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按摩手册

按摩的作用

由于按摩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病症。因此,治疗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按摩治病的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人体内部的一切矛盾斗争与变化均可用阴阳概括。在正常状态下,阴阳相互制约,是相互平衡的。在疾病状态下,必然引起阴阳的偏盛偏衰,导致阴阳失调,即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按摩手法强调补泻,通过在一定的部位或选取的穴位,给予一定时间、一定刺激量及在一定操作方向的各种手法操作。即在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者,补其不足,扶助正气;泻者,泻其有余,祛除邪气,以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通经活络,滑利关节

经络贯通人体周身,为气血精液运行之通道。《灵枢·本脏篇》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说明气血虽是奉养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但又必须依赖经络,才能行气血通阴阳。如果经络的运行功能受阻,则气血不能因之贯通全身,人体失去气血濡养,则会发生疾病。经脉与脏腑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不通,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则会发生疾病;如果脏腑有病,亦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按摩通过选取相应的部位和穴位,推经络,走穴道,使经络通畅,气血流畅,起到通经活络,滑利关节的作用。正如《内经·血气形志篇》所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3.调和气血,活血祛瘀

气血是人体的功能和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说明二者互相联系。平时,营卫气血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护正常的生理机能。血靠气来推动,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如果人体卫外不固,感受外邪侵袭或因跌仆闪失,导致气血失调,气血凝滞,瘀血内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和刺激一定的穴位和部位,调和气血,活血祛瘀,推动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凝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又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按摩的作用,必须根据病情、病人体质等具体情况,正确地辩症与辩病,选取不同的部位和穴位,熟练地施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按摩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结果已证明:按摩后可改善皮肤呼吸,提高皮温,增强皮肤的光泽与弹性,可使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快;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和吞噬细胞增加;可促进或抑制胃肠蠕动与消化腺分泌;可改变血液中致痛物质的含量;可提高痛阈;可改善与促进体内和局部的新陈代谢;可使心电、肌电及脑血流等产生一定的改变;可解除软组织的痉孪、粘连、嵌顿和错位等等。这些都说明,按摩的治疗作用是可信的、科学的。

上一篇:按摩的作用与治疗原则下一篇:按摩的治疗原则
上一篇:按摩简史 下一篇:按摩的治疗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