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囊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07 属于: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肾上腺囊肿(adrenal cyst)临床少见,随着B超和CT的普及应用,临床发现率有所增加。

(一)流行病学

本病以中青年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单侧者较多,左右相比为2∶1,婴幼儿双侧者占50%。

(二)病理生理

肾上腺囊肿绝大多数为良性。为单发、单房,罕见多发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多无临床症状,仅较大时有相应改变。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四个类型。

1.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因血管、淋巴管扩张而形成,占45%。

2.起源于上皮细胞,包括胚胎性、腺瘤性和腺性潴留性囊肿,占9%。囊壁较薄,有钙化,囊液清亮淡黄。

3.假性囊肿 是肾上腺出血所致,其原因为:①感染,非特异性感染或结核;②损伤;③肿瘤内出血或退行性变;④出血性疾病,凝血机制障碍。体积常较大,囊壁厚、不规则,有弧形钙化斑,囊液为血性,约占39%。

4.寄生虫性囊肿 常为包虫性囊肿,呈单囊或多囊,囊壁较厚,囊液混浊,约占7%。

(三)临床表现

1.肿块 在腰腹部扪及肿块。因肿块压迫有腹胀、纳差、恶心、呕吐、便秘、肠梗阻等症状。

2.疼痛 为胀痛、钝痛,位于腰背部、上腹部,向肩背部放射。

3.囊肿破裂、出血症状 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虚脱等症状。

4.其他症状 乏力、消瘦、贫血,合并感染时有发热等症状。

(四)检查

1.X线检查

(1)X线平片:肾上腺区X线平片可见肿块阴影,伴有弧形钙化影;同侧肾影可被肿块推挤向下外方。

(2)钡餐透视:可显示胃、小肠或结肠被推移向下前方。

(3)泌尿系造影:可显示肿块侧肾积水,肾脏下移。

2.B超检查 显示肾上腺区囊性肿块,边缘光滑的圆形无回声区,可有囊肿壁钙化。

3.CT检查 呈囊性肿块,界限清楚,壁薄光滑,可有钙化、密度低、均匀,呈水样密度特征。在假性囊肿,呈厚壁、密度高,壁呈弧形钙化影。

4.MRI检查 呈均匀强度,囊壁钙化。

5.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无内分泌紊乱表现,肾上腺功能测定无异常。

6.活组织检查 必要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鉴别良恶性。

(五)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囊肿小时无症状,较大时有压迫症状。

2.内分泌检查多正常。

3.B超、CT可确诊肾上腺囊肿。

4.必要时穿刺活检鉴别良恶性。

(六)鉴别诊断

1.肾上腺实质肿瘤 有时需与肾上腺囊肿鉴别。因为实质性肿瘤也可能无功能,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但B超检查可以区别实质性病变和囊肿;X线检查显示囊肿特征性弧形钙化阴影的囊壁;肾上腺功能测定时,肾上腺实质肿瘤常有改变。

2.肾上腺转移瘤 它与肾上腺囊肿一样在生化检查时,无内分泌功能。但影像学检查不同,囊肿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呈囊性改变,密度均匀,有弧形钙化囊壁,周围无浸润;而转移瘤界限不清,轮廓不规整,密度不均匀,钙化呈斑点状,周围有浸润。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以鉴别。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郭应禄.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葛宏发.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Emil A.Tanagho.史密斯泌尿外科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Stewart PM.Mineralocorticoid hypertension.Lancet,1999,353:1341-1347

6 Ganguly A.Primary aldosteronism.N Engl J Med,1998,339:1828-1834

7 孙立安,张永康,王国民,等.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647

8 鲍镇美.嗜铬细胞瘤进展及误诊原因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2,13:230

9 Chang SY,Lee SS,Ma CP,et al.Non-functioning tumors of the adrenal cortex.Br J Urol,1998,63:462

10 Brunt LM et al.Outcomes analy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for hormonally active adrenal tumors.Surgery,2001,130:629

11 Hsu TH,Gill IS.Bilater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Retroperitoneal and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es.Urology,2002,59:184

12 Atkinson AB.The treatment of Cushing's syndrome.Clin Endocrinol,1991,34:507

13 Boushey RP,Dackiw AP.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Curr Treat Options Oncol,2001,2:355

14 Evans AE.Prognostic factors in neuroblastoma.Cancer,1987,59:1853

15 Bouloux PMG,Fakeeh M.Investigation of phaeochromocytoma.Clin Endocrinol,1995,4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