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仗剑离乡,辞亲远游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张骞
  •   勤奋刻苦的张骞,在良师的指导下,学识越来越广博,武艺越来越纯熟,张骞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深知儿子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转眼间,张骞 十七岁了,父母觉得是让儿子出去见识一番的时候了,便鼓励和支持张骞暂时停止了对古文、经学的研究。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开始访游名山大川、考 察各地风土人情。

      张骞依依不舍的辞别了双亲,怀着又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走出了成固,离开了故乡,走进了新的天地。一路上,看不尽芳洲碧 树,听不尽莺啼雁呜。他走一走,又回头看看;走一走,又回头看看。峰峦如画的匡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只剩下黛色一抹,眼看就要从视野中消失了。他索 性停下脚步,对它凝望了很久。乘舟行驶在浩浩荡荡的汉江中,汉江从两山之间流过,忽然觉得天地忽然开阔了许多,崇山峻岭也逐渐消失了。尽管张骞回头望了又 望,再也望不见连绵的群山,只见变化多姿的烟云,在烟水苍茫的江面上飘着。碧绿透明的江水,依然是醒目的颜色,好像是故乡的水在给游子送别。翘首东望,江 水遥接天边。那天水相接的地方便是大海吧?那海云升起的地方,会出现人们传说的海市蜃楼吧?

      张骞从成固沿汉江水流而下,来到了关中地 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一个个背井离乡、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顶着风冒着雪,哀号痛哭,沿整条大街扶老携幼地乞讨。但他们收获的 多是冷淡、鄙视、驱逐甚至毒打。他很想帮一帮在泥淖污秽中挣扎的弱势民众,可自己囊中空空,饥肠辘辘,只得一次次感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曾问过他们打哪儿来。男女老幼或答"陇西"、"北地";或答"云中"、"代郡";或答"上谷"、"雁门",或答"渔阳"、"右北平"。漫长受难的路, 黑暗得令人窒息,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唉……什么时候可以彻底驱走阴魂不散的狼烟呢?渺小的他久久站立于雄伟的西直门下,一遍遍在心底拷问与追寻那些没有 明确答案的问题,痴望着挣扎在黄昏白雪中无依无靠的难民,抚摸着根根冰凉冷漠令人惆怅断魂的芦柴棒,无助又无奈地长长叹息。

      他在叹息 中发现了一对搀扶而来,眼泪涟涟,捧着破碗向他乞讨的姐弟。他一望他们,怜悯之情一刹那就侵蚀了他的心房。他二话没说,只咬着牙,留下佩剑,将身上仅剩的 十几文铜钱和一根剩余的柴棒,全给了那一对黑瘦脸上和细小手臂上伤痕累累的,走路都颤巍巍的十五六岁的姐弟。他照例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说都来自右北平。 注视着乞丐姐姐那黑色而惶恐的双眼,他仿佛看到了奔腾飞蹿而来的数万黑压压匈奴狼铁骑,层层叠叠,蜂拥蚁聚,蹂躏边关的景象;那镶绣"白猛虎"的黑色大 旗,滚滚飘荡,呼啸而来,裹挟澎湃沸腾烽火,卷起阵阵黑风血沙,搅得他心烦意乱。

      难民们赤着脚,在寒彻心骨的雪地上,踩踏出一串串凌 乱交错、深浅不一的脚印。脚下,非常干净的白雪,失去了弹性和响声,自然不会叹息,却沉闷中滴墨,孤寂地书写旷古未有的忧愤与无奈。自古以来,百姓为何流 亡?天耶?官耶?军耶?钱耶?愚耶?他终究想不通是哪一点,希望能在游历与思考中找到答案。

      不久,张骞又寻黄河而上,要看看鲤 门的地方。来到地方,只见脚下水流纵横,身边苍翠欲滴,一路上灌木茂密,乔木挺拔,待到登上黄河大堤,眼前是茫茫一片黄汤,混浊的浪涛,汹涌澎湃,滚滚而 前。恰巧身旁经过一位老翁,张骞把拉住老翁,仔细询问起来。那老翁蹲坐在堤岸上,"吧嗒吧嗒"抽一带旱烟,在烟雾缭绕中细细道来:

