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

【生卒】:501~531

【介绍】:

南朝文学家。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继位而卒,谥曰昭明,世称昭明太子。统生而聪睿,3岁受《孝经》、《论语》,5岁通读五经(见六经),都能讽诵。统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能赋,才思敏捷。武帝大弘佛教,统亦崇信,在宫内别立慧义殿,为法集之所,自立《二谛》、《法身义》,有新意。性至孝,母丁贵嫔有疾,朝夕侍奉,贵嫔死,哀毁极甚。喜好文学,引纳才学之士,常与学者讨论古今篇籍,继以文章著述。史称“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爱山水,而不好女乐,尝泛舟后池,有人称“此中宜奏女乐”,统不答,但咏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卒时年仅31岁,著有文集20卷,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10卷,选编五言诗之善者为《英华集》2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英华》30卷、《古今诗苑英华》19卷),《文选》30卷。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见图),世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共收录自子夏、屈原以迄当代的作家130人(不录生者)、作品700余篇(首),分文体为38类,其编选标准在《文选序》中有所说明。《文选》之影响颇为深远。唐代以诗赋取士,士人几乎人手一编,奉为圭臬,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研究《文选》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有“文选学”之称。流行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宋代以后文选学趋于衰微,至清代复盛。萧统儒家思想比较浓厚,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以为文章应“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从《文选》之选文定篇看,虽偏重于辞采,但并不完全忽略内容。他推崇陶渊明的作品,为陶集作序,其评论很有真知灼见,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选五臣注》 唐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宋杭州开笺纸铺钟家刻本

上一篇:《辨命论》 下一篇:《九章算术注序》
分享到: