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之屈原列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屈原
  • <a href=/renwu/QuYu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屈原</a>
    屈原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深明国家安定与动乱的道理,擅长辞令。屈原入朝就和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以便颁发命令;在外就接待宾客,与诸侯交往。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为了争夺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楚怀王指派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于是就诽谤他说:"大王委派屈原制订法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这么做。"怀王因此恼怒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惜怀王这么容易听信别人,让谗言谄媚蒙敝了明辨,奸邪歪曲伤害了公道,使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所容,所以忧愁深思而写成了《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 遇忧患的意思。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类的根本。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反思本原;劳苦疲倦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呼唤上天;伤痛惨恻的时候,就会 呼叫父母。屈原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而谗邪小人却从中挑拨离间,这处境可说是困窘到极点了。诚信却受猜疑,忠直却遭诽谤,怎能没有怨 愤呢?屈原写作《离骚》,大概是因为怨愤而产生的。《国风》中的好色而不放荡,《小雅》

      里的诗虽然抒发了幽怨讥讽的感情,但不至于 提倡暴乱,而像《离骚》这首诗,可说前两者兼而有之。《离骚》从上古称颂帝的事迹,至称道近代齐桓公的霸业,中古述说汤,武的功绩,用来讥刺时政。阐明 道德的广博高深和治乱的一般觇律,无不详尽体现。他的文字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心志高洁,他的品行廉正。他描写的虽是细小平凡的事物,而旨意却极其博 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而体现的意义却非常深远。他的心志高浩,所以称道的都是芳香的事物t他的行为廉正,所以死也不为世俗所融。他在污泥浊水之中自我 洗涤,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而游离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清白高洁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推论这种崇高的心志,即使跟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被疏远以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齐国跟楚国合纵相亲。秦惠王担心这件事,就派遣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张仪带了丰厚的礼物去楚国,说道:"秦国很憎恨齐 国,齐国却跟楚国合纵相亲,楚国如果确实能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因而听信了张仪的话,就跟齐国断交,并派遣使者 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楚国的使者说:"我跟怀王约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国报告怀王。怀王愤怒,大举兴兵攻打秦 国。秦国出兵迎击楚军,在丹水、渐水一带将楚军打得大败,斩杀八万余人,俘虏了楚军将领屈泃,趁势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地区。楚怀王就出动全国兵力,来深入 攻击秦国,准备在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个消息,发兵袭击楚国,一直深入到邓邑。楚国军队恐惧,就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因愤怒而不肯援救楚国,楚国大为困 窘。

      第二年,秦国要割让汉中地区而与楚国讲然和。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而希望得到张仪才甘心。"张仪听后,就说:"用我一人却抵得上汉中之地,我请求到楚国去。"

      张仪到达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大臣靳尚,还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进行诡辩。楚怀王竟听信郑袖的话,又释放了张仪。

      当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任职,他出使齐国,等到回国后,就向楚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后悔了,派人追捕张仪,没能追上。

      这以后,各诸侯国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昧。

      当时,秦昭王跟楚国结为姻亲,想要和楚怀王会晤。楚怀王打算前往,屈原说:"秦国,是狼一样凶狠的国家,不可相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怀王前往:"为什么要断绝秦王的友好!"楚怀王终于出发了。

      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楚怀王的退路,并且扣留楚怀王,要求割让土地。楚怀王愤怒,不肯听从,逃奔到赵国,赵国不接纳他。

      他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然后归葬楚国。

      楚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担任令尹。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到秦国去而不得生还。

       屈原痛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但是仍然眷念楚国,内心牵挂楚怀壬,想回到朝廷中,企望国君能够醒悟,风俗也能够改变。他想维护国君,振兴国家,扭转楚国 局势,而且在一篇作品中多次表达这种心志。然而终究无可奈何,不能重返朝中,并终于由此看出楚怀王不可能觉悟。国君无论愚蠢的或明智的、贤能的或无能的, 没有谁不想寻求忠臣来维护自己,选择贤才来辅佐自己,然而国破家亡的事却接连发生,所以圣明的君王和太平的国家历代都不曾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国君所认为的 忠奸并不忠,所认为的贤才并不贤。楚怀王因为不明了忠臣的区分,因此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受到张仪的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 队受挫败,国土被掠夺,丧失了六个郡的土地,自己也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能识别人才而带来的祸害。

      《易》中说:"水井疏浚后没有人饮用,使我很难过,因为这是可以汲用的。君王如果圣明,上|.下都享受他的幸福。"君王不圣明,百姓哪能得到幸福呢?

      令尹子兰听到消息后,大为恼怒,于是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把屈原放逐到很远的地方。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水边边走边吟,容貌憔悴、形体枯瘦。一位渔翁看见了就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屈原说:"整个世道都混浊,唯独我清白;众人都昏醉,唯独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

       渔翁说:"作为圣人,不拘泥于事物,而能随着世道转移。整个世道都混浊了,为什么不随世俗的大流而推波助澜?众人都昏醉了,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酒糟喝薄酒 呢?为什么要守身如玉而弄得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了头的人必定要弹一弹帽子,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清洁 的身体,去接触污秽的东西呢?我宁愿投身常流的江水,而葬身江的腹中,又怎么能让高洁的品格去蒙受世俗的污垢呢!"于是写了一篇《怀沙》赋,就怀抱石 头,投入汨罗江自尽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