大连西路一线。1962年,罗浮路以西、武进路以北划归闸北区。1980年,杨浦区密云路以西地区划入。1984年9月,宝山县走马塘以西、场中路—江杨南路—三门路北侧—逸仙路—邯郸路一线以南、俞泾浦以东地区划入。

        杨浦区,1956年,江湾区的虬江—走马塘以南地区划入,区域扩大近一倍。1958年,北郊区城市建成地区划入,区域扩大3/4多。东界、南界黄浦江,西界杨树浦港—走马塘—邯郸路—逸仙路一线,北界三门路—政立路—闸殷路—民庆路—民丰路一线。1960年1月,虬江—走马塘以北地区划归宝山县,榆林区区域并入。区域向西扩展,东界、南界黄浦江,西界秦皇岛路—大连路—大连西路—曲阳路向北至国清路一线,北界虬江—走马塘一线。1961年2月,浦东县浦东大道以北、钱仓路—荣成路以东、朱家门以东地区划入。1964年2月,吴淞区南至长江南路南侧、西至江杨南路西侧、北至泰和路、东临黄浦江的区域划入,1980年1月划属宝山钢铁总厂办事处。1980年,密云路以西地区划属虹口区。1984年9月,宝山县东南部划入,西界达到1958年界线,北界为三门路—政立路—闸殷路—军工路至朱桥角止;川沙县东沟港以南、浦东大道以西荻柴浜以上地区和沪东新村划入,为区境最大时期。1993年1月1日,浦东地区划归浦东新区,南界退至黄浦江一线。

        宝山区,1988年宝山县与吴淞区合并而成。1952年9月,太仓县陈行乡划入宝山县。10月,嘉定县广福镇西部划入宝山县。1958年8月,北郊区农村地区划入宝山县,南界扩展至民星路—三门路—场中路—走马塘一线。1960年1月,杨浦区五角场地区划入宝山县。宝山县界为东临黄浦江,南界从东向西约沿虬江—走马塘—国康路—东体育会路—沙泾港—水电路—广中路—俞泾浦—场中路—少年村路—走马塘—沪太路—志丹路—新村路—大场浦一线,西北向过金家角、对面街、铁路桃浦站、侯江桥、马桥纪念村至中槎浦与真南路交汇处止;西界即嘉定县东界;北界即今界;另有长兴岛、横沙岛。1960年,析吴淞镇地区和长江西路—长江路以北、西泗塘以东、蕰藻浜以南地置吴淞区,无明确划界。1964年撤销吴淞区,吴淞地区隶属于杨浦区。1980年,宝山县析盛桥—月浦一线以东、马路河以北、北泗塘以东、蕰藻浜以南、共和新路以东、长江西路和长江路南侧以北地区为吴淞区,东界内缩。1984年,江湾、五角场地区分别划归虹口、杨浦2区,南界退到闸殷路—政立路—三门路一线,过彭浦新村至大场镇东北接原县界。吴淞区东界长江、黄浦江,西界护厂河,北界盛桥,1984~1986年区域扩大。至1988年与宝山县合并前,四至东临黄浦江,南至铁路何杨支线及长江路、长江西路南侧,西以蕰川路、杨盛河、宝钢护厂河、宝钢铁路专线、北泗塘,北临长江口。1988年,宝山区东界黄浦江,南界、西界、北界即原宝山县界。

        嘉定区,1992年撤嘉定县建。1949年7月嘉定县诸翟镇西半部划上海市,10月西胜乡划归青浦县。1950年8月诸翟镇以西地区划属上海市。1952年10月广福镇西部划属宝山县。1954年2月26日新杨乡、田杜乡和马桥乡部分划属上海市。8月和桥乡界泾村划属宝山县。1958年秋,纪王乡吴淞江以南明星一、二社,年丰一、二社和金星等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属上海县。划进的主要有1949年10月青浦县黄渡镇边淞滨、杨林2乡,1952年8月昆山县安亭镇西部,1958年7月上海市江桥、厂头、真杨、新杨、交通等5个乡,10月上海市真如镇。50年代末~80年代初县界,东界沿界泾—杨泾一线至陈行西,西南向至中槎浦,沿浦向南至真南路,沿走马塘向东至新泾港,又曲折东南行,过铁路南何支线、真大路、对面街,至纺织学校西侧止;南界东起纺织学院西南侧的新村路,沿双山路—交通路向南至石泉新村—旬阳新村北,向西南沿梨园浜—曹杨路—南石四路—桃浦—虬江—真北路—云岭西路一线,经北新泾苗圃北、西两侧至吴淞江止;南界基本上为吴淞江一线;西界即今界。1984年11月,真如镇、长征乡42个生产队、桃浦乡1.5个生产队划属普陀区。1992年桃浦乡、长征乡及江桥乡局部划属普陀区。东南界由此内缩,东界沿中槎浦向南经铁路南翔编组站西,沿沪宁铁路向东过中槎浦,向南至中槎浦与吴淞江交汇处止。

