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确立“六等黜陟法”

明清时期在府、州、县学中创立“六等黜陟法”。六等黜陟法是一种考核地方儒学生员的方法。明朝时期规定: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生、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科考,由岁考获一、二等成绩的生员参加,其升补廪、增给赏都和岁考一样。科考等第共分六等,一般仅分三等。处一、二等成绩者,准许参加乡试。到了清朝,规定更加严密、烦琐。岁考,获一等成绩者,增生、附生、青衣、发社者俱补廪生。无廪生缺额时,附、青、社补增。无增生缺额时,青、社复为附生,各等候补廪生,原廪、增停降者,复为廪、增。二等者,增补廪,附、青、社补增。无增生缺额时,青、社复为附生,停廪降增者复为廪,增降附者复为增,不许补廪。三等者,停廪者复为候廪者。病痊考复,缘事辨复,增降附者许变为增,青衣、发社者复为附,廪降增者不许复。四等者,廪免朴责停饩,不除其名额、限读书六月送考。停降者不许限考。增、附、青、社俱朴责。五等者,廪停除其名额。原停廪者降增,增降附,廪膳十年以上的发社,廪膳六年以上和增生十年以上者,发本处充吏,其余黜为民。入学未及六年者发社。科考大抵只列三等。入一、二等成绩者及三等大省前十名、中小省前五名者送乡试,余下的三等须参加学政主持的录科考试,合格才准应乡试。八旗生员考列四等以下停给钱粮,次届列一、二、三等者给还。优等补廪、增,劣等降青、社,和汉人生员一样办法。六等黜陟法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使得生员的升降都和学习成绩紧密挂钩。但这种方法操作过程过于烦琐,难于全面实施。

上一篇:明清时期开展中外留学教育和文化交流下一篇:设立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