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

同义词:东吴

孙吴简介

孙吴建立者,东吴太祖孙权

孙吴建立者,东吴太祖孙权

吴(229年-280年5月1日,史称孙吴或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策奠定基础,再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而封为“吴王”,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在三国之中,东吴水军最强,占领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东吴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于280年亡于西晋。

孙吴历史

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长沙太守,曾带兵参与讨伐董卓。

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37岁。

孙坚子孙策在孙坚死后继承领导之位,而由于孙坚生前属袁术派系,因而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先后击败刘繇、许贡、严白虎、王朗等扬州割据势力,奠定孙吴开国基础。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因长子孙绍年幼,而让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据有荆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在获得荆州之后,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后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孙权派周瑜和韩当等将领攻占江陵。

这一时期,刘备则攻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取得了交州。在刘备取蜀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最后双方同意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属刘备。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称藩,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袭夺荆州,至此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

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

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次年刘备称帝,分别建立魏、蜀。刘备称帝后,即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两线作战。222年,刘备在猇亭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导致魏文帝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之战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失败。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嘉禾二年(233年),孙权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吴帝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兵一万多人以及送去金银财宝,欲立渊为燕王,然渊亦恐吴国无法及时支援又觊觎财物,便斩杀使者。同时数次攻打魏国,但皆无功。

嘉禾六年(237年)公孙渊自立燕王,改元绍汉,建立燕国。次年正月向东吴称臣,然随即于八月为司马懿率兵平定,公孙渊被杀,燕国政权灭亡。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次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孙霸为鲁王,引发“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名臣陆逊等十多名大臣亦在二宫之争中被逼死,最后幼子孙亮反而被立为太子。吴经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举国分歧,埋下内部斗争的祸根,逐渐开始衰败。

252年,执掌江东五十二年的孙权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孙亮即位,改元建兴。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253年春,诸葛恪征淮南,惨败。诸葛恪被孙峻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

256年孙峻病死后,事付从弟偏将军孙綝。后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不久孙綝又为孙休所杀。

长沙桓王,孙策

元兴元年(264年),孙休病死。这时蜀汉刚灭亡,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国内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仁政,下令抚恤国内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后宫宫女、放生宫内多余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然而其残暴一面逐渐开始显露,以致民怨不绝,幸赖陆抗、陆凯等大臣全力支撑国局。

274年,陆抗病死。咸宁五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晋军势如破竹,晋将王浑、杜预、王濬和贾充等人相继击破吴将张悌、沈莹、孙震、张象、伍延、薛莹、胡冲和孙歆等人,吴国防线快速崩溃。

280年(太康元年),晋将杜预率领十万大军继续前次的攻势,孙皓紧急下令张悌率领七八千人抵御,杜预破了张悌大军,直逼建业,孙皓手下已无人为他卖命,自知大势已去,便等西晋大军攻来时,在石头城上宣布投降,至此,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

吴国灭亡时,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孙吴人口

孙权在早期即击败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他建国后为了提升人口数,平定山越并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并且骚扰淮南来获得人口。

依据三国志吴书有传,孙吴于222年改元黄武年间时,人口大概约二百八十余万,士兵二十四万人,在吴国强盛时期(252年)人口将近三百万,士兵约三十六万。

孙吴军事制度

吴军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孙吴水军发达,在濡须口和西陵设有水军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闽侯)设有造船厂。其所造名为“长安”的战船,可载士兵千余人。其精锐军队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军与交州义士等。孙吴还有设有山越兵、蛮兵、夷兵等少数民族部队。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孙吴除了有世兵制外,还有世袭领兵制。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其部曲,军队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将领死后军队须继续听令将领之子或其弟等继承者。

孙吴经济

由于吴据处江南,而这一带在三国时还是人烟不稠密之地,孙权一登位后已设置农官,实行屯田。由于地处海边,吴国在造船和盐业都相当发达,甚至远超曹魏,同时海上贸易亦有所兴起。单是所生产的船只,高度已达五层,动辄可载数千人。

孙吴所处的江南,社会经济起步较晚,在三国时还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于这里战乱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迁居,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孙权登位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纺织业方面,江南以产麻布出名,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的鸡鸣布名传千里。三吴出产“八蚕之绵”,诸暨、永安一带所产丝的质量很高。冶铸业以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为最发达,孙权曾在此地开采铜矿,打造兵器。孙吴在海盐(今浙江嘉兴海盐)、沙中(今江苏苏州常熟)设官员,来管理这两地的盐业生产;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设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达辽东。海上贸易亦有所兴起,孙吴的商业都市以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为主,其中番禺以国外贸易为主。

