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视光学手册

双眼影像不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视光学手册》第57页(1108字)

影像不等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不相等的像”。从视力的角度讲,一眼感受到像的大小与另一眼不相等时,将产生融合困难。

双眼影像不等可以分为:总体型(overaU),即所有的方向都有像的大小不等(相当于球面屈光不正);子午线型(meridional),即在一个子午线上像的大小不等,或者一个子午线与另一个子午线像的大小不等(相当于散光屈光不正)。当然在散光屈光不正时,主子午线与其他方向的子午线也是有联系的。

双眼影像不等可根据原因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解剖型影像不等”(anatomical aniseikonia),它假设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影像不等只是发生在视路和脑的视觉中枢。第二类被称为“光学型影像不等”(optical aniseikonia),它是由于两眼视网膜上像的大小不等,或是由于两眼视网膜感受器对像的感觉不同所引起的。引起影像不等的原因通常为:

1)屈光参差的矫正,两眼的矫正镜片度数不同,产生程度不同的放大率(或负放大率)。比如当一眼为无晶体眼或双眼高度屈光参差。

2)眼球轴长不同,以及尽管屈光矫正是相同的,但是视网膜上刺激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类别和比例不同。

临床上,双眼影像不等多见于光学上的原因,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可能有感觉上的因素。因此确切地评价其程度,或它存在的确实性,必须通过一种专门的仪器来测量,以测出两眼在主观感受上像大小的区别。这种仪器称为影像计(eikonometers)。要求用高度专业化的操作程序进行测量,它不但能测定影像不等在像的尺寸感觉上的区别,还可以指出是总体型还是子午线型,并指出子午线型中的主子午线的位置。

低度双眼影像不等(小于1%)经常表现的症状为视疲劳、头痛和不能长时间连续用眼,对于大于2%的双眼影像不等通常会阻碍融合。双眼影像不等的矫正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镜片,这种镜片的放大率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通常是改变镜片的基弧(base curves)和厚度来达到,需要时,甚至用两片镜片组成,就如一个混合的放大镜。故这种镜片需要根据每个配镜者的具体情况予以设计。

由于接触镜的放大率(或负放大率)比普通眼镜低得多,因此可用来避免或矫正一部分双眼影像不等。

上一篇:斜视 下一篇:近用矫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