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小学课程改革

1959年法国教育改革统一了初等教育,使小学的主要目的由为就业作准备变成为以后各阶段的教育打基础。教育目的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组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60~70年代,在西方的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种打破科目界限,进行跨学科教学或将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在跨学科原则的影响下,60年代末法国对初等教育的课程计划、学科结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1969年8月7日,教育部发布决定,对小学的课程设置作了新的规定,决定开始实行一种合科教学,称“课时三分制”(tiers-temps)。根据这一原则,小学的所有课程被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工具学科,又称基础学科,包括法语和数学;第二部分称做启蒙课或知识学科,主要任务是传授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初步开发智力,包括历史、地理、自然、公民教育、手工、图画、音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体育。决定要求基础学科安排在上午授课,启蒙课和体育课放在下午进行。规定小学各年级周授课时数为27学时,其中基础学科15学时(法语10学时,数学5学时);启蒙课6学时,具体安排由教师按照统一教学大纲,根据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自行确定;体育课6学时。上述教学计划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但它又与五六十年代提出的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和初中入学考试等其他措施基本属于同一范畴。这就是,改变以往过于刻板、分割的传统课程结构,打破各学科之间相互隔绝的壁垒,通过综合性的灵活的教学,帮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更自觉地了解周围事物,培养观察和发现能力。周课时由原来的30学时减到27学时后,星期六下午不上课,学生负担减轻。语文课减少的主要内容是书法和写作,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对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数学课时比过去略有增加,受“新数学运动”思潮的影响,重点由计算能力的培养转移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体育课时增加,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法国教育部还规定,小学一年级每班不得超过25人,其他年级不得超过30人。改革实施后,法国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有利于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改善了教学效果,原来过高的留级率(16%)很快降低。但是,由于教师、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每周6节体育课的要求难以达到,大多学校仅能做到每周3节。

上一篇:职业学习证书设立下一篇:师范学校进行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