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北魏汉化

北魏时期,虽然玄学十分风行,道教佛教广泛传播,但由于儒学能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故而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并未受到动摇。北朝历代统治者为了推行汉化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尤其推崇儒家经学。《北史·儒林传序》记载:“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太和十七年(493),为便于吸收汉文化,孝文帝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494),律令禁穿胡服。次年又禁30岁以下在朝廷之人说鲜卑语,并祀孔子,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改用汉语。太和二十年(496),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余鲜卑姓均改为汉姓并与汉人通婚。自北魏道武帝提倡儒家经学以后,魏孝文帝、宣武帝时代都无不重视儒学经典。魏孝文帝将此旨意说得很清楚,“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见《魏书·咸阳王禧传》)。由此看来,北魏重视儒家经学主要目的是在于使少数民族经汉化后脱离原来的野蛮习俗,不至于再成为过去那种“被发”、“面墙”的野蛮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儒家礼教来开导他们,使他们身处文明之域,行守常纲之规,不再犯上作乱。北魏在汉化的过程中,兴办教育,促进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嵇康事件下一篇:隋代设进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