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

外国列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开始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早在1818年,英国传教士礼逊,曾在马六甲开设一所英华学校,目的是传播基督教。1834年,马礼逊逝世,为了纪念马礼逊,1839年11月,美国基督教徒布朗,在澳门创办一所小学叫做马礼逊学堂。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香港割让给英国,学校由澳门迁至香港。第一任校长为布朗,教师除布朗夫妇外,还请了一个中国人教中文。第一批学生有容闳等6人。课程除宗教外,有中文、算术、代数、几何、生理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首先在五港口开办教会学校。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课程有圣经、国文、算术等,并学习缝纫、刺绣。该校为外国人在华设立最早的教会女学。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设立崇信义塾,招收学生30人,为以后之江大学前身。1849年,法国天主教目耶稣会在上海创徐汇圣依纳爵公学,后改徐家汇公学,最初只有学生10人。1850年4月,美国圣公会传教士裨治文夫人格兰德在上海办裨文女塾。同年美国美以美传教士麦利和夫人斯佩里在福州创办女塾。1851年,英国圣公会教士琼司,在上海虹口设文纪女塾,学生8人,上午学圣经与“四书”,其余时间学习纺织、缝纫、园艺、烹调。该校为圣玛利亚女校前身。以后外国传教士在华办学日益增加,据1878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的报告,从1842年到1877年,基督教在华办的学校有350所,学生5975人。天主教在华办的学校更多,仅1852年在江南地区耶稣会就办了七八所学校,学生1260人。

教会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起初招收进不了中国学校的穷学生和女学生。后来,乐知等传教士发现这些学生学习后影响不大,便在19世纪80年代后,为富家子弟办学,如中西学堂、中西女塾等,这些是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教会学校。在课程上,传播圣经的同时,也将某些儒家思想,如“四书”、《女儿经》掺合进去,以便有利于进行奴化教育。此外还重视自然科学传授。

上一篇:维新派与洋务派、顽固派的教育论战下一篇:《海国图志》问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