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三正

西汉董仲舒关于历史发展的理论。三统,夏商周三代正朔的合称。夏正建寅,以农历正月为岁首,称为人统;商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称为地统;周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称为天统。每一统崇尚的颜色不同,夏商周三代分别崇尚黑、白、赤,因而三统也是黑统、白统、赤统的代称。三正,中国古代历法周正、殷正、夏正的合称。三正分别以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的朔日为岁首。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董仲舒的三统说认为,“天之道终而复始”,黑白赤三统循环往复,朝代迭相转换,因而每一王朝初兴,“新王必改制”。改制的首要任务和显著标志,便是改“正”、“朔”。所谓“正”,指农历每年头一月,即正月;所谓“朔”,指每月头一日,即农历初一日。正朔即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改正朔的目的,在于表明新王是“受命而王”,以新统取代旧统,具有“天意”方面的合法性。同时,也是为了说明一元更始,万象更新,“非继前王而王”(《春秋繁露·楚庄王》)。董仲舒认为:“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仁(人),通以已受之于天也。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根据三统说,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但这种“改制”,并不是改变根本制度,不能离开封建政治伦理之“道”。他说:“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天,易姓更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春秋繁露·楚庄王》)因此,董仲舒的三统三正说,不过是要求新王通过所谓改制以表明“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同上)。

董仲舒的三统说,吸收了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成分。他盛赞“五行莫贵于土”,“五色莫贵于黄”(《春秋繁露·五行对》),主张汉代以“土德”受命,这一观点后来为统治者和思想界所认同。

对于董仲舒的历史发展观,学术界有不同概括,有的名以三正,有的冠以三统。从董仲舒历史观的实际情况看,用三统比用三正完备。因为,不同的“正”固然是不同王朝的标志之一,但它毕竟不能完整地说明王朝兴替的原因。而不同的“统”则不仅是不同王朝的重要标志,可以比较严整地说明不同王朝的代兴,而且可以解释王朝更迭的内在原因和发展前景。因此,用三统说概括董仲舒的历史发展观,比较合理。

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理论,是要“为汉制法”,为建立一套新的政教制度的合理性做论证。同时,也是为劝导君主改制修德、顺天应人而努力。

上一篇:《三统历》 下一篇:更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