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

【生卒】:约85~162

【介绍】:

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终生未仕。据《后汉书·王符传》载,王符少年好学,有志操,与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他生当东汉后期,国家由盛转衰,危机日积。他广泛阅读经书和诸子著作,其学折中于孔子,而复涉猎于申商刑名和韩非法家之说。然安定俗鄙庶贱,且当时游宦出仕,需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王符耿介正直不合于俗,故终不得擢升入仕。他怀才不遇,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议讽时政得失,批评时俗,揭露社会弊病,提出改良方案。他不欲章显其名,著述中多次自称“潜夫”,自设问答,故是书名《潜夫论》。

王符以汉代传统的宇宙生成理论作为自己的宇宙图式,并吸取“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各循其道,和气乃臻,机衡乃平”(《潜夫论·本训》)。同时,作为今文经学的信奉者,他相信天道、鬼神和灾异感应的理论。另一方面,王符又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取法治的理论对社会政治进行批判。他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基”的观点,把富民作为富国的基础,把教民看做德政的重要表现。他提倡君主为治民而设,认为政治的关键在于君主。他把君主分成明君和暗君,要求明君兼听、纳谏、任贤使能。他还特别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威,严防臣下专权。同时,王符提出治国要“明法禁”,行法治,主张立法以“惩恶除害”、防范民乱。他对汉末的种种弊端,诸如以阅阀取仕,朋党窃权,官场腐败,贡举不实,贪污受贿,挥霍荒淫等都进行了批判和揭露。针对东汉后期的危机,他提出了“崇本抑末”的主张。他不是一般地“重农抑商”,而是细致地区别了有利于民生日用的工商业和服务于奢侈性消费的工商业,以反对当时贵族为官者的淫侈无度。这是他的思想超越前人的地方。

王符沿着汉代儒学发展的思路,融合儒法,兼主德治法治。其思想代表了在野的庶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他们参政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丰富了汉代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成为东汉后期社会政治批判思想的主要代表。

王符生前即远孚声望。据《后汉书》本传载,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有去职之雁门太守拜谒竟遭怠慢和奚落。王符求见,皇甫规素闻其名,“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因而时人说:“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唐中期韩愈曾为王符等人作《后汉三贤赞》。其家乡镇原县之北有山,命名“潜夫山”,山后有“潜夫墓”,山上有“思潜亭”,还有王符的祠宇。直至今日,山上还有王符读书台遗迹。

上一篇:崔寔 下一篇:《灵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