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史可法的扬州里写了什么 史可法不死

史可法扬州

《史可法的扬州》是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人名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个人游扬州的时候想起史可法的一些故事,按耐不住心中的崇敬之情,又加之触景生情,感情的爆发点非常到位,就顺势写下了这篇史可法的扬州。

小时候史可法的高大形象就深深扎根在心中,《梅花岭记》中史可法忠烈的一面时常在脑中浮现,那是烈士要保卫国家,保护子民不被杀害最后的呐喊,希望死前被葬在梅花岭下,这一情怀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作者对扬州特有的情怀,文中介绍到了史可法墓,三次扬州行,三次都被这地方吸引,因为总期待这能有不一样的,总想着这样一位抗清名将应该被铭记。想起史可法孤身驻守扬州城,作者仿佛联想到了自己,那样的念想是那样的毫无防备就萦绕在我的心头,没有一点点顾虑的困扰着我的心。

在史可法的影响下,作者眼中、笔下的扬州似乎多了一份特殊的灵性,作者的扬州城区别于一般的江南城市,不是那种小巧流水的宁静,也不是皇家园林的端庄,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原本充满温馨的水乡城市有了能够后触摸历史的感觉。称不上奇妙,也道不出韵味,唯独有那份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篇响彻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和友人一同游玩时,竟有新的体会,对于史可法死前的壮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为敬仰这位战斗到最后的勇者,史可法的遗书让人心动,让人知道在当时情况下,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有常人所没有的英雄气概和壮士气节,于是乎又感叹起史可法墓坐落在这样一座灵性十足花开花落的境地,是对历史名将最好的交代。,在扬州城内有史可法路,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每一位扬州人都在心中为史可法吟唱一首安魂曲,一次来纪念这位为保护百姓献出生命的名将。

史可法不死

史可法出任总督的时候,作风端正,平日里生活也非常质朴,吃饭的时候只叫下人做一个菜,寒冷的冬天也不穿皮裘大衣,都快十四多岁的人了还没有后代,他的妻子劝他纳妾,史可法说:“国家大事都没有处理,哪来的时间估计儿女情长,更别提什么生儿育女了。”

史可法每天都批阅文件到很晚,常常到半夜才睡,有时候肚子实在饿的很受不了,就问家中的厨子要点酒喝,但是下酒菜都让士兵吃完了,史可法也不怪罪,用豆豉当下酒菜,吃的津津有味,厨子非常感动。史可法非常善于喝酒,而且不会醉,但是他在带兵的时候确是滴酒不沾,有一天晚上史可法喝了很多,想起了皇帝,不由得留下了眼泪,他责备自己不能好好辅佐先帝,让明朝的大权,叫那些贼清军拿走了,不由得陷入深深的睡眠。第二天将士们见史可法没有起来,也不惊动将军,静静等候,每个人深知史可法晚上非常辛劳,几乎不能得到好好的休息,史可法醒来后得知这一举动,对部下愈加照顾关心。史可法死后,想要寻找他的尸骨用作安葬,但是战争的伤害太大,许多尸体乱推在一起,很多都开始腐烂,一年后,是可分的家人用他的衣物为史可法安葬。后来有各地的明兵起义多喜欢打着史可法的名号,为了表示内心的尊敬之情。所以就有了史可法不死的这一说法。

史可法抗清

史可法抗清的历程可以说是持久而又艰辛,作为明朝的政治家,一心为国家操劳,想要把自己献给国家的人,国土被侵犯是不能容忍,试想自己呕心沥血为国,到头来被外人抢占,这么多年来的付出打了水漂,有哪位政治家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叛逃明朝,和清军合伙,崇祯帝朱由检在避难途中自缢结束了自己作为明朝最窝囊皇帝的一生。抗清大业拉开帷幕,明朝群无首,朝上朝下乱作一锅粥,史可法首先立朱由崧为明朝皇帝,防止军心涣散,且不论这一举措给之后带来什么,在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的确起到了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老百姓一看到皇帝还没有放弃我们,我们也应该有所回报。

史可法也率领军队对抗清军,清顺治年间,史可法的部队驻军在扬州城,扬州以易守难攻著称,没想到请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夺取扬州,史可法意识到明朝大势已去,下定决心死守扬州城,这是抗清史上的高潮,也是终章,起初清军没有大炮,仅依靠人力,史可法的军队占据了上风,清军想史可法投降也被回绝,这让清军将领大怒,随着部下投降,清军炮轰等噩耗传来,史可法最终投降清军,但愿意以死来换取城中百姓性命。

