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引起大辩论

赞科夫(1901~1977)为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苏联教学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他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创立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

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科学技术开始快速发展,苏联国内此时已普遍感到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落后,需要进行教学改革。1956年《苏维埃教育学》杂志连续发表两篇社论,一篇是《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儿童》,另一篇是《克服个人迷信在教育学中的后果》。这两篇社论一般被认为是苏联教育界进入大转变时期的标志。赞科夫在评价当时苏联学校的教学状态时认为,小学教学严重地落后于生活的需要,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苏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现代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可能性与二三十年代以前的儿童相比,有很大不同,过去对儿童的智力可能性的估计偏低。因此,不但有改革必要而且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赞科夫自1957年开始主持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直到他1977年去世为止,历时20年。实验研究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7~1961)在莫斯科第172学校建立了一个实验班。第二阶段(1961~1965)扩大了实验规模,到1964~1965学年实验班达到371个。这两个阶段以三年制小学为实验目标,采用实验室自编的教学大纲、教学法指导书。实验取得了成功,实验班三年级结业的学生,经过教育部门出题考试,可以直接升入五年级学习(一般小学为四年制)。1964年10月,赞科夫在《初等学校》杂志上公布了他的“小学教学新体系”。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主席团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赞科夫的报告。赞科夫要求主席团同意在俄罗斯联邦范围内普遍实行三年制小学新体制,遭到会议拒绝。第三阶段(1965~1969)的实验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进行的。赞科夫1964年公布了“小学教学新体系”之后,《初等学校》杂志曾在1964~1966年间开辟专栏讨论“新体系”,但文章中持反对意见的居多,其中许多文章出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一些名流。1966年2月,杂志编辑部发表的讨论总结文章基本上否定了赞科夫的“小学教学新体系”,赞科夫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了《我们的意见分歧》一文,结束了公开的讨论。至1966~1967学年,实验班达1281个。实验普及到城、乡、边区的各类地区。在这个阶段的后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把小学四年制改为三年制。从1969年起进入第四阶段,同年,全苏开始实行三年制小学教学大纲。本阶段持续到1972年,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对比研究他的实验班与实行新大纲的普通班的教学情况;二是对比研究实验班条件下小学结业的学生与普通班条件下结业的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的情况,验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的一般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否继续显示出优越性。这两项实验都得到了正面的实验结果。从1972年起,开始进行实验的理论总结,1975年出版了一本总结性的著作《教学与发展》,此为第五阶段。

赞科夫教学论思想的核心在于“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得到最大成效”。他在1964年公布的“小学教学新体系”,说明他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小学教学同时完成两项任务:既在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达到高质量,又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重大进步。他提出了并用实验验证了掌握知识与一般发展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的论点,从而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认识向前大大推进。传统教学论把学生的发展主要理解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是指学生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一般发展包括整个个性。赞科夫在探讨一般发展时吸收了苏联已故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体研究学生一般发展的三条途径(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其中每一方面都体现有一般发展所固有的属性,可以从其中任何一方面去认识一般发展的具体规律。

1964年9月,赞科夫在教育科学院主席团会议上阐明了他的教学论原则的内容,系统地表述为五项教学论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这些原则一提出来就引起争论。赞科夫在自己的著作《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对这五条教学论原则作了总的说明和具体的阐述,认为它们与传统教学原则不同,一是传统教学原则多数只对教学过程的某个组成部分提出要求,少数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这五项原则全部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提出来的;二是传统教学原则所要保证达到的预期效果主要侧重在知识和技巧方面,而他的五项原则是要使学生得到理想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的实验教学体系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侧重个性与能力的普遍发展,同美国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一起被看做是“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

上一篇:《高等学校校务委员会条例》颁布下一篇:改进高校和中专学生的培养与使用办法生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