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按摩手册

按摩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又称治疗法则,与治疗方法不同,就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临床病症制定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

1.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辩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按摩治病的根本原则。求本,就是了解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是针对疾病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临床就病变部位与症状表现部位而言,病变部位是本。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或刺激是本,治本就是首先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或刺激,不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或刺激,只盲目地在下肢使用手法,舍本求末,徒劳无效。

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的原则时,必须分清标本缓急,正确处理“正治与反治”、“治本与治标”和“标本同治”之间的关系。

2.选取穴位和部位

按摩临床中选取穴位或部位,一般应遵循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的原则。骨伤科、外科疾病一般是以痛为腧,局部取穴,因为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病变,其症状表现部位大多即是病变部位的区域,但如果是急性损伤,局部疼痛肿胀剧烈,就应该先选取邻近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待病情稍有缓解,再在局部操作;内妇科疾患,需重视循经取穴和随证取穴,并且又可根据内脏传入神经与躯体传入神经的相互关联,在体表选取手法刺激点;儿科按摩穴位,除按照小儿特定穴取穴外,尚可根据需要按照骨伤外科、内妇、五官科疾病的不同范围而选取相应的穴位。

3.因人、因病制宜

手法刺激量(压力、时间)的大小,需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在人体不同的操作部位、病变部位的深浅以及不同的疾病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脊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运动器官的陈旧性损伤,手法刺激量宜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运动器官的急性损伤,手法刺激量宜小。

其它如患者的职业、工作条件等亦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诊治时也应注意。

上一篇:按摩的作用下一篇: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