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

【生卒】:约公元前240~前170

【介绍】:

陆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提供

西汉初政治家、思想家。楚国人。青年时期,从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常使诸侯为说客”。曾奉命出使南越,赐赵陀为南越王,使其向汉称臣。刘邦死后,他反对吕后专权,积极替丞相陈平策划,为翦除诸吕、迎立文帝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贾注意总结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大力提倡儒家的仁义德治,反对“尚刑”、“极武”,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道莫大于无为”(《新语·无为》),提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反对“骄奢靡丽”,主张“稀力役而省贡献”,以实现“老者息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的理想社会。

在历史观上,他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为“先圣”、“中圣”、“后圣”三个阶段。主张“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新语·术事》)。反对“世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淡于所见,甘于所闻”的重古轻今思想。

在天道观上,一方面主张天人相分,承认宇宙万物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新语·道基》),指出“世衰道亡,非天之所为也,乃国君者有所取之也”,认为“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而人道易也”(《新语·明诫》)。另一方面,他又宣传天人感应论,认为“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应于上;恶政流于民,则虫灾生于地”(同上)。这种天人感应论的观点同“天道不改而人道易”的观念显然是矛盾的。

陆贾思想,是融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一炉的新形态的思想体系。后世或把他归之“儒家”,或把他归之“道家”(新道家),或把他归之“杂家”,均有各执一偏之嫌。陆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陆贾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楚汉春秋》9篇,《陆贾》23篇,《赋》3篇。今除《新语》和《楚汉春秋》辑本外,其余均已散佚。

上一篇:《五经异义》 下一篇:贾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