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蒂宾根会议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随着联邦德国教育的重建,为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领导部门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然而,这种要求当时被误解了。学校教育部门企图通过不断扩大教材内容、增加课时、搞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实现学校面临的新任务,结果,各级学校的课程变得十分庞杂,学生负担加重,智力活动受到窒息,学习主动性受到束缚,教学质量不是提高,而是下降。面对这种情况,1951年联邦德国高级中学与高等院校的代表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在蒂宾根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当时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史学家H.海姆佩尔(H.Heimpel)在会上提出的“范例教学”设想,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重视。会议最后通过了一项由教育家W.弗利特纳(W.Flitner)、E.施普朗格(E.Spranger)和C.F.冯·魏茨泽克(C.F.von Weizsacker)等起草的决议。决议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上述情况,提出,教学应做到彻底性,若没有彻底性就不可能有成绩;如果不是有意识地限制教材,就不可能有彻底性;培养学生工作能力要比让他们泛泛地了解一些东西重要,而且这种泛泛了解的东西,因为不能为他们真正理解,不久也就被遗忘了。决议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应放手进行教学改革。决议强调,在进行教学改革时特别应注意避免任何形式主义和不切实际的做法,主张先进行一些试验,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再推广有成效的经验。为保证试点工作的进行,决议提出,应允许教师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探讨;允许自由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在征得教育当局同意的情况下,限制高级中学毕业考试的科目。决议还号召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要求有关部门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条件。

这一决议在联邦德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会后,M.瓦根舍因(M.Wagenschcin)、J.德博拉夫(J.Derbolav)、W.克拉夫基、H.朔伊尔(H.Scheuer1)等许多教育家发表了范例教学的论著,逐步使范例教学的主张形成了一个教学理论体系,成为50~60年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之一。

上一篇:民主德国新教学计划生效下一篇:关于私立学校协议的提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