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保加利亚“暗示教学法”问世

“暗示教学法”是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札诺夫(G.Lozanov)根据他1971年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暗示学的基本原理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的产物。

暗示学的原理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经常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暗示,如果把各种有关知识的暗示能进行有意识的组织,通过人的“下意识”的吸收,形成一种诱导,可以大大发掘人的学习与认识潜力。在这一认识指导下,洛札诺夫对“暗示教学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智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

“暗示教学法”确立了三条与众不同的教学原则。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要求教学不应当有任何紧张的气氛,学生应该做到大脑松弛,自动地集中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轻松和愉快。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充分运用个人的各种能力,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无意识因素,并将它们同传统教育中格外重视的意识因素相结合,使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各种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要求师生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控制非特定知觉的力量,使之与特定知觉协调,而且还能使人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从而使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三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根据“暗示教学法”的三条基本原则,洛札诺夫又提出了进行教学的三条途径。“心理的途径”,即教师通过利用大量的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创造出有助于发挥暗示作用的协调气氛,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潜能。“教学的途径”,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容量很大的课文。在“暗示教学法”中,一堂课的容量之大,往往出乎常规的想象。因为“暗示教学法”认为,大量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能够很快明了教学内容的趋向,并对教材结构有一个综合的概览,这反过来又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艺术的途径”,这是使学生心理放松、保持聚精会神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它也会在心理治疗方面和教育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大量的实验以及学校教学的实践业已证明,“暗示教学法”在某些学科(如外语)中的确有其非常明显的优越性。这种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通过各种暗示手段,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能够相对充分地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认知和情感的协调活动,从而于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暗示教学法”一度风行许多国家,包括苏联、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我国在80年代初也曾对“暗示教学法”进行过系统的介绍,并在一些学校里进行过相应的实验。

上一篇:挪威《教育改革的限度》出版下一篇:保加利亚新教育制度形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