        闵行区,1992年9月上海县与原闵行区合并而成。上海县1949年起,县境不断扩大。1950年6月划入南汇县周浦市苏民、中河2乡和下沙区滨浦、召楼、杜行、水月、闸港、鲁汇6乡地,1957年9月划入南汇县汇达乡红旗、利民、新民、汇东、汇南等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划入上海市西郊区诸翟、宝北、宝南、莘庄、朱行、西郊6乡及七宝镇全部,虹桥、华村、上中、华漕4乡部分地,10、11月划入嘉定县纪王乡吴淞江以南地区、徐汇区龙华和漕河泾及长宁区北新泾镇。全县面积463平方公里。1959年年初,县界东界呈锯齿形,在东林—天花庵—粒民—联星—革新—召楼—胜利—新风—汇东—汇南一线以东,北端与川沙县接壤,大部与南汇县相接;南界即今界,大部与奉贤县相邻,西端与金山县相望;西界即今界,在女儿泾、茜蒲泾、小涞港一线,南段与松江县相接,北段与青浦县接壤;北界西段同今界,在纪王西北沿吴淞江北侧至沪杭铁路线西,沿吴淞江至哈密路东,沿天山路—古北路—仙霞路—虹桥路—中山西路至铁路徐虹支线,向东沿沪杭铁路过中山西路,沿中山南二路南侧小河向东接龙华路,沿龙华路东北向至中山南二路,复东南向弧形至龙华港与黄浦港交汇处北侧,北界浦东段在杨思镇南的庄家浜—蟛蜞浜一线。此后县域又逐步缩小。1960年1月,划出闵行镇和吴泾地区。1981年划出北新泾镇、新泾公社、虹桥公社部分地。1982年划出曹行、塘湾、北桥、马桥等4个公社15个大队。1984年9月,划出漕河泾、龙华、北新泾3镇及龙华、梅陇、虹桥、新泾、北桥5乡共177个生产队。1988年,县界东界同前;南界浦东部分同前,浦西部分沿黄浦江向西至淡水河,沿河向北至新闵支线,沿铁路向西至昆阳路,沿昆阳路西侧向南至上海重型机器厂北,沿铁路向西荷巷桥,沿小河向南至黄浦江,沿江向西至女儿泾止;西界同前;北界西段同前,呈L形经北新泾镇西、南部,沿哈密路西侧至上海动物园北侧,向西绕经虹桥机场外围,在青沪公路和徐虹支线交汇处沿徐虹支线向东至宋园路,沿小河向南至吴中路,沿吴中路向西至虹桥,沿虹桥路、朱梅路向南至朱行,沿淀浦河北侧向东至黄浦江,浦东部分同前。原闵行区在1960~1964年间没有明确的区划,实际辖区为闵行与吴泾地区的工厂区。1981年复设时,闵行地区四至东界横泾港—东一号河—淡水河一线,北界铁路吴泾支线,西界昆阳路西侧—西河泾一线,南界黄浦江;吴泾地区四至东界黄浦江,南界东新一号河南侧,西界建设河一线,北界上海港吴泾装卸仓储公司南。1984年,闵行淡水河以西、横泾港以东、剑川路北侧以南地区划入。1986年,吴泾地区建设河以东、关港以南地区划入。

