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出版

亚伯拉罕·H.斯洛(1908~1970)曾在康乃尔大学求学,两年后转学到威斯康星大学,于193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先后担任了布鲁克林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斯洛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科学心理学》、《论尤赛琴管理》、《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其中,《动机与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他的奠基作和代表作。在这部著作里,他的主要思想都已成形,包括影响极大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该书初版于1954年,1970年出第二版时作了一些修订与更动。中文本于198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本书初版时共有17章,内容如下:对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科学中的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动机理论引言;人类动机理论;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要满足的作用;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破坏性是似本能的吗;行为的表现部分;自我实现的人——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自我实现者的爱情;对于个体和种类的认识;无动机和无目的的反应;心理治疗、健康与动机;正常、健康与价值;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马斯洛认为以前的心理学知识无助于了解真正健康的、顺应良好的个体,这是因为心理学过去一贯只注重研究低等动物、儿童或失调的成人。心理学也曾从自然科学中引进还原分析法,试图通过把事物分解为小的元素来了解事物。当应用于人类研究时,这种方法就产生低俗化作用,因为该法否认和曲解了许多积极的人类品质。马斯洛则强调研究整体个人的整体分析法,这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方法,因为它强调人的积极品质。马斯洛没有与精神分析者或行为主义者展开论战,但他批评他们是方法中心论,虽然精确,却没有阐述出人的心理的全部真相。

需要层次论是本书的核心,也是马斯洛心理学影响最广泛的部分。马斯洛认为,人性是由许多按照层级顺序所排列的似本能的(是遗传但微弱)需要组成的。他一共列举了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后来,他又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并入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当一组需要得到满足时,在层级序列中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支配一个人生活的力量,直到它们也得到满足。那时更高一级的需要又变成了支配力量,依此类推。

自我实现论是马斯洛心理学的核心之一。他认为自我实现者不再受匮乏动机激发,而是受存在价值(或称成长动机)的激发。他用通过研究所能发现的最健康的个体的特征来揭示自我实现者的共同特征。他认为自我实现者既是个性和潜能发展和发挥最充分、个体化程度最高的人,又是最富有利他精神,对人类具有更深刻认同的人。他认为实现趋向是天赋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因为这种需要是这样微弱以致极易被阻碍,因为它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并不是第一个表述人本心理学思想的心理学家,但是,由于他对于传统心理学的批评极其深刻,由于他的著作使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更加丰富和清晰,由于他不遗余力地为扩大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领域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同罗杰斯(Carl R.Rogers)等人一起,真正创造了心理学中的生气勃勃的“第三势力”,他被称为“人本心理学之父”。本书不仅是马斯洛自己的代表作,也是人本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作。书中所阐述的思想和观点,一方面由于其新颖和独创性而不断地在许多领域内激起了再创造,其中,需要层次论在实业界、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思想与观点也受到了各种严厉的批评,他被指责为使用了非科学的方法,即使用了非控制的和非可靠的研究方法,与其说他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不如说是哲学研究。

上一篇:《合作研究法》通过下一篇:全国学校志愿者计划实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