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的心胸与智慧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非常正确而且优美的话:"民之所欲,长在我心。"这句话简直可以作为所有政治领袖的座右铭,提醒他们时时反省:我真能虚心听取人民的心声,无私地为人民服务吗?

      当然,怎样才算虚心无私,是有标准可据,有途径可循的,并不是空口说一句漂亮的话就能算数。但这标准途径何在呢?这就得进入政治哲学乃至生命哲学的范畴,需要有认真的思辨、真诚的修养,然后才会明白的。

      其实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而且提出了一个根源性的判准。他首先提出"政治家心中是没有成见的"(圣人无常心)这概括性的规定。换言之,如果有私心成见,就不配称为政治家而只是政客。因为他只为特定的对象族群尽忠,而不是为全民服务。

      不过,政治家心中只是没有成见,却不能没有"见",否则他如何作决策?但作决策又不能只顾到一部分人民的利益而忘了其他。如何在纷纭错杂的利益争执、权力对抗中拿捏到一个平衡点,就是每一个政治人物最艰困严厉的考验。

       在这里,老子进一步提出他的建议,他说:"不管你最后会做怎样的决定,你一定要时时记得:每一个老百姓的感受都值得关怀,都需要尊重。"(以百姓心为 心)虽然政治的宿命是你不得不在两难中作出非左即右的决定,而似乎总不免有图利了一方却亏待了另一方之嫌,但至少因为你由衷关怀、尊重了每一方,遂使得你 不得已而作出的决定,已经是人所能作出的最佳抉择了,而因此庶几可以无愧。

      是的,政治领袖的挑战或者罪恶,原来并不在技术或事实层面,而在道德或存心层面。基于人类知识的局限,在决策上的犯错相对是可原谅的;但如果这决策之错是来自偏执成见,那就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正是身为政治领袖所能做、应做而且必须要去做的心灵修养。

       这修养的内涵就是:我不以任何外在表面上的条件为好坏的标签去区分人民,如血统、肤色、地域、语言、职业、性别等而一视同仁。当他符合主流观点,我接纳 (善者吾善之);当他不符合主流观点,我一样尊重(不善者吾亦善之),这才是真正的接纳尊重(德善,德是得的假借,得善是真正掌握善的意思)。同样,支持 我的同党人,我当然信赖(信者吾信之);不支持我的别党人,我也同样信赖(不信者吾亦信之),因为他们也一样有人性、有民主素养,有爱台湾的热忱,他们之 质疑我,正是在以制衡的方式来帮我完成民主政治的运作啊!能信赖反对党的执政领袖,才真懂得民主真谛(德信,德亦得也)吧!

      这就是老子辩证的智慧,您看是不是真有道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