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以和顺为性

矛盾着的双方,除了互相对立的一面外,还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人们不能只看到对立面双方的对抗和斗争,而看不到双方的和谐与协调,其实和顺有极大作用。明末清初王夫之关于矛盾学说的命题。出自《周易外传·说卦传》:“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而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矣。”《易传·说卦》中有“和顺于道德”一语,上述命题即发挥此义。王夫之十分重视矛盾的普遍性,他以“君子乐观其反”(《周易外传》卷七)说明研究事物矛盾的重要性。但是他又强调,人们在研究矛盾时,决不可将矛盾双方看做“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矛盾双方并不像斧头劈木柴那样,“已分而不可复合”,而是可以互相渗透。如他所说“天入地中”、“地升天际”,即属此类。且又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熔化后便由硬变软,水结冰后就由软变硬,说明“刚柔之无畛”。此外,有的矛盾双方是互相补充的,呼与吸就是如此。呼必有吸,吸必有呼,“统一气而互为息,相因而非相反也”。由此王夫之得出结论:从天地、万物到人心,都没有绝对对立的矛盾,矛盾双方的关系总是和谐的、协调的,和顺是天地的根本,是万物的本性,人类所以能够继天之善成己之性,也是因为有和顺在起作用。他重视矛盾、看到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系,并分析了这种联系的多种形式,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有过分强调“和”的倾向:“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张子正蒙注·太和篇》)

上一篇:熊赐履 下一篇:气有往来无生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