        浦东新区,1993年1月1日由川沙县和杨浦、黄浦、南市3区的浦东地区及上海县三林乡组成。川沙县1949年后多次扩展。1950年初,南汇县北蔡、远北、张江等3个乡划入。5月,南汇县新营、川东、江镇、双亭、烟墩、望楼、施湾、邓镇、滨海、高桥、龄楼、储店、三房、赵行、横东等15乡划入,川沙县面积大增。县界东濒海;南界由东向西为祝桥北侧—陈桥街—横沔—御桥一线,即今浦东新区南界东段;西界南起御桥东侧,向北经北蔡—花木一线西侧,转杨家镇—三桥一线北侧,向北经陆行—高行一线东侧,至高桥浜止;北界高桥浜—界浜一线;另有横沙的一半。1958年,横沙乡划属宝山县。1961年,浦东县农村地区划入,至此,川沙县境面积470平方公里。县界东界海,南界由东向西为祝桥北侧—陈桥街—横沔—御桥—杨思镇南侧一线至黄浦江,西界略当今浦东南路—浦东大道一线以西(不含该线以西的城市地区)至沪东造船厂北侧沿黄浦江至吴淞口止,北界长江。1982年8月杨思公社3.49平方公里土地划属南市区。1984年洋泾镇等地19.35平方公里土地划属杨浦、黄浦、南市3区。县西界局部缩到杨思镇至洋泾镇间的杨高路一线附近。1988年,杨思镇和杨思乡划属南市区。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后,东界、北界长江口,西界黄浦江,南界祝桥—陈桥街—孙小桥—御桥—三林一线附近。

        南汇县,1950年初,北蔡、远北、张江等3乡划属川沙县。5月,新营、川东、江镇、双亭、烟墩、望楼、施湾、邓镇、滨海、高桥、龄楼、储店、三房、赵行、横东等15乡划属川沙县。6月杜行等6乡划属上海县。今南汇县域形成。

        奉贤县,1950年5月,松江县漴缺地区划入。6月,阮乡划属松江县。1966年10月,松江县漕泾公社黄沙、花园、南迎龙等3个大队划入。今奉贤县域形成。

        松江县,1949年~1966年10月区划屡有调整。1949年10月,金山县潦北乡划入。12月,后冈潘泾以西、张泾河以西局部划属金山县。1950年5月,漴缺划属奉贤县。6月,奉贤县阮港乡划入。1954年3月,青浦县杜寅乡、葑澳乡局部、方夏乡局部划入,松江县天心乡、新石乡局部划属青浦县。12月,青浦县辰山、佘山、陈坊3乡及干凤乡局部划入。1957年7月,胥浦乡一新高级社划属金山县。其后,范泾乡新文社、华营乡跃进第二社划归青浦县。1966年10月,山阳、漕泾、朱行、亭新、枫围等5个公社和枫泾、亭林2个镇,以及张泽公社金明、津星2个大队划属金山县;漕泾公社黄沙、花园、南迎龙3个大队划属奉贤县;金山县泖港公社划入。今松江县域形成。

        金山县,1949年12月横潦泾以北、竖潦泾以西的潦北乡划属松江县,松江县潘泾以西的后岗乡、湾楼乡2乡及亭林镇、张泽乡的部分地域划入。1951年,松江县山房乡的3个村划入。1957年,松江县胥浦乡一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入。1966年10月,松江县山阳、漕泾、朱行、亭新、枫围等5个公社和枫泾、亭林2个镇以及张泽公社金明、津星2个大队划入,泖港公社划属松江县。今县域形成。

        青浦县,1949年10月黄渡镇附近的淞滨、杨林2乡划属嘉定县。1954年3月,杜寅乡、葑澳乡2个村、方夏乡2个村等划属松江县,12月辰山、佘山、陈坊3乡及干凤乡8个村划属松江县。1953年10月,朱家角乡10个自然村划属昆山县,10月小蒸公社2个村划属松江县。1962年5月白鹤公社吕浦大队划属嘉定县。划进的地区主要有,1949年5月后昆山县井亭镇、嘉定县西胜乡,1954年3月松江县天心乡及新石乡3个村等,1956年9月昆山县叶荡乡,1958年9月松江县2个半自然村,10月浙江嘉善县丁栅乡一部分。今县域形成。

        崇明县,1959年后,经过多次围垦,陆域扩大,区划未变。

        五、1949~1958年撤销建置的区划

        华东区,华东军政委员会(驻上海市)辖区,含山东、浙江、福建.....4省和苏北、苏南、皖北、皖南4行署及上海、南京2市区域,相当于今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安徽6省和上海1市地域。1949年10月设,1952年撤销。