但是他没有料到,在自己壮烈牺牲的二日后,清军下令对扬州屠城,数十万生灵在瞬间灰飞烟灭,城内更是一片狼藉,城中百姓无一幸免。残忍的清军被后世人所诟病,史可法则因为他大义凛然的精神受到了后人的称颂。

史可法的老师

左光斗是史可法的老师,可以说史可法的很多思想都归功于其老师,那么这位左光斗是何许人也,说起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加之还担任过内阁大臣的左光斗,在明朝末期可以说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为挽救明朝的灭亡做和很多贡献。明朝晚期还能保持朝中安定的民众的稳定,左光斗功不可没。

左光斗为人清正严明,在任职御史的时候查处造假印章的一百多名官员,在当时的京师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左光斗在管理农业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他认为种庄稼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他主张兴修水利,开凿水渠,将水引进农田,增加了水稻的收成。

在辅佐明熹宗的时候,左光斗和杨涟一同协作,对明朝的宦官势力造成极大的打压,兢兢业业辅助年幼的帝王,保证皇位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给朝中大臣树立了榜样。但是大宦官魏忠贤掌权后,左斗光深知朝中必有大乱,多次上书弹劾魏忠贤,无奈明朝已今非昔比,宦官说的话仅次于圣旨。魏忠贤陷害左光斗,以受贿白银罪名将左光斗打入狱中,用各种残酷的刑法逼供,并在天启五年被狱卒杀害,连赴死也不能为自己正名,左光斗冤啊。

好在苍天有好生之德,魏忠贤死后,原先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左光斗的为人也被大家所知,遭陷害的贪污最也被一笔勾销。

史可法血战扬州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

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现出一名大将该有的基本素质,军中将领乱作一团,对于是否驻守扬州城也产生了一系列分歧,其手下部队见形式不利,纷纷倒戈投降清军,这对史可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扬州城由于城墙较高,素以易守难攻著称,这一次史可法没有错失机会,利用地形优势,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这也和清军的攻城大炮没有运到有关,但毕竟扬州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史可法对抗清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此刻的一系列缓兵之计不能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城墙外清军的摇旗呐喊,试问有谁不会心生胆怯,部下多次劝史可法投降清军,然而一代名将怎能卖国投降,这岂不是要被世人耻笑,史可法义正言辞的告诫部下,我生是扬州城的人,死是扬州城的鬼,你们要是觉得跟着我不能享尽荣华富贵,那么请你们自便。

结果当晚部下就叛逃清军,真是一派凄凉之景啊。看着城下的清军,史可法明白自己兵力有限,双拳终归难敌四手,总兵刑肇基为史可法出谋划策,如果能将淮河的水引进来,便可以借助地势高的有利条件,淹掉清军的大本营,史可法义正言辞的回绝了,用水攻会淹死城中百姓这是万万不可的计策啊,并命令之后再有危害百姓的计策一律不能采纳。清军大炮一到,开始猛烈的进攻,扬州城眼看就要沦陷,史可法已别无他法,想要拿刀自刎,众人见状,忙出面阻止,史可法大义凛然,对清军喊道:“我就是史可法,你们来抓我吧。”史可法被清军俘虏,清军将领多铎很敬重其爱护百姓的做法,希望他能为清朝效力,史可法破口大骂,多铎没有办法下令斩杀了史可法。随后,多铎在扬州城内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惨绝人寰的屠杀,造成了“扬州十日”的悲剧。史可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用性命换来的和平竟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也许这就是历史要告诉我们的。

史可法墓

我们知道,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城抗击清军壮烈殉国后,因为清军下令屠城,史可法的尸体早就消失在废墟之中。于是依据他的遗嘱,将史可法的衣物帽子安葬在梅花岭下,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将领。

史可法墓曾经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墓被夷平,好在后来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此处进行了改建重修,又还原了最初的样子,13年的时候史可法墓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可法墓位于史可法纪念馆内,从大堂后门出来,正中间便是史可法墓,重修后的史忠正墓才具有明末著名政治家应该有的待遇,墓前的四柱三间牌坊是由白砖堆砌而成,封土前立着一块青石大墓碑。整个场景浑然天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心生敬意,再联想到史可法延寿扬州,拒不投降,最后壮烈献身的悲壮,此情此景不由落下泪来。

随着史可法纪念馆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往的游客也开始络绎不绝,这里只希望,每一位到场的游客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史可法悲壮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过去将士们用血和肉筑成的,这里的每一秒安宁都是爱国将领用生命换来的,此刻让我们缅怀先烈,为安宁而稳定的生活祈福。想要到史可法墓参观游览的游客们可以选择在春季的3、4月份前往,扬州冬冷夏热,在春季感受泥土芬芳气息的同时,翻阅历史篇章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