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唐朝历史:唐朝的常朝朝仪精神是什么

历史故事 历史真相】唐朝历史:唐朝的常朝朝仪精神是什么?所谓“朝仪”,即指古代诸侯朝觐天子时的礼仪,由于品秩高低的不同,则礼仪各异。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坏乐崩,各诸侯国对朝仪多有增损,后来,有人便将群臣觐见君王称作“朝”,把君王接见群臣称作“会”。再后来,凡君臣相见统称为“朝”,凡相见后君王的赐宴统称为“会”。但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朝”和“会”,一般都要举行一定规格的仪式。大致上可分为“常朝朝仪”和“大朝朝仪”。

所谓“常朝朝仪”,即指朝廷设立相关礼仪以规范君臣的行止。古代帝王定期处理重要政务及接见来朝谢恩等行礼官员、外藩来朝使臣的仪式。有例行公事之意。又因皇帝登朝临殿时间的不同,故有早朝、午朝和晚朝之分。又因觐见者的身份不同,常有皇太子朝、诸王朝、诸司朝及蕃属来朝等形式。有的皇帝则根据朝政繁忙与否来决定常朝的日期,有的规定每月逢朔(初一)、望(十五)为常朝日,也有的规定每月逢五(初五、十五、二十五)为常朝日。但也有皇帝不临朝,或指派心腹代为处理军国政务。 朝仪规定:凡职事在九品以上者,须每月的朔(初一)、望(十五)上朝参奏。又规定:凡五品以上有专门职掌的文武官员须每日上朝参拜;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每月初九、十五、二十九还须再次上朝参奏。特殊情况如遇大雨大雪,文武官员可免参拜;凡家居丧事的文武官员均可免参。 还有一种情况:凡中书省及门下省的官员与文班供奉官员(如左右散骑常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舍人等)须按自身品级高低,在皇宫正殿门外之北的台阶排序,俗称“横班”。而殿中省的监、少监、尚衣、尚辇及奉御要各随伞、扇等仪仗分左、右整齐地排列在正殿之上,即御座的两侧。而武班的供奉官员须从宣政殿门前依次排列至正殿门外之北的台阶下。文武各班班序依次为:一品班、二品班、三品班、四品班、五品班。上朝时,须七人以上为一行,五品以下之官员,须按官阶依次列位于正殿之南台阶下。 君臣相间之礼关乎国体,常朝朝仪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就是尊君卑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