        松江专区,1949年设。专署驻松江县,隶属于苏南行署区。区划范围包括松江、上海、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宝山等9县和嵊泗列岛特区,相当于今上海市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南汇等5县全部和嘉定、宝山、闵行、浦东新区等4区的大部,以及浙江省嵊泗列岛。1952年隶属于江苏省。1953年嵊泗县(1951年由嵊泗列岛置)划归浙江省。1958年1月,所属上海、宝山、嘉定3县划归上海市,区域第二次缩小。3月撤销,所属6县划归苏州专区,11、12月划属上海市。。

        榆林区,1956年,江湾区一部划入,区界四至东界杨树浦、走马塘,南界黄浦江,西界秦皇岛路—大连路—新港路—密云路一线,北界国清路—走马塘一线。1958年,大连路以西地区划归虹口区。1960年1月并入杨浦区。

        北四川路区,1950年,水电路以西、广中路以北、俞泾浦以东、略当今汶水东路以南地区划入江湾区。1956年3月,全区并入虹口区。

        新成区,1950~1954年,如1948年区域。1954年12月,原静安区常德路—富民路以东地划入,四至东界西藏中路,南界延安东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西界富民路—常德路,北界新闸路—泰兴路—吴淞江。1959年12月撤销。

        邑庙区,1950~1956年四界如1948年区域。1956年原嵩山区东北部马当路—复兴中路—黄陂南路以东、合肥路—肇周路以北、金陵西路—金陵东路以南、西藏南路以西地区并入。1959年撤销,西藏南路以西划归卢湾区,以东划归南市区。

        大场区,初同1948年区域。1954年2月,江苏省嘉定县马陆乡划入,西界西移。1956年1月,志丹路以东局部地区划入普陀区,大部分与江湾区、吴淞区合置为北郊区。

        东昌区,1952年11月析洋泾区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以西的城市化地区置。1956年2月,原杨思区沿黄浦江自塘桥至周家渡一带划入。四至东界浦东大道、浦东南路,南为周家渡、田家宅一带,西临黄浦江,北至八号桥东沟。1958年10月与东昌区合并为浦东县。

        江湾区,初同1948年区域。1952年10月,原新市区区域并入,南界扩展至长阳路、飞虹路、新港路一线。1956年1月撤销,北部地区与大场区、吴淞区合并为北郊区,南部地区并入杨浦区、榆林区。

        东郊区,1956年2月高桥、洋泾、杨思3区合并而置。东界即民国后期上述3区的东界;南界即杨思区南界;西界南北两端临黄浦江,中间北起沪东造船厂,沿浦东大道向南经梅园新村、乳山新村、潍坊新村、盛家弄、浦建路、浦东南路至杨高路附近止。1958年10月与东昌区合并为浦东县。

        西郊区,1956年3月9日新泾区、龙华区、真如区合并而置。东界梅陇路至沪杭铁路接天山路等至沪杭铁路,中山西路至龙华港及黄浦江;南界长桥港接春申塘港;西至竹港、小涞港接诸翟镇以西高祥巷、王家桥、李家坟、南虬江一线;北界大龙港、走马塘、新泾港、界河接大申泾、长浜、龙珠江至陇山路止。1958年撤销,大部分划属上海县,东北部划归普陀区,西北划归嘉定县。

        北郊区,1956年1月大场区、江湾区、吴淞区合并而置。东界黄浦江,西界老蕰藻浜,南界虬江—走马塘—中山北路—南赵家宅—金家宅—侯江桥一线,北沿蕰藻浜越泰和路、江济路向北折东临近宝杨路止。1958年8月撤销,民星路—三门路—场中路—走马塘以南地区划归市区,其余大部并入宝山县。

        浦东县,1958年8月东昌、东郊两区合并而成。东界即民国后期高桥、洋泾、杨思(斯盛)3区东界,与川沙县相邻;南界即杨思区南界,与上海县相接;西界黄浦江,北达长江口。1961年撤销,浦东大道—浦东南路一线以西城市化地区分别划归杨浦、黄浦、南市3区,以东农村地区划归川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