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心理分析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88页(639字)

又译“精神分析学派”。

20世纪在西方影响较大的心理学派别之一。它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创立,因而心理分析学派亦称“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的早期代表作有《释梦》、《性欲理论三讲》和《心理分析导论》等。他认为人的心理由三个部分组成。

这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为本能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

“自我”为认识过程按“现实原则”活动,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超我”为良心,按“至善原则”活动,代表社会道德标准,压抑本能表现。

“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他特别强调性本能的作用,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对性本能的过分强调,使他与合作者荣格(1875-1961年)、阿德勒(1870-1937)发生意见分歧。他在晚年又提出人们生而具有生和死两种基本本能,前者是性欲、恋爱和建设的动力,后者是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

本能欲望的活动,由于良心的压抑,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途径如梦、失言、笔误等,来求得变相的、象征性的满足。自20世纪40年代起,欧美有些精神病学者从社会观点出发,强调家庭、社会制度和文化对精神病致病的影响。

他们自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其中以美籍德人霍妮(1885-1952)、弗罗姆(1900- )为主要代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许多支派,都以心理分析学说作为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上一篇:心理保健功能 下一篇:心理性购买动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