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元朝设立回回国子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元朝政府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立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学是专门学习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的学校。当年五月间,“尚书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于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乞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夫富民之子,皆依汉人入学之制,日肄习之。’帝可其奏”。于是,同年八月,在国都正式设立。学官有博士、助教等。学生来源为公卿大夫与富民之子。泰定二年(1325),因人数增多,除已供给廪膳的27人之外,又增加廪膳名额25人,学校规模发展到50余人。这些人学成以后主要充任译史,对于通商和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创办回回国子学,是鉴于当时与西域诸国交流频繁,迫切需要懂得亦思替非文字的专门人才,所以《元史·选举志一》云:亦思替非文字“便于关防”。学校设立之后,也确实培养出了众多的外语专门人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回回国子学是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对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元代出现庙学下一篇:洪武学令颁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