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褐黄球须刺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14页(1272字)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翅展64-67毫米,触角丝形;雄蛾翅展46-52毫米,触角基半部双梯形,端半部单梯形。下唇须发达,向上伸过头顶,末节毛簇圆球形灰白色。前翅灰褐黑色,略近内缘处有一线灰白斑纹。后翅内半部橙黄色,外半部灰褐色。腹部橙黄色,有四条(雌虫)黑色八字形短横带。腹面中线两侧节间有黑点五对,腹部末端黑色,顶端浅黄白色。卵块产;长12-25毫米,宽7-15毫米,表面有腊黄色薄层胶质覆盖。卵粒长3.0-3.5毫米,宽1.8-2.0毫米。幼虫共有8龄,1龄体长2.5-2.8毫米,浅黄色,枝刺很短;2龄体长6.0-6.5毫米,浅绿色,中胸背线两侧枝刺末端第二节黑色;3龄体长7.0-8.0毫米,体青色,中胸背线两侧枝刺末端第三节黑色;4龄体长8.5-10毫米,腹部两侧1—5节枝刺间各有蓝点一个;5龄体长12-14毫米;6龄体长17-19毫米;7龄体长20-23毫米;8龄老熟幼虫体长35-38毫米,体浅黄色,腹部有4纵列枝刺,每节有枝刺4个,刺末端褐黑色。在中胸至腹末背线两侧,每节有一个蓝点,节与节间各有一个横椭圆形黑环。茧椭圆形,褐色、如眼核状,末端有一羽化盖口,盖口大9-12毫米。茧壳外层较脆硬,遇水不易渗透。

【发生规律】:

该虫的发生为害,国内未见有报道,另一种香蕉新害虫。广西一年发生2代。害虫发生的第一代从5月中旬至7月上旬,卵期6-7天,幼虫期44-48天,蛹期9-11天;第二代从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卵期5-6天,幼虫期36-40天,蛹期21-25天。羽化成虫经3-4天开始产卵,5-6天后,孵化出幼虫,低龄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白天躲在叶背不动,晚上在叶背面或边缘为害。1一龄幼虫食量很少,只为害叶背的表皮及叶肉呈不规则的指头大小枯死痕迹;3龄以上幼虫为害叶片边缘呈缺刻状;5龄以后老熟幼虫则迁移分散为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从蕉树上爬下,在附近草丛和有枯叶覆盖的地面上吐丝结茧,幼虫即在内予蛹后蜕皮即进入蛹期。

【防治方法】:

(1)根据成虫产卵成块,其表面有一黄色薄胶覆盖和幼虫有群栖性,白天易在叶背找到这一特点,进行蕉园检查,发现后即摘除卵块或在低龄期割除幼虫群集的部分叶片集中杀死。

(2)掌握幼虫发生盛期喷药毒杀。可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用10%氯氰菊酯(灭百可乳油3000倍液喷杀。

褐黄球须刺蛾(Scopelodes testacea Butler)俗称辣蛆。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于广西容县、北流、玉林等香蕉区。除为害香蕉、大蕉(角蕉)外,亦轻微为害龙眼树叶。以低龄幼虫咬食叶背表皮叶肉,呈现不规则的指头大小枯死白斑;幼虫逐渐增大后,食量也在增多,幼虫从叶边缘开始为害,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对香蕉的生长和结果影响很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