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十人委员会成立

19世纪末,美国高等学校的入学条件没有统一标准,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规定,给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造成极大困难。另外,据联邦教育局1889~1890年度的统计,公立中学的学生准备升大学或技术学院的只有14.4%,私立中学准备毕业后升学的也只有27.2%。中等学校既要为希望升学的学生适应不同大学的入学条件作好准备,又要为毕业后走向社会生活的学生作好准备。于是统一大学入学条件和改革中等学校课程结构成了迫切的问题。1892年7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在萨拉托嘎(Saratoga)举行会议,任命一个常设委员会,由10人组成,故名“十人委员会”。其任务是就美国中等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十人委员会的主席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校长C.W.艾略特,其他成员包括大学校长4名、中学校长2名、教授及中学教师各1名、教育行政官员1名。

十人委员会于1892年11月开会,决定组织拉丁语、希腊语、英语、现代外国语、数学、理化与天文、动植物与生理学、历史与政治经济、地理与气象9个学科委员会,每个学科委员会也由10人组成。他们向200所中等学校发出了调查表,因交通和通信不便,只收回了42份。1892年12月同时召开的各学科委员会讨论了这42份答卷并提出报告。1893年艾略特根据这些报告起草了总的综合报告,并于12月形成最后报告。1894年2月联邦教育局长哈利斯将这个报告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表,称为《十人委员会报告》。十人委员会内部意见远非一致,报告是各种对立意见相互妥协让步的结果,艾略特也作了让步。该报告围绕几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展开,它们是:①中等学校怎样才能同时圆满完成双重任务,既为升学的少数毕业生,又为就业的多数毕业生作好准备。②高等学校招收新生时,入学条件是否应有统一的标准?中等学校的课程结构是否应力求满足高等学校的入学条件?③中等学校要求所有学生以同样的学时、同样的方法学习同一学科,是否有悖于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未来可能出路的原则?④人的全面培养和满足职业要求的关系应如何处理?适应分流需要的课程,是早一点开设好,还是晚一些开设好?⑤酌量压缩古典语(如希腊语),增加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学科,是否合理?

《报告》对上述问题都作了回答,并提出了在四年制中学进行分科教学的详细计划,即在中学内分设古典科、拉丁语和科学科、现代外语科以及英语科,规定各科的课程、学分数,实行学分制,以便优秀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上大学积累必需的学分。此外,还提议将八年制小学缩短为六年,将四年制中学延长为六年。

尽管这个报告承认中等教育并非为青年升大学作准备而存在,但它还是按照传统的学院预备教育的计划,提出了在中学开设统一的学术课程。不过,它也建议对当时流行的拉丁和希腊语古典课程有所变革,以便使学校课程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因此,《报告》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指出它否定了符合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学多样化,试图把中等学校引向升学准备的老路。从此,艾略特被视为保守主义者。不过,这份报告是美国历史上对中等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的第一个重要文献,使美国中等学校的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

上一篇:艾略特出任哈佛校长下一篇:《十五人委员会报告》发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