孙吴政治

东吴在政治上大体跟东汉相近,地方上仍实行州郡制,中央方面也是同样。唯一不同者,则是东吴主要受江南本地豪族影响,单是在朝朝臣,有不少顾姓人士(如顾雍)、朱姓人士(如朱然)、陆姓人士(如陆逊)和张姓人士(如张温),就是后世称为吴四姓,这些世族都是汉朝时长居江南的望族。

文化

文学

孙吴作家有张纮、薛综、华核、韦昭等。张纮为孙权长史,与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陈琳等友善。薛综为江东名儒,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华核则是孙吴末年作家。

韦昭善写史,著有《吴鼓吹曲十二曲》,内容为整部孙吴发展史,与缪袭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南北相对。他又著有《吴书》55卷等。

近年长沙也出土一批以纪录东吴史料为主的《三国吴简》,对于深入研究东吴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司法制度及有关的典章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宗教

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北方以洛阳为主,南方则为建业。孙吴方面,当支谦、康僧会先后入吴,受孙权推崇并支持发展。孙皓称帝时,本要毁坏佛寺,因康僧会说法感化,终而放弃。在蜀汉,佛教不是很兴盛,规模不大。

艺术

孙吴有很多擅长各种艺术的名士,时人称为吴国八绝。有吴范、刘惇、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等人。例如严武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有“棋圣”之称。至于曹不兴则擅绘画、皇象则擅书法。

孙吴曹不兴,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祖”,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其作品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孙吴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山水绘画,时人誉为“针绝”。她为孙权绘各国山川地形图,实开山水画之首。

孙吴的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

科技

孙吴位于江南地区,水路发达,造船技术发达。其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还能容纳士兵三千人。[来源请求]

外族

孙吴内部还有山越,其为据守江南山地各族人的总称。他们自给自足,且与曹魏联系,孙吴屡次征讨皆难以根除。234年诸葛恪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围山三年,降伏山越,并收编其精壮为军队。在岭南地区还有俚人,范围涵盖孙吴广州、交州及蜀汉益州南部。孙权也展开海上的发展,他派使臣朱应、康泰泛海到夷洲(疑为现在的台湾,一说为琉球)、亶洲补充人口、到辽东、朝鲜半岛、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沟通联系,这些都扩大孙吴在海外的影响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吴都建业。

分享到:

孙吴的故事

更多 >>
  • 吴夫人倚井教子 吴夫人倚井教子

    吴夫人自幼父母早亡,长大后嫁给富春人孙坚为妻。她很有远见,富有谋略,曾帮助儿子孙策、孙权建立东吴帝业,史学家称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吴夫人注意培养儿子们的远大志向[更多]

  • 孙策威震江东 孙策威震江东

    孙坚娶钱唐人吴氏为妻子,生下四个儿子,他们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此外还有—个女儿。孙坚出征在外,把家属留在寿春。孙策十多岁时,就开始结交当地名流。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更多]

  •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关羽被杀之后,刘备非常恼怒,打算亲自带兵攻打吴国。翊军将军赵云劝说刘备:“现在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先灭掉曹魏,那样的话孙权自然也就臣服了。[更多]

孙吴的相关人物

  • 潘濬 潘濬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更多]

  • 周瑜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更多]

  • 吕岱 吕岱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军校尉之职,[更多]

  • 诸葛恪 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更多]

  • 钟离牧 钟离牧

    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早年因宽容而名声鹊起,而后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爱戴。后封都乡侯,兼任武陵太[更多]

  • 孙韶 孙韶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更多]

  • 全琮 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其父全柔是孙氏宿将。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而居者数以百计,全琮[更多]

  • 吕据 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更多]

  • 吕范 吕范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太和)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出了杰[更多]

  • 朱异 朱异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更多]

  • 朱桓 朱桓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更多]

  • 陆抗 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更多]

孙吴的文化百科

  • 东吴十二虎臣 东吴十二虎臣

    江表之虎臣(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更多]

  • 东吴五君 东吴五君

    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 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更多]

孙吴的野史解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