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霸道

孟子用语。“王道”就是以行仁政而“王天下”之道。在孟子心目中,古代圣王,特别是、禹“三王”是行仁政的楷模,所以“王道”也就是“先王”之道或“三王”之道。“霸道”就是春秋时代的“五霸”所行之道。孟子指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孙丑上》)又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同上)就是说,“尚力”抑或“尚德”,是“霸道”与“王道”的根本区别。王霸之辨是战国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统一天下路线相斗争的反映。当时由于天下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各大国之君主和百家游说之士都纷言“王天下”问题,孟子宣扬的“王道”就是儒家传统的“王天下”理论。其要义是“发政施仁”,首先关心“民”的“养生丧死”问题,因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继之是要得民心,因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为了得民心,重要的是“不嗜杀人”,因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还强调王道要“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同上)。孟子尊崇“王道”,贬抑“霸道”,他断言:“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因为“五霸”不过是“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同上)。“霸道”尚力,讲求耕战以富国强兵,用武力兼并以“王天下”。对此,孟子持激烈的否定抨击态度,指出:“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次之。”(《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王道”的仁政可以超过霸道,如所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仁者无敌,莫之能御也”。而王道得人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关于“王道”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由尊王道而尊先王,把理想的政治寄托于远古状况的恢复。荀子就认为“粹而王,驳而霸”(《荀子·王霸》),依然是尊王道轻霸道的思想倾向。

上一篇:明于天人之分 下一篇:天官意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