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前的石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张骞
  •   1.陕西巡抚毕沅立碑

      毕沅、字秋帆、镇洋人。乾隆进士,湖广总督,后任陕西巡抚。著有《山海经》、《晋书地理志》校注、《关中胜 迹图记》、《陕西省志》、《关中中州山左全石诸记》等。任陕西巡抚期间对陕西各地名人墓都刻立石碑,自书隶体碑文。对陕西文物保护作出了贡献。毕沅给张骞 墓前正中竖立石碑一通,高180厘米、宽80厘米、厚16厘米。上刻隶书"博望侯张公骞墓"。字径12厘米。上款:"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督察院 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下款:"大清乾隆岁次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孟秋(七月),知城固县事朱休承立石"。

      今存墓 碑,是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但在知县附名时,出了问题。观此碑年月下署"知城固县事朱休承立石"之上,约有13厘米长被凿的一道石痕。显系前任 知县将碑文刻好未及时竖立而卸任,朱休承接任知县后凿改前任知县姓名而代以己名。还有城固县李固墓碑、樊哙墓碑,都被朱休承凿改。按:朱休承这种凿灭篡改 碑石、掠夺前人成果的恶劣作风,应予揭露、澄清。朱之前任城固县知县名叫李昌隆,是云南隆安府人。

      2.城固县令胡瀛涛立碑

      碑在毕沅朱休承立碑东侧,碑高113厘米、宽63厘米,题款:"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庶吉士,同知衔,知城固县事蜀东胡瀛涛谨撰"。

      "敕授修职郎,拣选知县,辛酉科举人,大挑二等,借补安定县训导,里人王润敬书"。

      《汉博望侯墓碑记》

       侯,邑西南二里博望村人也,仕汉为校尉。武帝朝出使月氏,历聘东南夷,继又使西域,通西南夷而归。奏诸夷国多奇物,愿陛下以义属之。帝纳其言,由是大宛 之、大夏之竹,相继萃于王庭。论者谓武帝内多欲,未便以拓地开疆导其侈心,不知人臣致主,苟无居中御外之大权,则恋夷戎狄,易生边患,迨控制不得,始议 和好,早已媒孽其间,而卒多反复。唐之突厥、宋之契丹,有明徵也。如是而欲其重译来王、毕献方物、胡可得也。然则侯之两持汉节,往来诸夷国、能使异域殊 方、欣然向天子化,盖深得招携怀远之道,而非徒恃长驾远驭之策也。博望之封(汉武帝时封张骞为侯邑。今河南省方城县南)夫岂诬哉?且以一介使臣,远涉偏 隅,游历十三年,始还中土,卒辅其君,德威加于四海,真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此班史所由以侯之奉使,于苏武并称也。厥后其子猛事元帝,因上不纳御史 从桥之谏,乃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帝嘉其为晓人,封太中大夫。子之克光前烈,无非侯之垂裕后昆耳,今者世代递嬗越千百年矣,其后裔五品 军功楷暨某某等,呈请修墓。窃幸侯之后起有人,亟允其请,并刻事迹于石碑。侯之云*有所观法,藉以世守勿替也。考侯之墓,在县西八里石头,墓前十数武外 稻田中,有两石相对,如虎伏,遇水不没,因号石虎。每岁灯节前后,村妇多于此祷病乞嗣,时有应者,至今习俗依然,石亦如故。相传侯乘槎探河源,入斗宫 归,携织女支机石云。

      大清光绪五年(1879)岁次己卯季春(三月)中浣。

      3.白岩村张骞后裔立碑

       碑在毕沅立碑西侧,碑高113厘米,宽63厘米,上刻"张氏后裔"生员:岁瀛 生员:步元 成林(寿官):承 存德 存仁 存绪 存诚 存贵 全印 (寿官):全明 全秀 成详 成 成典 成显(寿官):永发 成财 成智 成喜(五品军功):鼎(五品军功):楷 顺发 顺盛 文芳 文发 志发(生 员):锦佩 廷柱 廷信 廷源 廷相 廷寅 景成(六品军功):丰玉 应发 应奎 应选 应成 义成 义贤 义财 万兴 发顺 远富 玉汝 贵寅 贵发  秉钧 海通 建绩(六品军功):致祥 致和 致荣 致道 喜成 维垣 仝立石。

      大清光绪五年(1879)岁次己卯季春(三月)中浣谷旦(吉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