      且 说大禹率众考察洪水泛滥之势。三月的一天,大家正溯黄河而上,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红艳艳,粉丹丹,类锦若绣。阵阵南风吹来,残花败朵纷纷飘落,似红雨拂 面,若红霞万点,落于水,映于潮,滚滚滔滔,向东而逝。水中鲤鱼成群结队,或红或黑,或大或小,挤挤撞撞,争先恐后,逆流而上,搏滚滚激流而前。它们是要 到哪里去干什么呢?是去赴盛宴吗?是去赶庙会吗?是去看山戏吗?还是去探亲访友呢?大禹及众人心中纳闷,又感到好奇,欲跟随其后,看个究竟。于是,鱼在水 中游,人在岸边行;鱼游在前,人行随后,一直来到龙门山下。翘首仰望,悬瀑千丈,从青空垂挂下来,像一匹平滑的素练,随风飘摆,柔软、细腻、闪光,待触到 犬牙交错的山岩时,又被撕成千丝万缕,像飘散的白发,若浮动的尾云丝。飞瀑从万丈高崖跌落下来,摔成了尘雾与水沫,顷刻聚成湍湍激流、漩涡,一齐拥挤着 向前奔泻,像千万只冲出牢笼的猛虎和雄狮,咆哮着,怒吼着,张牙舞爪,声若雷鸣,仿佛欲毁灭吞噬整个世界。然而一群群大小不等的、色泽不一的鲤鱼,却毫不 示弱,毫不畏惧。一路之上,它们不畏激流,不惧险滩,一味地只是前进,从不犹豫彷徨,更不思后退,难道它们还能跳过这龙门山吗?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的 举动。忽见一条大红鲤鱼,长约一丈,躬身曲腰,骤然跃起,仿佛长了翅膀,犹若闪电流星一般,凌空直上,几乎到达龙门山缺口河水倾泻的地方,然而终因力量不 及,跌落水中,被滚滚激流冲了下来。后边的那些,并不因此而丧胆,而却步,依旧勇往直前,一条、两条、三条、四条……腾空跃起。幸运者跌于洪涛,随波而 去;可怜者跌于岸边或山岩上,几经翻腾,便一命呜呼了。谁也无暇顾及那些不幸者,只将目光投入水中。忽然有人高声喊道:大陕,快看这条!众人一齐循着他的 手指看去,只见一道红光腾上龙门山口,擦着耀眼的激流飞瀑逆流而上,突然霹雳一声,雷电之火在鱼尾上燃烧,那鱼陡然变作一条长龙,张牙舞爪,吱吱鸣吟,凌 空而立,但见四周氤云氲气,须臾便飞身向下,向龙门山点点头,或在行礼致谢,或在辞行告别,倏而调转身躯,径向东方飞腾而去,想是奔东海去了。再看那河中 之鱼,仍旧纷纷不断地跳跃,跳上龙门的都如前例,化龙而去,但是为数寥寥,百不及一,总是以跳不上去者为多。过了若干时辰,那鱼群像听了什么命令似的,忽 然停止了跳跃,首尾相衔,簇拥着向下游游去,细看那鱼的额上,都有焦点,大约是从高空跌落下来摔伤的。

      大禹率众观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讲 完了,老翁略作喘息后说道:"鲤鱼跳龙门,这不过是个传说故事,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但是,那跳上龙门化成龙的鲤鱼不像那些只求侥幸的同伴们,它们是先在惊 涛骇浪中磨练了很多年,才游到龙门一试的。失败之后,它们不灰心,不丧气,回去之后继续苦练本领,再经不知多少次的挫折,最后才成功地跃过了龙门,化龙飞 天。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上进精神,很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