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校邠庐抗议》问世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冯桂芬继承、发展了魏源林则徐的社会改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系统提出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军事、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建议和主张,强调经世致用,学习西方。并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写成《校邠庐抗议》一书,分上、下两卷。《校邠庐抗议》是一部政论集,内容包括选拔官吏、财政金融、土地赋税、对外贸易、工农业生产、采用西学等诸方面。其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改科举议》、《采西学议》、《制洋器议》等篇目,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改科举,以选人才济时世。二是采西学,以御侮自强。《校邠庐抗议·改科举议》篇集中批判了传统的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指出明以来的科举考试“禁锢生人之心思才力”,“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强调公正严格地挑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出于科目之外推广取士之法。《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篇和《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篇认为五口通商以来,别人对我语言文字、国情民风已知甚多,而我辈依然懵无所知,有四个方面不如人,即“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相符不如夷”。因此在此变动时期,“宜鉴诸国”,即学习西方,做到肯学、善学,就可“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从而最终改变落后的局面。同时还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用其器非用其礼”,包含了“中体西用”的基本精神,强调引进西学,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科学知识。具体方法是:①改革科举,增设科目。②设立同文馆、翻译公所,学习西文西语,培养翻译人才。③仿效西方,实行义务教育。《校邠庐抗议》一书“言人所难言,为三十年变法之萌芽”,深刻影响了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校那庐抗议》还成为维新士大夫的重要读物。

上一篇:洋务派兴办新教育下一篇:洋务派创办外国语学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