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07 属于: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腔内积聚过量液体而形成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有少量液体,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和吸收失去平衡,如分泌过多或吸收过少,都可形成鞘膜积液。

(一)病因

鞘膜积液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前者除先天性因素外,可能与慢性创伤、炎症及鞘膜淋巴管系统存在缺陷有关。后者则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感染,损伤、梅毒、结核、肿瘤、寄生虫病、阴囊手术、腹水等。

根据鞘膜积液所在部位和鞘突闭合的情况分为以下类型。

1.睾丸鞘膜积液 最常见,积液发生在睾丸鞘膜腔内,呈卵圆形或梨形。体检时睾丸不易触及。

2.精索鞘膜积液 鞘突两端闭合而中间的精索鞘突未闭合而形成的囊性积液,又称精索囊肿。肿物常在睾丸上方或腹股沟管内,呈椭圆形或梭形,可随精索移动。

3.混合型鞘膜积液 同时有睾丸和精索鞘膜积液存在。

4.婴儿型鞘膜积液 鞘突在内环处闭合,精索处未闭合并与睾丸鞘膜腔相通。约1.75%的新生儿出生时有鞘膜积液,1/4为双侧性,多随小儿生长而逐渐消退。

5.交通性鞘膜积液 鞘突未闭合,鞘膜腔与腹腔相通,又称为先天性鞘膜积液。鞘膜内液体为腹腔内液体,积液量随体位变化而变化。

(二)病理生理

积液一般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属渗出液。亦可混浊、脓性或因出血而呈棕色。如积液压力高,鞘膜增厚而影响睾丸的血供及温度调节,可致睾丸萎缩。

(三)临床表现

1.病史 可有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损伤、梅毒、结核等病史。

2.症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被偶然发现,当积液量多,肿物较大及张力较高时,立位可有疼痛及下坠感。巨大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性生活和行动。继发性鞘膜积液常存在原发病症状。

3.体征

(1)睾丸鞘膜积液呈卵圆形或梨形,位于阴囊内,表面光滑,无压痛,有囊性感,一般体积大,睾丸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2)精索鞘膜积液位于睾丸上方或腹股沟管内,可随精索移动,其下方可触及睾丸附睾。

(3)婴儿型鞘膜积液阴囊内有梨形肿物,睾丸附睾亦扪不清。

(4)交通性鞘膜积液与体位有关,立位时积液量增多,卧位或挤压积液可减少或消失。

(四)检查

1.彩色多普勒检查 可见椭圆形或圆形液性暗区,囊壁光滑,边界清楚;可见睾丸附睾大小、形态、血流正常;并可与肿瘤、斜疝等疾病鉴别。

2.CT检查 对如彩色多普勒鉴别不清的病例,可作CT与肿瘤等疾病鉴别。

(五)诊断标准

1.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睾丸鞘膜壁变厚,鞘膜腔内聚积液体,偶可发现液内有微丝蚴。其液体可为草黄色清亮液体,亦可为乳糜性或乳糜血性液体。

2.晚期鞘膜层高度肥厚,呈大片纤维化斑块,表面沉积胆固醇及纤维蛋白,部分或全部钙化。

3.检查时透光试验早期为阳性,晚期呈阴性,B超或穿刺抽液化验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血、鞘膜积糜 有睾丸鞘膜积液的一般表现,但均不透光。鞘膜积血常有急性损伤史,阴囊皮肤可出现瘀斑,局部疼痛严重。鞘膜积糜常有阴囊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无弹性及收缩力,阴囊增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穿刺检查乳糜积液呈乳白色,常可找到微丝蚴。

2.腹股沟斜疝 有阴囊肿物,但平卧位肿块可还纳。不透光。咳嗽时皮下环处有冲击感。叩诊呈鼓音,可闻及肠鸣音,能扪清睾丸及附睾。肿块上方扪不清精索,但腹股沟皮下环增大。

3.精液囊肿 阴囊内有囊性肿物。但常位于睾丸后上方与附睾上极相连;一般体积较小,睾丸可清楚扪及。穿刺囊肿液呈乳白色。镜检时内含精子。

4.睾丸肿瘤 为阴囊内肿块。但有沉重感,不透光,质地坚硬,无弹性感。

5.睾丸梅毒 为阴囊内肿块。但睾丸肿大并有结节,质硬、无感觉,血康华反应阳性,有冶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