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编经济师实用手册工业企业分册》第181页(1853字)

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和基本形式。企业计划管理,是通过编制和执行计划来组织、协调企业各部门的活动,以保证实现各项目标的工作。所以说,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头”。它包括:计划的决策、编制、执行、监督和调节等5个方面的工作。

根据“原理篇”所述,现代生产经营的计划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称为“全面计划管理”。它是通过计划把企业各部门和每个人、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和各方面都组织和协调起来,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活动,以保证完成企业各项目标的综合性工作。是一种既包括经营活动,又包括生产活动的计划管理。它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群众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并在企业计划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实施特点等方面体现出来。

1.计划管理的指导思想

(1)全局观点。要求系统内的组成因素,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和目标,以局部的目标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以短期目标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以车间班组个人目标,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它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在品种与任务上挑挑拣拣的只从局部或本部门考虑问题的做法。

(2)全面观点。要求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片面性。防止五掩盖:①产品畅销,掩盖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②产品声誉好,掩盖品种发展的弊病;③产量高,掩盖工艺过程上的隐患;④利润高;掩盖内部浪费;⑤任务饱满,掩盖办事效率低的状况。

2.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

以“全效益”为核心。即:①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②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③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统一;④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相统一;⑤生产消耗与增收节支相统一。

以上几点贯彻在实践中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思想;坚持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以需(销)定产;搞好综合平衡;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等具体原则。

3.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1)生产工作目标化。既有纵向的目标控制系统,又有横向的目标协调系统。

(2)计划指标系统化。既有生产消耗性指标体系,又有资金占用性指标体系,并重在两者结合的综合性效益指标。

(3)计划重点经营化。由以生产为主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发展为以经营为主的“生产经营计划”;由内部管理为主扩大到市场、价格、销售和服务为主;由执行性的生产安排为主转为按完整信息进行预测决策为主;由编制年度的短期计划为主转为编制长期的战略计划为主。

(4)计划管理一体化。计划、执行、检查、控制一揽子抓;开发、生产、销售一起统;生产经营、组织机构、人员调配、权责分解协调一致。

4.计划管理的实施特点

(1)计划内容的全面性。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指标和可靠的技术组织措施,并以措施保指标。

(2)计划期限的完整性。即有相互关联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并以短期保中期,以中期保长期,始终保持一个滚动的长期计划。

(3)计划管理的全过程性。即从计划的制订、实施组织、执行控制到修改协调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并以控制和修订来保执行,以组织和执行来保计划任务的完成。

(4)计划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并贯穿在全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包括滚动计划(见后)、目标管理(见“方法篇”(五))、网络计划技术(见后)、看板管理等,并要求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制。

(5)计划过程的全员性。从计划决策开始,直到计划完成的过程中,都要发动企业的全体成员参与,层层发动实行民主化管理。并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单位→保部门……保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决策 下一篇:计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