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周易》用以反映筮卦和世界本原的最高范畴。见于《系辞上》,其文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是最先最高,极是极点顶点。太极二字合言,即谓本原。这四句话古人有不同的理解,或以为是反映世界生成的过程,则太极为世界之本原;或以为是反映筮卦生成的过程,则太极为筮卦之本原。以为是筮卦生成的过程者,对太极的理解又有不同,一说“大衍之数五十”,其一不用的一为太极;一说50根蓍草或49根蓍草混而未分为太极。今人有的认为这四句话既反映筮卦的生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世界生成的过程。太极是筮卦的本原,也是世界的本原。今人的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周易》筮卦是世界的摹本,筮卦生成的过程即反映世界生成的过程。

太极究竟是什么?古人的理解不相同。汉人郑玄说:“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许慎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唐代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此三人说法相同,意谓太极指天地未分之前处于混沌为一状态的气,亦即太初、太一,相当于今语之物质性实体。还有另一种说法,虞翻说:“太极,太乙也。”太乙是北辰之总名,故融说:“太极,北辰也。”太极可以叫太乙,太乙即北辰,但是《周易》说的太极必不指北辰言。

《周易》既然把混沌未分的初始状态的气称为太极,就意味着《周易》认为太极是世界的本原,在它之前不再另有什么。宋人张载说“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请子之陋也”,正是这个意思。太极就是“有”,亦即存在。“有”是本原,故不言有无的问题。老子》与《周易》不同,他在太极(《老子》称为一、有)加上个道、无,说“道生一”,“有生于无”,以为世界的本原不是太极、一、有,而是道、无。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初始状态的气,即物质性实体,而《老子》说它是道生的,则《老子》的道显然不是太极,是非物质性实体。

宋人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命题,在太极之前加上个无极,与《老子》的“道生一”,“有生于无”,意义相同。朱熹作《太极图说解》,说无极、太极本一物,它是理。

《周易》本来没有太极之图。今所见之太极图是周敦颐根据宋初道士陈搏所画无极图略加改造而成的。

上一篇:两仪 下一篇:《杂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