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师范学校进行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60年代,法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教育民主化步伐加快,入学率提高。教育科学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论。与此同时,师范学校的“百科性”中等教育与小学需要的实际性初等教育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管理方式陈旧(严格的寄宿制直到1968年才被明文取消);将近一半的毕业生另择高枝,去接受高等教育。师范学校的改革已是不可避免。在1968年学生运动的推动下,法国政府在1969年决定改革师范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教育职业培训。这一改革的意义很大,它表明,高中文化水平和少量的职业教育不足以使师范学校毕业生胜任未来工作的论断已被正式承认。从此,大学第一次介入了师范学校的教学,为师范生开设了高于高中水平的语言学和数学课。更重要的是,改革后职业培训的比重大大增加。此前,师范学校虽为四年制,但其中3年用于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准备高中毕业会考,职业(教育)培训的时间至多不超过1年。即使加上结合语文、数学教学进行的学科教学法培训和必不可少的实习,所有可以算做教育培训的时间也仅为全部课时的40%。而且,职业培训还和文化教育互相争时间,一方质量的提高往往以另一方质量的降低为代价。1969年以后,师范生不仅都要求有高中学历,而且在语文和数学方面还接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内容。他们可以集中绝大部分时间(约90%)接受职业培训,使这方面的准备更为充分。此外,还开设了每周3节的选修课,学生可在某些方面加以扩展、加深,培养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从此,师范学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以普通教育为主的中等教育机构,变成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学后教育机构。这一地位的变化,也带动了初等教育教师地位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教育思想的丰富、师范学校的开放、师生来源的多样化,这一切使师范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再像过去那样统一,模式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师范学校除了学制和粗线条的大纲统一外,教法各异,学法也不同。

上一篇:小学课程改革下一篇:大学开始设置应用学科文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