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创建京师大学堂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同年6月,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举办京师大学堂。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委托梁启超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上报,命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同年11月正式开学上课,学生不及百人,分、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两堂,每堂不过10余人。京师大学堂不仅是教育机关,同时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的大学堂均属其管辖。京师大学堂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会其通”的教育原则。学堂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普通学为全体学生必修,专门学由学生任选一门至两门。依日本通行的学校功课的种类,又参以中学。具体规划为:普通学包括经学、理学、中外掌故、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并且规定所读的书必须是由上海编译局纂成的功课书。在此同时,还要在英、法、俄、德、日五种语言文字中,任选一门与普通学课同时并学。专门学包括高级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包括法律学)、高等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以上10种专门学,学生在普通学结业后,再完成一门到两门。考核方法,规定用积分法,每日读普通学功课书,能通一课即为及格,此外,还要每日做读书札记,由教习评阅。西文功课则以背诵、默写、解说记录分数。学生每月考课一次。京师大学堂学生来源分为两类:其一,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内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上及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二,各省学堂学成并领有文凭资送学堂肄业者。入学学生分成两个班:普通学已结业者为头班;正在学普通学者为二班。对教习的要求是:人品端正,擅长学问,还要学贯中西、通达政体。学堂设有管学大臣、总教习、分教习、总办、提调、供事等官职,分管大学堂的各项事宜;学堂还设有藏书楼、仪器院,以广集中西书籍,又集各种天算、声光、化电、农矿、机器制造、动植物各种学堂应用之仪器。

京师大学堂开办初期只设有仕学院,令举人、进士出身的京员入院学习,“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几乎与旧书院没有差别。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1902年学堂恢复,先设速成、预备两科。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1910年京师大学堂成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学科齐备的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上一篇: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教育纲领下一篇:礼逊教育协会在香港建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