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79页(1032字)

【生卒】: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心理学家。

笔名孟实、盟石等。安徽省桐城人。

着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论》、《变态心理学派别》等。

朱光潜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心理学理论建设的开创者、先驱者之一。他早在1933年出版《悲剧心理学》,这是朱氏“文艺思想的起点”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1936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对当时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均有独到的论述。朱氏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在早期主要接受了康德、克罗齐等的美学思想的影响,赞成审美的无利害性观点,认为审美是“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形相的直觉”(《谈美》);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坚持心物关系说。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朱氏在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西方心理美学之后,逐渐认识到康德-克罗齐形式美学的理论缺陷,在研究中抛开哲学思辨的方法,运用心理学方法,不直接研究美的本质,而直接研究美感经验,即具体研究“美是怎样的”或“美是什么”的问题。

朱氏在探讨和分析美感经验时,不仅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心理美学中的合理因素,尤其注重以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作为其美学思想和研究的理论支撑,认为“心理距离”说是一个“比‘纯粹形式的直觉’这个形式主义者的公式广阔得多的准则”(《悲剧心理学》)。因此,朱氏在分析美感经验时提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文艺心理学》)又说:“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其结果是“物我同一”。在论述审美活动时,朱氏把审美活动视为超功利的心理现象,“观赏者在兴高采烈之际,无暇区别物我,于是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在无意之中我以我的性格灌输到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文艺心理学》)。

他又进一步追寻物我情趣交流的心理渊源,认为审美欣赏寓有创造性,直觉的意象世界其实“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他由此提出艺术活动的“断续线”理论,认为“直觉与思考更迭起伏,进行轨迹可用断续线来表示”(《文艺心理学》)。一方面,艺术“不超脱经验”,另一方面,艺术又是独立自足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谈文学》)。他以“超脱”的观念说明艺术与审美活动,对现代中国文艺心理学作了开创。

建国以后,朱氏学习克思主义,对他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有所修正,尝试着从唯物主义基础论述“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影响及于现代当代众多学者。

上一篇:心理主义的美学说 下一篇:论灵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