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中国逻辑史》

李匡武任主编,周云之、周文英任副主编,中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中国逻辑史工作者20多人参加了编写工作。1989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中国80年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一些方面填补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空白。全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北朝、唐明、近代和现代5卷,近百万字。全书主要阐述形式逻辑在中国的开拓、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先秦卷介绍了名辩逻辑的启蒙者邓析孔子墨子。对惠施、公孙作了专章论述,特别对公孙龙的“白非马”作了充分的肯定。墨辩逻辑学是先秦卷的重点,书中全面介绍了后期墨家在《墨经》6篇中的名辩学理论与体系,突出介绍了“辩”的性质和作用;“名”的性质、种类、正名原则和定义方法;“辞”的性质、作用、种类和周延理论;“说”的实质、作用、形式和种类;“辩”的基本规律等。书中对荀子的正名理论、韩非的“矛盾之说”和《吕氏春秋》的推类思想等也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价,书中第一次增加了对先秦自然科学中逻辑方法论的探讨。两汉魏晋南北朝卷系统地介绍了这个时期主要思想家的名辩观点。包括《淮南子》、董仲舒扬雄的正名与推类思想,王充关于论证的理论,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辩”,鲁胜的《墨辩注叙》及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等,有力地证明:中国秦后的名辩思想虽然发展缓慢,但在若干理论上仍然取得了重要成果。唐明卷系统地介绍了从隋唐到明末有关名辩思想的内容及印度因明在中国的中原和西藏地区传播和发展情况。本卷介绍了唐代刘知几、韩愈柳宗元,宋明时期的邵雍朱熹、陆象山和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名辩思想。重点介绍印度因明在中国内地的传入和发展,即汉传因明,主要介绍了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等在因明研究方面的贡献;藏传因明介绍因明传入中国西藏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藏传因明中的代表人物、重要著作和主要贡献,填补了一项空白。近代卷系统地介绍了从明末李之藻传入西方逻辑到“五四”运动以前逻辑发展情况,包括西方逻辑两次传入中国的过程、特点和意义;第一批先秦名辩著作校释本的特点、内容和贡献;方以智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傅山、程智、汪中、王念孙、孙诒让、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的名辩思想。现代卷系统地介绍了“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逻辑发展情况,包括4个方面:①数理逻辑传入、传播的过程及金岳霖等人在数理逻辑方面的主要贡献;②传统逻辑在中国普及的情况,对中国30年代发生的辩证法对形式逻辑的一场批判的分析和总结,以及传统逻辑争鸣中的众多理论问题;③现代学者对先秦名辩逻辑的研究及主要成果;④现代学者对因明的全面研究及重要贡献。该卷内容是第一次写入中国逻辑史著作。

本书主编李匡武(1917~1985)多年致力于中国逻辑史和西方逻辑史研究,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会长、西方逻辑史研究会顾问,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著作还有《西方逻辑史》,译著《工具论》,主编《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先秦卷)等。

上一篇:语言的交际性 下一篇:中国逻辑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